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的“小费”和中国的“红包”

 昵称535749 2020-01-20

2020-01-19 10:05

华人号:文化百科

又到临近春节时,大家都在准备一沓一沓做工精致的红包,发红包一直以来似乎都是中国春节及正月必备的“社交礼节”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红包,在谈红包之前,先聊一聊与红包有点类似的小费。

小费应该是“舶来品”:出国旅游,工作的朋友都知道:国外盛行拿小费。记得早几年盛传:土豪国沙特的国王访华,据说在下榻的北京豪华酒店,拿小费都是几万元一拿。

受国外影响,中国也出现了拿小费现象,不过远没有国外普遍,中国一些对国外游客开放的酒店及其他娱乐场所也有拿小费的要求和可惯。但针对国内游客营业的酒店及娱乐设施,则拿小费的情况不那么普遍。

而且,中国在打开国门前,浩如烟海的古藉史料,演义小说,传奇里,也没有拿小费的记载及相关介绍及描述。所以说“拿小费”应该是国外传过来的习俗。

古代中国不“拿小费”,并不代表中国古人不“慷慨”,因为中国有自己的传统,那就是发红包,中国发红包的历史悠久:最早的红包的雏形,是用红线串起铜钱,由成年人在过年时候发给小孩子,俗称“压岁钱”,用来给小孩子“压灾避邪”,据说这一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

后来,红包的内涵扩展了,有了赏钱及礼金的意思了(这和小费的内涵有些相似了)。按古典小说巜金瓶梅》中描述:小说中的主人公西门庆,就是那个古代社会的大土豪,他出手豪阔,挥金如土,上至贵族,下至仆人,都是他打赏的对象。而且赏金有时会用红纸包着,这和现在的红包很相似了。不过那时的红包里面装的可不是钞票,而是铜钱或银钿,当然红包也没有现在精致,实际上就是一张红纸裱装成一个红包,某种意义上说:那是最原生态的红包。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红包,是在民国时期才出现:即用红纸做的红包,里面装着钞票(民国时期才用钞票)或金属货币,发放对象也主要还是小孩子。

进入当代,红包发放对象不再局限于由成年人发给小孩子,各年龄段,各阶层人士可以互发红包:可以用来表达好感,也可以用来表示酬谢。里面的一些功能,就和“小费”重叠了。

到了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版的红包”更是满天飞,俨然成了一种全民娱乐活动,特别是逢成过节,更是成了一种“金钱狂欢节”

(留心一下每年网上统计的全民发红包数额,就知道这种狂欢有多么热烈)。

有些国人喜欢痛砭中国红包现象,不过单就红包和小费的功用目的来看:倒较难分出这二者优劣高下的,也就是说,“拿小费”和“发红包”都有其优劣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