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事都问我的“秘笈”——合并Excel单元格数据

 wglory1688 2020-01-21

学书法,最初总是把“横”和“竖”作为基础笔画来练习的。

横与竖,因在字中起到骨架作用,好比房屋中的梁与柱,一个主平衡,一个主支撑作用。故不管是横还是竖,如没写好,都会使整个字产生一种要倒下或不稳定的状态。

要写好横与竖,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个人学书多年,但如何把横和竖写好,也困惑了多年。

经过不断临习分析,有几点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亨,希望共同指正交流。

横~在古代书论中称为“勒”,很有其含义,原含有勒马而回的意思。

据传卫铄《笔阵图》:“一(横),如千里阵云,隐稳然其实有形。”也就是说,横必须表现出千里阵云的气象。仿佛整个天空便是一张白纸,那道横跨两端的阵云,便是书写而成的、最有意味的横。然而,阵云又给了我们另外一种启示,每道阵云都不可能处于绝对的平直形态,而是在相对平直中,又微微表现出波动、曲折的姿势。这既是“物象之形”、也是“造化之理”。

书法的点画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形和理。所谓“同自然之妙有”。势之平和形之不平,是横的一大特点。不然,则平板如布算子。

竖~又称为“弩”,本意是张弓之意,古人巧妙地对竖作出了某种意象上的暗示,贵在弹性中表现出某种韧性。

传卫铄《笔阵图》:“|(竖),万岁枯藤。”意思是:枯藤与竖都具有垂向性的形式。天下没有一根藤是直的,正如此,一根枯藤,往往给人以坚韧不拔之力度美。故李世民有“弩不宜直,直则失力”之说。

它同竖一样:贵在直与非直之间;贵有向背曲折;贵在通变。

古人在鉴定字的好坏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看其横竖画中截是否“露怯”。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姿肆,令人断不可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对这句话小编琢磨了很久:“如何使中截不怯”?的确如此,今人欣赏书法,业内者特别注重观察作品的起笔与收笔,对于行笔则相对忽略。

对于长横与长竖的行笔,许多人把它归于“笔力”或“功力”的结果,而如何产生这种结果,却是许多人疏于分析的。

在许多人的实践与认识中,横竖的行笔都有提的过程,故行笔中间略细,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

如行笔时略提,中截必怯。

正确的行笔是:应该顺着起笔时中锋运笔的趋势,保持相当力度(甚至行笔时还有边行按的过程),向一端劲健而行。这样才能使中截不怯。

这是因为随着行笔速度加快,摩擦力增强,笔毫上下两边自然有向中心收笼所产生的迹象。而采用边行边按法,不仅增加笔毫的弹性,还便于收笔,使笔毫还原。加之起笔与收笔有一个转折调锋过程,使两端的“面”打开,自然造成两端略粗、中间微细的感觉,这是用笔中最容易被误解的地方。

尤其是横法,写横往往不能势平,其中妙处在于:笔铺在左,目已右顾。当行笔至三分之一处,笔已稳定,眼睛看在右端。这样,既可防止手发抖的毛病,使笔势平直;又能用眼睛把握每横的长度;再者,大部分全凭手的感觉运笔,以腕肘运笔,姿态自然有一种起伏的感觉。这是写横的关键之处。

竖法,分为垂露、弩法、悬针。

垂露,主要指收笔,如下滴露珠,圆润饱满;

弩法,行笔如张弓之势,略有弧度。

悬针,顾名思义,意如悬空之针,末端锋芒毕露、有一种锐利之感。

其要点:垂露与弩法可用侧锋,但悬针必须用中锋;竖的发笔与横相似,有藏、露和方、圆、曲等法。运笔注重S形曲线行笔。

横与竖要练好,的确不容易。这要等到书法入门至少三五年后才能深切体会到的,而一但突破,行笔则会行云流水……其准确性、力度都会大幅提高。所以别小看这区区的入门基础笔画!掌握诀窍后,更须配合正确的执笔姿势勤加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