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花小鼠 2020-01-19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明人追求雅致,对居室环境的布置,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

房中葺理精致,几上陈列玩物,多蓄异香,广储细茶,遇有家客,一炉烟,一壶茶,坐谈笑语......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雅致生活的营造,离不开香与茶。古人有云:“疏窗棐几,焚香布席,客至依依不忍去”。

香文化发展至明代已形成规范,宁献王朱权著有《焚香七要》专讲焚香之事,明人日常使用的香炉、香盒,不只是单纯的焚香器具,也代表了使用者的审美情趣。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明人用炉讲究,文震亨《长物志》置炉条言:“夏月宜用瓷炉,冬月用铜炉”,朱权《焚香七要》“香炉”条:

炉以宣铜、潘铜、彝炉、乳炉,如茶杯式大者,为适用雅观。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明代最负盛名的铜炉——宣德炉,是明宣宗朱瞻基亲自督造的一批铜炉,主要原料是一种含金的铜料,称为“风磨铜”。此铜料细腻似水,贵如黄金,反复製炼后,方可铸炉。

宣德炉样式参照皇宫内藏的数百件宋代名窑(定、汝、官、哥、均)款式进行设计,铜质精粹、皮色研巧、造型古雅,备受追捧,民间仿制宣德炉的风气尤盛。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曾参与宣德炉铸造的官员吴邦佐,在宣德炉停铸不久,他便招募相关人员自行铸造了一批铜炉。吴邦佐私铸的铜炉可与宣德炉媲美,铜炉底款未敢置官款,改署“琴书侣”或直书其名。

除了吴邦佐铸造出可媲美皇家的铜炉外,明晚期也有仿制宣德炉的高手,张岱《陶庵梦意》中提到过苏州一名治铜高手,所烧铜色等分两,与宣铜款致分毫无二,俱可乱真。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香盒,也称为“香合”,是放置日常使用香丸、香饼的容器。古代香合材质很多,有陶瓷、雕漆、紫檀、花梨、楠木、竹子、牛角、犀角、象牙等。

香盒形状,多为扁平的圆形或方型,亦有多边形及倭角海棠形的,层数以单层合为主,多层较少见。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明代香盒使用已很讲究,不同的薰香品种需用不同香盒盛放。朱权《焚香七要》“香盒”条载:

香盒,用剔红蔗段锡胎者以盛黄黑香饼,法制香磁盒用定窑或饶窑者以盛芙蓉,万春甜香。倭香合三子五子者用以盛沉速兰香,棋楠等香,外此香撞亦可。若游行,惟倭撞为宜。

倭香合既日本的香合,在茶道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茶道用香依季节而定,春冬以炼香为主,夏秋以香木为主。味道浓烈的炼香需用陶瓷香合盛放,味道清爽的香木需用漆器香合盛放。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银叶煎香细雨声,竹阴行处药花明。

麦光小楷临唐帖,更有人间第一清。

隔火片,的方式中尤为重要。隔火片的用途是不让香品直接与炉火相触,这样焚香完全没有燥气,香气舒展自然,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

在《香乘》中有些香方特意注明了用隔火的方式熏焚,赛龙涎饼子要以“香钱隔火焚”;梅花香以“银叶或云母衬烧之”。

梅花香:沉香、檀香、丁香各一分,丁香皮三分、樟脑三分、麝香少许。右除脑、麝二味乳鉢细研,入杉木炭煤四两共香和匀,炼白蜜拌匀捻饼,入无渗甆器窨久,以银叶或云母衬烧之。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隔火片的材质有银钱、玉片、瓦片、云母、砂片等,朱权《焚香七要》中认为“隔火片”最佳材质是“砂片”:

有以银钱明瓦片为之者,俱俗,不佳,且热甚,不能隔火。惟用玉片为美,亦不及京师烧破砂锅底,用以磨片厚半分,隔火焚香妙绝。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也说“隔火片”以砂片为第一,定窑瓷片次之,再者玉片。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香炭墼,又称香煤、香炭。是不添加香科配制成的薰香燃料。《焚香七要》中记载香炭墼的做法:

以鸡骨炭碾为末,入葵叶或葵花,少加糯米粥汤和之,以大小铁塑捶击成饼,以坚为贵,烧之可久。或以红花楂代葵花叶,或烂枣入石灰和炭造者,亦妙。

品香时,要先把香炭烧透,以去杂秽之气,再将香炭放在香炉中用香灰掩盖起来,并在香灰中戳些气孔通达香炭,利于香炭燃烧,完后气孔开口处放置隔火片......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香炭中,还有一种燃烧可散发香味的炭,制作时会加入梨、枣的果汁,史梦兰撰写的《全史宫词》中有首诗描写此物:

连天雨雪朔风骄,金鸭香温炭饼消。

帘卷玉楼人尽望,三千宝帚扫琼瑶。

金鸭香温炭饼消,描绘发香煤饼在金鸭炉具内燃烧时既香且温的情景。《全史宫词》中史梦兰引用了明·杨慎《升庵外集》中的话,为此诗作了注解:

石炭,发香煤也。今制,宫中捣炭为末,以枣、梨汁合之为饼,置于炉中以为香藉,即此物也。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燃烧发香的炭,非常适合冬天取暖的手炉中使用,既能取暖,还有丝丝甜香。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曾抽钗玉拨香灰,密笑初通媚眼回。

一自暗传心事后,暖烧心字等卿来。

炉灰,也叫“香灰”,是用来填埋香炭,不让燃烧的香炭与置放香料的隔火片直接接触,且有“控温”的作用《焚香七要》载:“香味烈则火大矣,又须取起砂片加灰再焚”。

焚香时无隔火片,也可用炉灰隔火。香灰的选用也需注意,香灰选用不当,焚香则有损香气。

周嘉胄《香乘》中记载有“香灰十二法”,杉木灰、松灰、熟石灰、纸灰、干松花灰、茄灰等,使用效果各有千秋,以干松花烧灰装香炉最洁白;茄灰可藏火,火久不熄。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雪晴鳷鹊楼边月,风落昭阳殿后梅。

炉炭炧消香兽暖,独拈香箸拨红灰。

香匙与香筯(筯即箸)是传统香事所用的工具,香筯要夹取烧红的香炭,多以耐火的金属材质制作。

王朱权《焚香七要》匙筯条:“匙筯惟南都白铜制者适用制佳”。屠隆《考槃余事香笺》匙筯条:“匙筯,云间胡文明制者佳,南都白铜者亦适用,金玉者似不堪用”。

在明代香事中,有专门盛放匙筯的箸瓶,箸瓶的选择既要考虑瓶子的重心问题,也要兼具美观。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文震亨《长物志》中说,箸瓶造型以“短颈细孔”者最得用,细孔不会让匙筯东倒西歪,既显整齐又不容易失重卧倒。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明代盛放匙、筯的箸瓶与香炉、香盒,形成了固定的组合,称作“炉瓶三事”。是明代香事中所用的风雅之物,文房清玩的典型设施。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多烧心字是心香,茉莉黄沈共作芳。

香是番禺心字好,紫烟一缕结鸳鸯。

明人日常使用的香中,有些是宋代就开始流行的名香。屈大均诗中提到的“番禺心字香”,在宋代就是比较著名的花香型合香,以素馨花或茉莉花为主要原料制作。

因心字香太过著名,在宋代市场中常有仿造心字香的山寨产品,南宋《百宝总珍集》龙涎香条:“广州心字香子细看验,亦有假者”。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明代的“香家”们也创作了大量的经典香方,像刘鹤所制月麟香、聚仙香,吴恭顺家的香,都是名噪一时的名品。

恭顺香的特色是留香时间长,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每饼以微火蒸之,斋中可香月余”。周嘉胄《香乘》中说恭顺家香饼之所以出色,是因使用了香料“撒䭱兰”:

撒䭱兰出夷方,如广东兰子香,味清淑,和香最胜,吴恭顺寿字香饼,惟增此品,遂为诸香之冠。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周嘉胄《香乘》中收录了一首吴恭顺家的“寿香饼”方:

檀香四两、沉香二两、速香四两、黄脂一两、郎苔一两,零陵二两、丁香五钱、乳香五钱、藿香三钱、黑香五钱、肉桂五钱、木香五钱、甲香一两、苏合一两五钱、大黄二钱、三柰一钱、官桂一钱、片脑一钱、麝香一钱五、龙涎一钱五分、撒䭱兰五钱,以白芨随用为末印饼。

此方是无碍庵本《香乘》记载的恭顺寿香饼方。不同版本《香乘》记载的恭顺寿香饼香方略有不同,四库全书《香乘》恭顺寿香饼方中无“撒䭱兰”这味香料。

在清代,还有专门制作恭顺香的香铺,清代昭梿《啸亭续录》载:“恭顺香,今京都合香楼配合恭顺香料,言系由明恭顺侯吴宅所传方”。

客至,焚香布席,一炉香,一壶茶,坐谈笑语……

明人对所焚之香的选择,如居家陈设位置一样重要,每种香对空间的使用很是讲究,可幽斋的,不见得宜闺阁,《晦斋香谱》序载:“琴台书几最宜柏子沈檀,酒宴花亭不禁龙涎栈乳”。

四季所焚之香也各不相同,春天的东阁藏春香,宜华筵焚之,有百花气味;冬天的北苑名芳香宜赏雪焚之,有幽兰之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