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其一生, 你不会因为优秀而被爱。

 不忘初心想事成 2020-01-19

在学习心理学久了,看的书和听的故事越多,我就越发现很多内心问题的原罪,都是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苛的自我要求:要优秀、做好人、不能犯错.....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有的人偏执,有的人抑郁,有的人分裂

所以很多时候,我在朋友圈里发一些文章鼓励大家放松一些:

不优秀/不如意/犯点错,也没关系。

但很多朋友看完,很困惑:

明明就有关系呀!

我不优秀,怎么在社会竞争中混口饭吃?

我不优秀,父母和老师怎么会认可我?

点击加载图片

不优秀,就上不了好的学校、公司?

我不优秀,怎么可能吸引另一半呢?

这些困惑很合理。

纵使,过于追求优秀,让人心理不健康。但确实只有更优秀,才能更适应生存,得到更多的爱和认同。

自我逼迫的优秀vs健康的自我接纳,似乎形成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追求优秀不一定会带来内心问题,我们真正的内心冲突,是源自一种从小根植内心的功利式审美。

点击加载图片

加州大学的大卫·伯恩斯博士,曾对完美主义的父母做过研究。

他发现,这些父母很难纯粹地奖励孩子的行为。并且,一旦孩子做错或做得不够好,他们就会很不满,甚至收回对孩子的关爱。

这样的方式,也发生在追求优秀的父母身上。

孩子不优秀,就收回爱。

即使孩子表现优秀,他们也会在赞扬之后,加上一个魔鬼般的“但是”:这次很好,但你可以做得更好。

潜台词就是:你还不够好。

于是从小我们学会了,要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必须不断追逐优秀。无论怎么追,都很难够到父母的优秀标准,所以只能疲于奔命。

总是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总因为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而改变自己。

最后的结果呢?

其实一点都不尽如意。既没有活成别人想要的模样,也没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们要避免把自己和别人绑在“优秀”刻度尺上,变成一个点。而是,可以保持对完整个体的尊重,用欣赏代替挑剔:

易抑郁的人,有敏感细腻的魅力;

理性克制的人,有逻辑的性感;

内向少话的人,有沉静和沉思的稳定感.....

点击加载图片

并且,在这样的审美中,我们会更懂得欣赏和爱自己,自发地往更优秀、更好的方向去走。

因为,优秀不是被爱的原因,是被爱的结果。

真正的优秀动力,只有一个:在被爱和被欣赏中,感受到自己的特别和珍贵,并发自内心地努力。

我不会太颓废和自我放弃,

因为我舍不得让那么好的自己如此沉溺。

这些,才是一个人变优秀的真正健康的动力。

点击加载图片

文章部分内容摘抄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