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生命绝对自由,坚守真理与正义:《局外人》默尔索的生死哲学

 hyxz_ljf 2020-01-20

阿尔贝·加缪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1957年10月17日,瑞典皇家学院授予加缪诺贝尔文学奖,认为他'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

三年后,1960年1月4日,加缪遇车祸身亡,世界再度震惊。时任法国文化部长的马尔罗对英年早逝的作家盖棺论定:'加缪的作品始终与追求正义紧密相连。'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对加缪的评价是,'卡夫卡唤起的是怜悯和恐惧,乔伊斯唤起的是钦佩,普鲁斯特和纪德唤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缪以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他死于一九六〇年,他的死让整个文学界感到是一种个人损失。'

加缪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局外人》这本书,以一种第三人视角的方式客观记录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诞世界中所经历的种种荒诞之事,引起人们对于人生,对于生死的无限的反思。

1、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时代:阿贝尔.加缪

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在20年代伊始第1个月的时间里面,发生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不由得让人感叹这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

其中,有几位著名人物的去世让人唏嘘不已,有一位还是父母辈一直关注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人生是如此的短暂,让人感叹世事无常。

随着步入中年,关于生死,关于人生,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行越来越多的思考。不由得想到,就在60年前的1940年1月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因为车祸意外离世,给世界留下了无限的遺憾。

他就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闪耀的名字之一,法国作家,思想者,阿贝尔.加缪。

作为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他通过自己独特的作品形象体现了当代人的道德与良知,从灵魂上直指人的内心深处,拷问人的本性,对于正义、自由、死亡等人类生存的本质都有着深刻的思考。

追求生命绝对自由,坚守真理与正义:《局外人》默尔索的生死哲学

其中《局外人》这本书,以一种第三人视角的方式客观记录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诞世界中所经历的种种荒诞之事,引起人们无限的反思。

抛开由于历史进程原因,社会时代不同而带来的观念上的差异,默尔索这个世人眼中离经叛道的任务其实也只是一个正常人,只不过他在深刻认识到现实的荒诞后决心听从内心的指引,遵从身体感官的驱动,他对于自己的生命热爱并珍视,但是对于生存的自由毫不妥协,追求生命的绝对自由,追求对于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局外人》的故事虽然荒诞,但是整个作品在读者心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实性结果是非常现实的。加缪通过默尔索表现出来的生死观,不单单是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个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思,引起人们对于正义和真理的反思,带给读者们无限的共鸣,

2、留恋生者命运,死亡是一扇关上的门:加缪的生死观

早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加缪就这样写过:

'相信死亡会展开另一次人生并不能令我欢喜。对我而言,死亡是一扇关上的门。我不说这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而说这是一个恐怖而污秽的意外。''我恐惧死亡,因为它使我与世界分离,因为我留恋生者的命运,而非凝视永恒不变的天空。'

追求生命绝对自由,坚守真理与正义:《局外人》默尔索的生死哲学

加缪对于生死看得那么透彻,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加缪的童年生活是坎坷的。经历了幼年丧父,贫困潦倒,文盲家庭,甚至家里面都找不出一本书来。

在青年时期,加缪患上了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绝症的肺结核病,一度受到死亡的威胁。或许就是在那个时期,让他对于生死有了深刻的感悟。

《局外人》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是当时,法西斯势力猖獗,第二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默尔索生活的阿尔及利亚是当时战争环境的一个投影。百姓茫然、社会动荡、悲观弥漫。'人们对自身的命运,对历史的进程感到茫然无措,陷入悲观绝望的境地,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社会上弥漫的颓废氛围,为《局外人》主人公那消极茫然的个性塑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说,默尔索的形象,代表了20世纪法国社会知识分子的形象,也代表了作者对于人生、人性、人的生存意义与生死观念等方面的思考。

加缪曾说,'我们的时代是这样的一堆大火,它那势不可挡的火焰,必将把我们的许多作品烧成灰烬。然而留下的作品,它们的铁甲会愈加坚不可摧,我们也将为此而尽情地分享心灵的快乐。'

在加缪47岁的生命中,他通过自己公正的文字、与法西斯斗争的勇气、对和平的呼吁与奔波、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充分体现了加缪高超的人格魅力。

无论是从东方的'仁、义、礼、智'中国四德来考量,还是从西方的'理智、正义、节制、勇敢'古希腊四德来评价,加缪都可以说是文坛当之无愧的智者与先行者。

人生在世,难免有一死,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留恋生者的命运',死亡对于加缪来说只不过是一扇关上的门。

正如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为加缪撰写的悼文中所说,'当那扇门在他身后关上时,他已经在门的这边写出了与他一起生活过、对死亡有着共同的预感与憎恨的每一个艺术家所希望做到的事:我曾在世界上生活过。'

3我知道罪,但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默尔索对生命绝对自由的追求

'都是幸运者,世界上只有幸运者。有朝一日,所有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会判死刑,他自己也会被判死刑,幸免不了。—默尔索'

《局外人》中的默尔索是一个极其消极的人,他从不虚情假意,也不热衷于融入周围的环境。

追求生命绝对自由,坚守真理与正义:《局外人》默尔索的生死哲学

在作品的开头,默尔索说到:

'妈妈今天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也记不清了。收容院发来的电报上写着:你母过世,明日下葬,节哀。因此事情变得复杂起来:忌日也有可能是昨天。'

冷漠的笔触,戏虐的口吻,荒诞的情节,作者的开场白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冷漠之人的内心独白。

默尔索这种冷漠性格的形成与周围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他周围的人,要么是靠着女人生活的莱蒙,要么是虐待狗狗却又离不开狗狗的拉玛诺……一个个人,都过着散漫,得过且过的日子,找不到未来,也找不到灵魂的寄托。这是当时的社会整体的缩影,是那个年代精神领域极度荒诞的一个体现。

默而索生活在这个荒诞的社会中,逐渐改变了自己。

默尔索认为人一旦去追求有意的事情,那么就会存在幻想,就会成为生命自由的阻碍。默尔索抛弃了对生活中事业、爱情、友情、亲情等几乎所有重要事情的幻想。

对于母亲的去世,他所体现出的那种淡漠,即使隔着书本,都能感觉到那种冰冷扑面而来;

对于事业,老板问他愿不愿意去巴黎有更大的发展时,他的回答是无所谓,因为'人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

对于友情,第一次庭审时候,塞莱斯特对他表现了足够的善意,他因而'第一次萌生了想要去拥抱一个男人的冲动';

对于爱情,他入狱后回想和玛丽的关系时,他是这样总结的:'我跟她除了已经断绝的肉体关系之外再无其他的任何关系。'。

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失去了幻想,也就代表了默尔索转而追求获得生命中绝对的自由。而获得绝对自由的前提就是要追求真实,在默尔索看来,只有真实的才是准确的,才是可信的。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默尔索对于死亡的态度。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世上所有的人都被判了死刑,死亡无非是早晚的问题。

既然都躲不开一死,那么母亲的死亡就是情理之中,他坦然接受;

阿拉伯人的死亡是意外,他也没有流露出震惊抑或是懊恼;

死亡是自己不可更改的命运,那么自己有何须卷入肮脏的社会规则来做无谓的挣扎与拯救?

他拒绝了一切对于生活的追求,抛弃了所有的幻想,全身心投入对于事物本真的追求,这就是他对抗荒诞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冷漠,则是世俗对于默尔索的误解。

《局外人》中默尔索最后选择了坦然接受死刑,不再需要神父的救赎,因为他对神父所谈的事情已经没有兴趣,他要追求内心的自由。至此,作品才真正地到达了高潮,默尔索也向世界宣泄了此生难得一见的愤怒:

'……过去的我是对的,现在的我是对的,我一直都是对的,这是我的生活方式,只要我愿意,他也可以是完全的另外一种。我选择了这样做而非那样做。……从我遥远的未来,一股暗潮穿越尚未到来的光明冲击着我,流过至今我所度过的荒谬人生。洗清了过去那些不真实岁月里人们为我呈现的假象。他人之死,母亲之爱,他的上帝,他人所选择的生活,与我何干?'

就像是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写道的:'人对自己生命的依恋具有某种战胜世间一切苦难的东西。对肉体的判断相当于对精神的判断,而肉体则畏惧毁灭。我们先有生活的习惯,后有思想的习惯。当我日复一日逐渐跑近死亡,肉体始终进行着,不可复返。'

当默尔索选择了追求生命绝对的自由的时候,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个世界的冷漠,但是他并不在乎。

我知道我有罪,但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4、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默尔索的生命哲学

在世人看来,默尔索的人生是荒诞的。但是在他率性真实的生活中,隐藏着'追求绝对和真理的深情'。

追求生命绝对自由,坚守真理与正义:《局外人》默尔索的生死哲学

就连作者加缪也称赞他是'不加掩饰的人','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我们唯一配得上的基督'。

尽管加缪对于默尔索的评价很高,但是对于正常的世俗社会来说,默尔索那种完全摒弃了生活热情的态度和对任何兴趣的缺乏,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

在狱中,百无聊赖之中,默尔索对于过去的回忆进行了一次全方面的梳理,因为回忆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在思考中,默尔索本应该摒弃明天,但是他选择了依然期盼明日,从中汲取力量,固执地对无可慰藉的生活做一个见证。

默尔索就像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对抗的是一整套形成已久的社会体系,他相当于是与整个社会对抗,与贯穿人类生活的文明对抗。他只有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他的思想又不为大多数所接受,力量是那么渺小,而目标又是那么宏大,他的荒诞在世人严重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荒诞人'代表,默尔索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生命哲学,也是加缪想向我们表达的。世界是永恒的,人生是短暂的,人的存在相对与整个世界来说,是渺小且不具备同等地位的,相对于世界来说,人类就是'局外人'。

固然这个结论是悲观且让人沮丧的,而且书中默尔索那种异乎寻常的冷漠性格在现实中也很难找到真实的例子,但是他的性格中单纯与真实却是深入人心。

默尔索坚守内心世界的原则,哪怕是付出任何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这种'荒诞人'面对生死问题的抉择,为人生出路进行了另外一种探索。'不存在天堂,也就不存在上帝,人类必死,那么人间万事便无事不可为了'

但是作为个体的坚守与抗争,必然是一条艰辛且难以实现的道路。

正如萨特所说:'我们一方面对着散漫无形的日常生活之流构成的现实,另一方面又面对着语言和人类理智对这一现实的哲理化了的再现。当读者与那种简简单单的现实直接相逢,又无法借助与之对应的理性的变调来理解它时,就不得不重新去探求真实。感到我们不能凭借语言和概念来思考世间的事物,这就是荒诞情感的来源。'

加缪塑造了,默尔索这么一个'荒诞人'的角色,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哲学的一种思考,或许也是在当时动荡的环境下对于荒诞世界观的一次探索与实验吧。

5、 直面生与死,坚持内心的正义与真理:《局外人》给我们的启发

在《局外人》中,加缪采用非常客观的语言,刻画了默尔索那自由随性,对一切都漠然视之,遵从内心自由的呼唤,直面生与死,坚持内心的正义与真理的形象。

追求生命绝对自由,坚守真理与正义:《局外人》默尔索的生死哲学

面对着荒谬社会的混乱秩序,他淡然处之,却又不轻易屈服,在世人不理解的眼光中,充满了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对于一个混杂与荒诞的局面,人生是那么的无奈与无助,人们对社会不再报以幻想,不再有任何希望,对任何事情都是可有可无,无动于衷。这是二战时期的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人们痛苦、悲伤、孤独,却又不想沉溺于这个纷杂的现实,于是在自觉不自觉中变成了世界的局外人,变成了不认识的陌生人。

默尔索对社会的反抗带有一种悲壮的意味,他也是一种象征,代表了西方二战时期社会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的底层群体。

这个群体不是不想与社会和谐相处,只是他们在无路可走时候的一种选择。他们顽强地、执着地反抗着这个荒诞的社会,就像是默尔索一样,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失去了生命,但是在精神上却获得了无比的自由,实现了对人生的自我拯救。

默尔索义无反顾地去了,留下了身后巨大的误解、争议。他再无一丝一毫的牵挂,终于放下一切,彻底成为了荒谬社会的'局外人'。

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读者们对于默尔索的行为越来越理解,也是越来越敬佩。

'不自由,毋宁死'。默尔索毫不妥协地选择了'生命绝对自由'和尊严。

读者们也不会忘记默尔索这样一个人。在读过《局外人》之后,我们每个读者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了解死亡的意义吗?知道生活的珍贵吗?我们应当如何的去生活?如何去平和地面对死亡?或许这就是加缪及《局外人》给我们的启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