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成瘾的人有什么个人特点?

 雷雳和学生们 2020-01-19

摄影师:雷雳


(一)人格特征

多数研究都发现,网络成瘾者往往具有某些特殊的人格特征,比如忧虑性、焦虑性、自律性、孤独倾向。庞海波(2010)以“卡特尔十四种人格问卷”为工具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瘾组学生在忧虑性、适应性与焦虑性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组,自律性得分显著低于非成瘾组;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等因子的得分亦显著高于非成瘾学生。雷雳,杨洋等(20062007)的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与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信息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对于低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不易导致其成瘾,而对高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而言,则相反。此外,外向性、神经质也会影响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偏好(雷雳,柳铭心,2005)。同时,个体的自恋性人格特征(Kim, Namkoong, Ku, & Kim,2008

个体的自尊特质被认为是稳定地影响网络成瘾的因素,低自尊个体更有可能网络成瘾(Armstrong, Phillips, & Saling, 2000; Ko, Yen,Chen, Chen, & Yen, 2007; Young & Rogers, 1998)。同时,自尊也可能通过调节或者影响其他变量进一步影响个体的网络成瘾倾向(Kim & Davis, 2009La Rose et al., 2003;Stinson et al., 2008; Tangney et al.,2004)

感觉寻求也被认为与成瘾行为相关。但是目前关于感觉寻求和网络成瘾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有研究发现,高感觉寻求个体不太可能是严重网络成瘾者(Armstrong et al., 2000),网络成瘾者的感觉寻求得分也低于非成瘾者(Lavin et al., 1999)。但是有研究(Lin & Tsai, 2002)却发现有网络依赖的青少年在感觉寻求总分上更高,同时感觉寻求高的个体更可能和同伴和家庭疏离,也更有可能在网络上访问网站和发布攻击性语言信息(Slater2003)。我国石庆馨等(2005)采用感觉寻求量表, 对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的307名中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感觉寻求的不甘寂寞分量表与网络成瘾的正相关显著。这和其他研究者(Kim & Davis2009)发现感觉寻求通过个体对网络活动的积极评价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的结果较为一致。但总体上而言,目前的结果表明,关于感觉寻求对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可能更加复杂,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二)心理动力 

苏勒(Suler)通过对在线社区进行的研究提出在线互动满足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会网络成瘾,是因为网络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①性的需要;②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③成就和控制的需要;④归属的需要;人际交往需要;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Suler1999)。才源源等(2007)在质性研究及理论分析基础上,发现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主要由现实情感的补偿与发泄、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需要以及成就体验三个因素构成,且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心理需求程度与其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程度显著相关。而李菁(2009)的调查研究则进一步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关于网络心理需求与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相匹配的论述。

在台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研究中(ChouChou& Tyan1999),也发现网络成瘾与逃避、人际关系、整体沟通需要正相关,而且网络成瘾学生比非网络成瘾者主要花更多的时间在BBS和网聊中。万晶晶等人(2007,2011)进一步发现了网络成瘾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补偿效应,其心理需求在现实中没有得到满足,而在网络上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心理需求现实缺失越多,则网络满足优势越大,从而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趋势越严重。基于小学生群体的调查也显示,儿童在网络中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越多,其在线行为和相关积极情绪均会更多(Shen, Liu, & Wang, 2013)。刘勤学等人(2015)也进一步验证了网络在心理需求满足过程中的网络的优势作用,且该网络优势能够完全中介个体的需求缺失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本文节选自:《互联网心理学》(雷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十七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