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解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我爱学习355 2020-01-20

【内容摘要】“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此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精英阶层对普通大众所能产生的强大影响,因此,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优劣与文明程度高低,其决定权很多时候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数关键人物手里的。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圣像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刊登于《牡丹晚报》2019年6月21日第11版“修德苑”之“经典解析”)

【原文】

【浅释】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说:“如果我杀了无道之人,以成就有道之人,怎么样?”有道、无道,以善、恶论。

孔子回答说:“您来为政,哪里需要杀人呢?如果您心里想要的是善,那么民众就会跟着变善。在上位的君子其德如风,在下位的小人其德如草,草上如果有风吹过,就会随着风向仆倒。”君子、小人,以有位、无位论。德,素质状态。上,施加。草上之风,对草施以风吹。偃,仆,倒地。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此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精英阶层对普通大众所能产生的强大影响,因此,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优劣与文明程度高低,其决定权很多时候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数关键人物手里的。所以,弘扬文化、传播文明的工作,要想开展得有效,首先要去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

孔子的为政思想,崇尚礼乐教化,反对滥用杀伐,因为“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第二十》)。而且从人性与文明的深层关联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第二》)导善与用杀,何本何末,还不够昭昭然吗?

退一万步讲,假定“无道”就该杀,那么是谁令他“无道”的呢?要杀又该先杀谁呢?

作者|王西胜

编辑|杨秋燕

审校|赵  燕

责编|熊  欣

监制|张  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