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及现实思考

 寥斋 2020-01-20

01.故事缘起

《羊脂球》是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成名作,以及代表作。莫泊桑作为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一位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小说中刻画的“羊脂球”这一女性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

小说描绘了在普法战争时期,一位地位低下的法国妓女“羊脂球”和同车不同阶级、身份的旅伴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莫泊桑马车这一小小的场景描绘中,以“羊脂球”为镜,各种人士的丑恶嘴脸,一一尽显。这一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更是能看出莫泊桑对于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同情与悲悯,同时也是对社会黑暗面的一种揭露和抨击。

“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及现实思考

02.《羊脂球》书里书外的艺术成就

1880年,“梅塘集团”六作家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合集《梅塘之夜》问世,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为出色,这个短篇小说的辉煌成功,使莫泊桑一夜之间蜚声巴黎文坛。

连契诃夫也说:“莫泊桑之后,实在没有什么短篇小说可言了,不过大狗叫,小狗叫,我们总还得汪汪地汪一阵子”。这虽然是自谦之辞,但也可见莫泊桑之写作功力。《羊脂球》这部短篇小说,除了它的写作手法上颇具匠心以外,也让我们观见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社会习气和人物命运。

“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及现实思考
  • 马车vs社会——以小见大

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笔下,有这样一部作品《茶馆》,它通过描绘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去揭示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

而在莫泊桑的笔下,也是通过一辆马车上的十个小人物,通过描绘上层社会对妓女“羊脂球”的戕害和她的“自戕”,揭示了当时普法战争时期,法国社会对于人民的压迫和对人性的扭曲。

  • 羊脂球vs九人帮——鲜明对比和讽刺

莫泊桑是非常善于对比和讽刺写法。在另一篇小说《项链》中就描述了一位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因为贪慕虚荣,借走好友的钻石项链不慎丢失,而导致自己为了偿还债务,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而最后却被告知,遗失的是一条假钻石项链。

在《羊脂球》中,莫泊桑同样利用马车内的九人帮的虚伪面貌来衬托“羊脂球”的伟大和高贵。马车内的九人在讨要食物时的良善、客气和最后“胁迫”羊脂球陪睡以后的可恶嘴脸对比,使得“羊脂球”的命运更加悲戚。

“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及现实思考

然而,在读完《羊脂球》以后,很多读者都为这个“傻姑娘”感到惋惜,因为她的牺牲和付出,到最后,都变得一文不值。她的善良和忍让,也只能沦落成“上流社会”眼中的笑柄。在我看来,“羊脂球”的善良,最终却令她自己变成了“集体暴力的替罪羊”。这样的悲剧命运,不光光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更给了后世许多警醒和启示。

03.“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

“羊脂球”作为一个法国妓女,她身份低下,身世凄惨,她因为正义痛打了一个普士兵,从而走上流亡的道路。在莫泊桑笔下的她:“善良”、“正义”、“爱国”、“勇敢”,但最终却成为了上流社会眼中的牺牲品。在命运夹紧喉咙的时刻,能够“我命由我不由天”,固然激动人心,然而,在我看来,“羊脂球”的悲剧命运却深刻反映了她的性格弱点和社会群体影响。

“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及现实思考
  • 首先,“羊脂球”的善良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无知;

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马车从被占领的卢昂城出发,到法军还据守着的勒阿弗尔港去。车内的乘客共有十个:一对工业家,一对贵族,一对商人,两个修女,一个民主党政客,还有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战乱时间,加上匆忙逃难,车里面大多数人都没有带食物。当大家都饥饿难耐时,“羊脂球”慷慨解囊,将自己的事物分给了大家。车内的乘客们也对“羊脂球”夸赞有加。

然而,当马车被一群普鲁士军官拦下,并要求“羊脂球”过夜才能让马车放行时,车内的乘客开始轮番游说“羊脂球”。“羊脂球”最后屈服了。

与其说,“羊脂球”是善良,倒不如说她是“无知”。因为最后她的牺牲并没有带来回报。在最后,一车人安全通行过后,全车的人非但没有感激她,反而加深了对她的轻蔑和鄙夷。可以见得,在没有了解社会的“真相”之前,无谓的“善”只会助长“恶”,而最终,“羊脂球”也只能在饥饿和悔恨中默默垂泪。

  • 其次,阶级地位的悬殊,导致“羊脂球”最终成为牺牲品;

一行十人, 除“羊脂球”是妓女外, 另外九人分别是葡萄酒批发商乌先生及其夫人, 棉纺厂厂主拉玛东和夫人, 贵族于贝尔和夫人, 别号“ 民主党” 的高尼岱, 两位教会修女。 这九个人虽然地位阶层不同, 但总的看来, 他们还是所谓“ 上流社会” 的人物, 只有羊脂球处于社会的底层。

显而易见,这“一和九”的阶级对立,令“羊脂球”处在一个无形的“鄙视链”中。“羊脂球”分发食物,其他九个人吃得心安理得,丝毫没有客气;当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睡时,其他九个人也同样认为这是妓女的“本职工作”,并没有显示出愧疚与感激。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也曾经揭露:一个阶级的奢侈全靠另一个阶级的贫苦来维持。至此,可怜的“羊脂球”沦为了“上层社会”眼中的替罪羔羊,对她予取予求,最终利用完以后,就随意“抛弃”。

  • 最后,“社会服从”的心理因素,令“羊脂球”成为被操控的木偶;

服从心理即人类顺从群体的意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服从心理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
⑴对群体的信任感,使人们产生服从心理。
⑵对偏离群体的恐惧,也是人们产生服从心理。

在小说的开头,“羊脂球”作为车里唯一一个带了食物的人,她大可以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将食物统统留给自己。然而,对群体的信任感,也是害怕引起群体的敌意,“羊脂球”在几次心理斗争之后,还是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三天口粮贡献给了大家。

在之后遭遇普鲁士军官无理要求时,“羊脂球”因爱国而抗拒——>被大家信任要求帮助而屈服,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在群体之中的无力感。“羊脂球”在内心渴望能够帮助大家脱险,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牺牲换得大家的接受和喜爱,以至于,一次次地忍让和承受。

哈耶克认为:“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相反,“羊脂球”明知道与敌军过夜是不齿的行为,但为了服从伙伴们,最后只能被“服从”的囹圄所困,丧失了自我,丧失了仅有的微薄的“尊重”。

“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及现实思考

04.结合现实,“羊脂球”的人物命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羊脂球》这一小说,著于法国经历普法战争时期,正是这一真实的写作背景,才令我们对小说中的人物遭遇倍感同情。莫泊桑在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丑陋,人民生活的艰难,逼良为娼的刻画也同样入木三分。

然而,在我看来,“恶”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逝,在如今相对和平的社会体系下,这部《羊脂球》,或者说“羊脂球”的人物命运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及现实思考

①善不是为了助长恶,你的善良必须要有点锋芒

莫泊桑塑造“羊脂球”这一人物形象,利用小人物的无私奉献,讴歌了在底层生活的人民的善良与伟大 。善良固然是我们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然而,小说中的“羊脂球”,却是因为太善良,才被其他九位乘客剥削、利用,最后被迫与普鲁士军官过夜,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

有人说:“善良太难了;善良拔掉牙齿就是软弱,善良带上武器就是恶意。”善良久了,大家都会以为你好欺负,善良久了,大家觉得你对他们的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善良固然是好的,善良久了别人就会依赖你,自己对别人善良,其实是对自己狠心。

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就等于零。”

在与恶比邻的世界里,一味忍气吞声,一味退缩避让,只会令“恶意”滋长,“坏人”猖獗。就如同在电影《狗镇》中,女主格蕾丝为了留在小镇,热心帮助小镇的居民;然而,当她对村民欺侮与恶意不加反抗时,她也就成为了全村人凌虐的对象。最终格蕾丝等来了自己的黑帮父亲,亲手杀死了全村的人为自己复仇。

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善良的人而言,必须先为自己的灵魂套上铠甲,否则,善良就成了软弱,成为“恶”的侵蚀对象。一味的善意有时也会变成“砒霜”,最终变成人性的试炼石。所以,只有让自己的善意长出牙齿,那么在行善的同时,才足够有能力保全自己。

②在人云亦云的当下,保留“自我”

小说的最后,同车的伙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难得一见地团结。大家都在想尽方法,让“羊脂球”同意陪普鲁士军官睡觉。羊脂球也在经历了“抗拒——动摇——承受”后,慢慢放弃了“自我”,走入了同伴们的圈套。然而,

心理学中却认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及现实思考

正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我们才能够自觉确立目的,并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在“羊脂球”看来,她的“自我”却非常廉价,她的无知,使得她以为,只要抛弃“自己的坚持”,和敌人睡觉以后,她就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女英雄”。

事实上,在她放弃“自我”的同时,也是脱离了现实的基础,对于人性有了过高的期望。在人云亦云的社会里,到处可见所谓的“道德绑架”。比如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如果主人公能够打破“尊师重道”,“羞耻”和“不道德”的枷锁,能够早日揭露遭遇的恶行,那么很多悲剧,是不是能够及时制止呢?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拥有是非判断之心,在必要的时刻,丢弃那些所谓的道德捆绑,才不至于被洪流裹挟,丧失自我。

“羊脂球”的悲剧命运探析及现实思考

作品的最后,“羊脂球”为自己的“善良”、“无知”和“妥协”背负了恶果,这不仅仅是“羊脂球”的悲鸣,更是莫泊桑强烈的艺术渲染力,让马车上的强烈对比,美丑毕现。

而这部小说,也通过这样一位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在给予后人启示,让我们更多地去体会生活,观察人心,不至于令自己陷入“被捆绑”、“被利用”、“被扼杀”的境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