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流的诗人写出一流的作品,创造了一个词语,留下了一个著名典故

 昵称32901809 2020-01-20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题诗后》是贾岛在《送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后的题注。为写成两句诗而用尽三年心血,着实让人唏嘘,贾岛“苦吟诗人”的做派及其对于诗歌创作的偏执和坚持由此可见一斑。

贾岛,唐代诗人,出生于平民家庭,祖上无人任官,门第寒微,早年行事多不可考,只知其穷苦潦倒,迫于生计出家为僧。贾岛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题李凝幽居》一诗就是贾岛对文字苛刻追求的又一例证。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流的诗人写出一流的作品,创造了一个词语,留下了一个著名典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淡淡两笔,勾勒出清幽的环境,暗示友人李凝的隐士身份。朋友悠闲地独居在一个偏僻的地方,附近没有邻居的院落,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他荒芜的庭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此联因构思之巧,用心之苦为后世传诵。朗月当空,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池塘边大树上夜宿的鸟儿,纷纷从巢中飞出,绕了几个圈儿,重又回到树上。【诗人最初写的是“僧推月下门”,后经一番周折改为“僧敲月下门”,后文有详细说明。】

二流的诗人写出一流的作品,创造了一个词语,留下了一个著名典故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写的是诗人返回路上见到的景象:走过小桥,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在洁白如银的月色下美得如诗如画;晚风轻拂,低垂的云幕飘摇,仿佛山石在移动。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常用“云根”来代指石头。这里是反用,把云比作石头,以此混淆天地的界限,使得场景更加阔大,别具神韵。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的意思是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还会再来,不负你我的归隐之约。诗的前三联写景,幽雅的环境,悠闲的情趣,恬淡的景致,引发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故在最后一联重提约期,托出诗歌主旨。

全诗写的是夜访友人不遇的寻常小事,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无一不是寻常举动。然而寻常的语言里藏着出神入化的功力,寻常的景致中有着醇厚别致的韵味,于是寻常处写出了不寻常的境界。这也是“苦吟诗人”贾岛“雕字琢句求工,铸字炼句取胜”的走火入魔的境界。

二流的诗人写出一流的作品,创造了一个词语,留下了一个著名典故

据《诗话总龟》记载,题诗后的第二天,贾岛骑驴走在长安街上,心里却还在斟酌诗中的字句。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用“推”还是“敲”字犹豫不决。于是嘴中吟诵诗句,手上比划“推”和“敲”的动作,不断地思考到底用哪一个字好。贾岛念念有词又手舞足蹈的样子让路人觉得好奇又可笑,而他也在不知不觉间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出行队伍。

韩愈问怎么回事,贾岛老老实实地回答:“不才昨日吟诗一首,今天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联还有待斟酌。不知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心在诗句,惊扰大驾,乞恕免罪。”

韩愈见贾岛如此沉迷作诗,大为欣赏,说道:“忠于艺术者,神游象外之事常有,不足为怪。不妨将全诗念来。”贾岛念了全诗,韩愈认真思索之后,说道:“依我看,用‘敲’字比较好,如果门是关着的,那推怎么能推得开?晚上去朋友家,敲门是必要的礼貌。而且夜深人静之际,敲门声惊扰了鸟雀,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有活泼之气,另外‘敲’字读起来也更响亮。”贾岛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韩愈分析的非常有道理,贾岛诗句描绘的是一个幽静的境界,从鸟和僧落笔,借池和树,门和月创造氛围,用“敲”字,以声显静,响中寓静,更觉幽静,有出人意料之胜;而“推”则缺乏这样的艺术效果。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推敲”的故事,也是“推敲”一词的由来。研讨过“推敲”之后,韩愈邀贾岛“并辔而归”,“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新唐书·韩愈传》)临别时,韩愈还为贾岛赋诗:“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

贾岛听从了韩愈的建议,还俗参加科考,却屡试不中,后虽千辛万苦考取了进士,但仕途不顺,没有成就什么功名。倒是因为太过醉心文学,数次冲撞官员甚至皇上,留下了几个故事。

如《太平广记》中的记载: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艳。虽行坐寝食,吟咏不辍。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街。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求联句不可得,因搪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又尝遇武宗皇帝于定水精舍,岛尤肆侮慢,上讶之。他日有中旨,令与一官谪去,特授长江县尉,稍迁普州司仓而终。

二流的诗人写出一流的作品,创造了一个词语,留下了一个著名典故

元和年间,诗坛风气虚假轻艳,元稹和白居易诗名未成,贾岛独自一人寻求诗歌的突破,废寝忘食地吟咏作诗。有一年秋天,贾岛骑着驴打着伞在长安的街道上漫步,见到秋风扫落叶的景象突然有感而发,吟出了“落叶满长安”的句子,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对应的下联。恰好这时京兆尹刘栖楚出行,贾岛沉浸在诗中没有避让。刘栖楚没管什么吟诗“推敲”,直接把贾岛抓去关了一晚上才放出来。

还有一次,是贾岛考取进士做了官之后的事。武宗皇帝微服私访,走到了贾岛的馆舍。当时贾岛不在,武宗拿起书案上的诗稿浏览。贾岛回来后,见陌生人未经允许动自己的诗稿,很是生气,言语轻慢放肆,触怒了皇帝。后来贾岛被一贬再贬,最后在贫困中死去。

一生坎坷的贾岛,将作诗融入自己的生命,才学不够的他苦心孤诣地对诗句精雕细琢,“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几乎病态地追求着五言律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像是被五言律诗戴上镣铐的囚徒,故而被称为“诗奴”。北宋大文豪苏轼将贾岛与“诗囚”孟郊并称,说“郊寒岛瘦”,主要是指二人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狭隘的格局,艰涩的文辞,穷愁的情绪,“奇僻”的诗风,清寒幽晦的艺术特征和极端苦吟的创作态度。

贾岛的诗作中,没有李白狂浪不羁的气质,没有杜甫忧国忧民的心境,也没有韩愈“以文为诗”的才气,在唐代勉强算得上是一个二流诗人。但贾岛的“苦吟”在中晚唐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前人的流派,对晚唐及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在每个时代都有大量的诗人追随、模仿贾岛。不得不说,二流诗人贾岛,有着如同一流诗人的名声和独特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