分享

哪些人更易于成为网络暴民?

 雷雳和学生们 2020-01-19

摄影师:周浩

哪些人更易于成为网络暴民?

王兴超,雷雳

网络暴民,互联网时代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哪些人更容易在网络上欺负他人,其心理机制又是怎么样的?

近日以王兴超为第一作者的学术研究论文《特质愤怒与网络欺负行为:道德推脱和道德认同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Trait anger and cyberbullying among young adults: A moderatedmediation model of moral disengagement and moral identity),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该文发表在心理学类SSCI一区期刊《计算机与人类行为》(Computersin Human Behavior)上。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该文基于道德推脱理论,以464年轻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评估了个体的特质愤怒、道德推脱、道德认同和网络欺负行为。结果发现:

1)高特质愤怒者更容易在网络上欺负他人,成为潜在的网络暴民。特质愤怒是一种持久稳定的人格特质,人群中约13%人的属于高特质愤怒者。高特质愤怒更易于将环境中的中性事件解释为挑衅性的、不友好的、敌意的,并进而表现出持续的愤怒。

2)特质愤怒会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欺负行为产生明显的间接影响。也就是说,特质愤怒会通过个体的道德推脱机制,为自己的网络欺负行为找到“合理的”借口和理由,进而可以心安理得地在网络上欺负、辱骂或攻击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有些人可以在网络上“理直气壮”地辱骂和攻击他人。

3)道德认同会调节这一间接影响,这一间接影响仅仅存在于低道德认同的个体中。具体而言,对于高道德认同者,个体一般难以为自己的网络欺负行为找到“合理的”借口和理由,也难以心安理得地在网络上欺负、辱骂或攻击他人。但是对于低道德认同者,特质愤怒仍可以通过道德推脱中介作用对网络欺负行为产生明显的间接影响。这一结果说明,低道德认同是导致个体成为网络暴民的风险因素。

该研究的作者依次为:王兴超、杨力、杨继平、王鹏程和雷雳。

引文信息

Wang, X., Yang, L., Yang, J., Wang, P.,& Lei, L. * (2017). Trait anger and cyberbullyingamong young adul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moral disengagement andmoral identity. Computers in HumanBehavior, 17, 519-5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