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巴丹吉林沙漠?当您踏着胡杨林的小道西行,来到八道桥,当您在八道桥,足踏着银色的沙滩,发出“沙、沙”的声音时,您的脚下就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北部边缘了,极目东望,就是巴丹吉林沙漠,这是世界第三大沙漠,荒凉、干渴、渺无人迹,还有就是延绵千里的沙峦,在朝阳下呈现出的恢宏而美丽的轮廓。
10:40,我们来到策克口岸,这个距离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77公里的北部口岸,放眼对面较远的地方,是蒙古国南戈壁省的西伯库伦口岸。 策克口岸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的国际通道,是内蒙古、陕、甘、宁、青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同时也是内蒙古第三大口岸。我们来到这里,立刻就感受到了边境特有的氛围,这里,大货车不断运进蒙古国的低硫优质的煤,同时又将中国的日用品运往蒙古国,并运到俄、德、法等国。在这里,道路的两边也有不少来自蒙、俄等国的小物件,折射出边贸的繁荣和昌盛。我和妻子选了些精制的小礼品,作为这次远行的记念和珍藏。 这里也来了很多游客,10月的策克口岸十分热闹。路上,一群年轻人,手扛五星红旗走来,我和我妻都很好奇,拿过来挥动着,照了几张像。 下午我们离开额济纳旗,向南驱车20多公里,于4:00,来到了黑城遗址。 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蓝天和沙丘。当黑城遗址进入我的视野的时候,仿佛一片苍茫流沙之中,耸立着一座孤岛。历史的苍凉,岁月的悲风成为我脑海底的一片幻梦。 我们在很远的车上,向远方望去,就能看到银色的白塔,这就是黑城的地标。在空旷无际的沙漠、戈壁的中,它高大耸立,十分的夺目,又有几分的神秘。
城的构造呈方形,在它的西北角有完好的土塔,上尖下圆,挺拔庄重,城外西南角,有一处穹隆式建筑,基本完好,旧时城内的官署、街道、民居依稀可辨。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伊斯兰特色。 在当地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中,至今流传着有关这座古城的一个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名叫黑英雄的蒙古族将军,在此筑城镇守。久而久之,此城便称为黑城。后来,黑将军羽翼渐丰,权势强盛,竟然觊觎皇权。这一阴谋泄漏之后,皇帝派数万大军把黑城团团围住,但是久攻不下,请来巫师卜卦,巫师说:“黑城地高河低,官军围城在城外打井无水,而城内军民却不见饥渴之相,肯定有暗道通水,如果将这条水道堵截,则必胜无疑。”于是,皇帝又增派一万大军赴黑河上游,军士们用头盔盛着沙土,筑起一道巨大的土坝,在黑河上游截断了水源。没过多长时间,黑城内很快出现了饥渴现象,黑将军便命令士兵在城内挖井,可是挖了许多眼井,都不见出水。在饥渴日盛的情形之下,黑将军只得下令突围。临走前,他把全城的金银财宝都投到了自己挖的井中,把自己的一双儿女也活活埋入深井,他说:“你们去做财宝的主人吧,愿来日有个骑秃头青牤牛的人来将我们财宝取走”。 尽管如此,黑将军也没有逃脱全军被歼灭的厄运。他曾命令士兵连夜凿通北部城墙,率城内兵马冲出去,但是很快就被围困的大军歼灭。 我们科考队来到黑城,在黑城遗址西北角看到了城墙上所开的那个可容骑驼者进出的洞口,就是传说中当年黑将军突围的洞口;在城池内偏西北的那个大坑,就是传说中提到的当年不曾出水而用来埋藏了全城财宝的那口深井。
黑城西北,有一高高的山脊,据说是建坝阻水的地方。 下午6:00,今天最后的一站是怪树林,地处额济纳旗西南28公里。 这里,是胡杨林的死亡之谷,充满了震人心魄的气息。这里,枯死的胡杨“陈尸”遍野,是胡杨的坟场。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不禁一股寒风掠过,倍感一种莫名的凄凉与悲怆。也许,正是人们所说的,这里是埋藏黑将军和将士们不死的灵魂所在。 胡杨树,这里,大片地枯死了,没有新芽,没有嫩绿,但依然升华、涅槃。今天已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陈尸”遍野的胡杨,虽死依然为人们所喜爱。
死亡的树依然有着绚丽,神态各异,形状怪异,造型奇特。将人们带进了一个沉寂,同时又犹如美丽的童话世界。漫步在浓郁的胡杨林中,仿佛进入神话般的仙境。茂密的胡杨千奇百怪,神态万种,或挺拔如柏、或苍龙腾越,令人惊喜不已,叹为观止。 走在怪树林中,又犹如进入到了古战场,仿佛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恶战,枯木胡杨就像不屈的士兵、或匍匐于地,或傲立不倒。身披盔甲,手持金戟,坚强的注视前方。 此时,斜阳西沉,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血色,更增添了怪树林的厚重与悲怆。一抹红霞,我们去迎接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