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一个六岁男孩关于生与死的对话

 汉唐写作教学馆 2020-01-20

文/ 唐景富

去年86日,飞龙文武学校开始招生。这天早上,一对青年夫妇开着小轿车把孩子送来接受训练。在报名表上,那个小男孩执笔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赵开新,6岁。而父亲在“培训目的”一栏里写道: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随后,青年夫妇带着小开新观看了一会精彩的武术表演,并参观了整个校园。这对夫妇准备离开时,孩子抓住父亲的衣服不放,不愿留下,并大哭不止。父亲扇了两耳光,又踢了两脚,仍不奏效。武校校长赶紧抱起乱踢乱蹬的小开新到办公室里,夫妇俩上车走了。

本以为哄哄就会不哭,哪知道小开新脾气暴烈得很,软硬不吃,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哭,还攥紧自己的小拳不断地捶打自己的眼睛、鼻子、脸。鼻子被自己砸得流血不止。生活老师给他擦血、洗脸全不要,而且故意往脸上抹,弄得满脸是血污。老师面对如此怪的孩子,一时束手无策。坐在一旁,任他大哭,任他还不断的自伤着白净稚嫩的脸。

也许是哭够了,暂时歇了下来。他要求给爸爸打电话,他对爸爸的手机号码记得滚瓜烂熟。小手按起电话键如小鸡啄食。电话通了,爸爸不接,又重拔一遍,还是不接。于是,他又开始高分贝伤心地大哭。嘴里不断说:“爸爸,你这样对我,不如让我死了算了!”基于职业习惯,对这位小男孩的行为除了感到好奇外,更多的是震惊!待他平静之后,我和他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问:你在家时,遇到不高兴的事也会猛打自己的脸吗?

答:嗯(一边回答,一边抹眼泪)

问:为什么要打自己的脸?不疼吗?

答:因为我一打,鼻子流血,我就胜利了。(听到这里,我不由一怔,原来他幼小的心灵里,就有“胜利”的概念。)

问:你胜利了,会怎样?

答:我胜利了,就得我说了算。要想做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原来如此,胜利有那么多的好处)

问:现在,你爸爸把你送来,就是要你改掉这种毛病,培养你独立生活的能力,变得懂事一点。如果你硬要回家,不在这里好好练功、学习,你爸爸会狠揍你的!    

答:(突然又委屈地哭起来)揍就揍吧,有种把我揍死算,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6岁的孩子,时不时把“死”字挂在嘴边,令人震惊也不可思议)

问:你爸爸给你送来习武,这又有什么不好呢?就这点小事,就不想活了?    

答:我刚才看了,练武太苦了。没想到爸爸这么狠,叫我来吃苦。我要回家……(又是大哭不止)

问:你爸爸铁了心要把你“扔在这儿的,你哭也没有用,还是留下来好好学吧!你看这里有好多和你一样大的孩子都离开爸妈,来这里习武,独立生活,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不是很好吗?你为什么不能?

答:我在家有很多人疼我。这里不好,老师好凶。我爸爸要真的把我仍在这里,我不如死了算了……(又是哭)

校长这时拿来两个桃子,把他抱在腿上,安抚了好久,才止住了哭声。但他仍不停嚷着要回家。临走前,我提醒武校长,要好好看护这个小男孩,以防真的出现意外。

笔者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经历过一个如此年幼的孩子在遇到一点点难处时,就想到了死。不知孩子这番肺腑之言有没有向他的爸爸真诚的坦露过?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孩子在一点点困难面前就想到了死?

从开小轿车和衣着打扮来看,他们的家庭生活应当是很不错。孩子生活在这种优越的环境里,样样都会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即使偶尔一两次不满足,也会用他自己的方式(自打自己的脸鼻)来要挟父母,以满足自己的要求。如此长期下去,就养成了事事必须满足的心理。

6岁的孩子,应该说刚刚懂事,对生与死的概念完全陌生。

而小开新却恰恰相反。“我不想活了”、“不如死了算了”,如此成人化的生死观念令人愕然。6岁的孩子为什么对生与死分得那么清?我想,除了孩子的早慧,对人生生老病死提前有所感悟以外,恐怕大多与他的家庭教育、家庭条件和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从和陔子的对话中得知,家人对他多么纵容,娇宠,以致于养成了事事必须顺着他,稍有怠慢,便以死相拼的习惯。

我不了解他在家中表现如何,也不知道他在父母面前说没说过关于“死”的抗议。

不管怎么说,孩子还小,如此相要挟实在令人不能接受,尤其是一个6岁的孩子。但愿我们所有的父母都能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论家庭条件如可,也不能无限制地满足,不然最终的结果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甚至悔恨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