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ivo、OPPO 的转型之路

 茂林之家 2020-01-21

图文编辑:大全

原创:Blood旌旗

图文获授权发布

今天,我们不说别的,就来聊聊厂商吧。就简单地回顾一下Oppo vivo在这一年所面临的情况和他们所做出的对策。

vivo、OPPO 的转型之路

本文将会从更宏观的角度,放弃消费者的立场,只谈利弊不谈对错​,站在上帝视角爽一爽。

2019年刚刚开局的时候,OV两家的日子还是美滋滋的。彼时华为高举高打,正在努力开拓欧洲市场;小米在努力用低价机型攻略印度市场。

所以中国国内市场,虽然因为大环境的原因,整体承压,甚至开始出现市场容量的小幅度萎缩,但是大家都还没有撕破脸皮,很有默契的有钱一起赚。

众所周知OV的核心商业模式是线下渠道,是他们在线下无孔不入,养活了无数夫妻档的大大小小的专卖店。

vivo、OPPO 的转型之路

如果按照既定的剧本走下去,这两家应该会慢慢地收缩精简专卖店,慢吞吞地开设旗舰店,然后慢慢的完成品牌转型。

在产品层面,主力出货的R/X系列精确阉割,大约每半年来一次不痛不痒的升级,靠着明星策略和无孔不入的渠道收割大把的现金。同时在线上搞一些小动作,用中低端机型尝试在小米的盘子里挖出几百万的存量用户(比如vivo Z系列和OPPO K系列),然后在东南亚和印度市场发力,从中低端做起,但是保持品牌和价格对于小米的优势,尽快把这些市场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现金流。

最后靠这些存量用户,搞搞小规模的广告投放啊,就能顺利参与到游戏合作服务器的利润分成了呀。

没错,说得明白些,核心策略还是跟以前一样——依托生命力强大无比的线下渠道模式,躺着赚钱。

这在19年的第一季度,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彼时的华为虽然能威胁到他们,但是华为并不想撕破脸皮。而小米一边开拓印度市场,一边收缩线上并转向线下,丧失了威胁ov的能力。

vivo、OPPO 的转型之路

至于苹果和三星,那简直是连风浪都翻不出来,一个面临着XS系列的失败,一个几乎快要退出中国市场。而从2018年苟延残喘过来的其他各路诸侯,要不然是等着破产,要不然已经在破产清算的途中。

形势虽然不好,但是还没有要让人焦虑的地步。

当然两家公司的高层已经嗅到了危机的味道,所以做出了不同的部署

  • vivo提早酝酿了iQOO这个接近于子品牌的产品线,线上渠道也在招兵买马。
  • OPPO一度放弃了明星营销,试图通过设计和营销的改变,完成整个公司的品牌升级。独立出去的Realme,也开始在印度市场发威,试图通过OPPO一家real me三种品牌分别占领欧美、印度和东亚市场,并细分高中低档。

时间来到2019年5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

这件事对于国内的手机市场是具有冲击性的,因为华为改变策略,以狮子搏兔的态度对国内市场​发动拼死突击。

华为荣耀双品牌开始疯狂出新,从手机到笔记本再到 IoT,华为已经毫不在乎机海战术带来的后果,因为什么都比不上活下来这三个字。

同时华为大量的海外员工回归国内,被充实到国内的渠道,甚至有的被下派到县级市。对于渠道的掌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所有的动作都围绕着一个最高指标——销量。

如果说之前各个品牌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地盘搞一些小摩擦,那么从二季度开始,华为就是撕破了商业默契,开启了全面进攻。

而对于OV来说,不利的因素还有更多——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国家提前“催熟”5G,标准还没制定完,就提前分配了频段,要求三大运营商必须开始部署基站。不要说本来就不以技术为长的OV了,就算是他们背后的芯片供应商高通,也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换句话说:面对武器提速的现实,此时的OV、小米手上并没有太好的牌。

而稳固的大后方,线下渠道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消费升级确实产生了效果,随着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大家越来越倾向于去购物中心旗舰店买东西,而不是到街边上的夫妻店。

同时,由于强制性的政策,三大运营商的手机补贴大幅度下降。这就意味着线下店铺前面卖手机后面开手机卡的策略几乎失效,这也推高了线下店铺的成本,降低了利率。

最后的结果就是曾经如同毛细血管一般密密麻麻的OV线下小店,正在快速失血甚至枯萎。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外力介入,那就是华为的疯狂进攻。

而其他对于利润不利的因素也在二季度开始爆发:比如游戏厂商也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要求改变合作服务器的分成比例,吃掉更多利润;海外市场,因为之前不够重视,也没能在关键时刻撑起销量和利润;东南亚市场虽然看增长表现还可以,但是每个国家的人口太少,过于零碎,成长潜力比较小;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小米起步更早,而且用更适合印度国情的低价策略,强调了绝大多数用户,马太效应非常明显。

vivo、OPPO 的转型之路
vivo、OPPO 的转型之路

在2019年二季度,OV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突然恶劣起来,虽然前期有各种布局,但问题应该比他们想象中严重太多。所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也不得不开始玩命了。

  • vivo反应最为剧烈—— iQOO 连续召开多场新品发布会,线上渠道重拳出击,覆盖了1500~4000元市场,845/855直接被卖到白菜价,手把手教小米性价比三个字怎么写。同时大量的新技术,比如44瓦快充、5G、瀑布屏直接落地,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藏着掖着精准阉割。
  • OPPO自己的产品线调整没有这激烈,也就是出了Reno Ace这样的百万量级产品,做线上渠道试水。

但是多生孩子好打架,这句话不是说笑的,Oppo子公司real me回归国内大开大合,在中低端疯狂搞事情,甚至不惜牺牲OPPO自己的中低端产品线,手把手教红米和荣耀性价比三个字怎么写。

AI、IoT也意识到了自己路线的错误,靠白电厂商协同合作是行不通的,因为这群人毫无互联网意识,也没有任何消费者洞察,就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Iot必须自己做!

战略已经定了,虽然技术一时是赶不上,但你架不住人家有钱啊。经过二季度的刺激,两家基本上在三季度完成了物联网团队的建设,同时两家也都分别完成了品牌升级,除去那些玄学的描述,核心就是一个:抓住年轻人。

Vivo一直在保持明星营销的投放力度,而OPPO也意识到突然断投是个错误,重新拿起了这张牌。

在线下渠道,两家开始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铺开旗舰店,拉伸整体品牌形象,试图给线下渠道的转型走出一条新的路。

那这些策略总体来讲是不是有用的?

当然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成效不大。在华为的疯狂进攻下,市场份额的下跌就是最好的回答。OV不是没有面临过至暗时刻,但在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大环境影响;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悍不畏死的对手,一定要跟他们决出生死。

在战略选择上,小米是选择了用低价策略换取海外特别是印度市场销量和增长;在国内市场当个缩头乌龟,用极其保守的态度发布新品,拼命的清理4G库存,甚至国内只占总销量的30%也不在乎,有点儿“大踏步的前进和后退,用空间换时间”的意思。

但是ov不能逃避——他们的海外市场还没有这么大的分量,很多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他们俩加起来的海外出货量大概也就跟小米差不多,大约7000万左右,当然客单价肯定还是要高很多。

华为手机虽然丧失了欧美市场,但OV、小米也进不去啊…说白了,大家还是要在大陆市场决胜负。这两家也只能跟华为玩最为残酷的巷战——必须投入无数的资源,争夺一城一地甚至每个店铺的得失。

​网上经常有一种奇怪的言论,说「OV先吃小米,再抗华为」

但从实际数据上来看,小米的国内市场并没有出现决定性的改变,我们选取京东作为线上渠道的代表,分别拉了几款产品的销量​——红米k20Pro所有的评价加起来已经到100万以上,iQOO全家大概是六七十万的样子,ACE还不到10万。

vivo、OPPO 的转型之路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公平的对比,比如ACE上市时间极短​,但是也能看出上面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所以实际的情况更接近于:OV在线下被华为压着打,小米在线上被华为压着打。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根本做不到先吃小的,再联盟起来对抗大的。

vivo、OPPO 的转型之路

华为的领先是全方面的,不光光是产品,还有成功的多的品牌,持续扩张却没有出大问题的线上线下渠道,强有力的组织架构和执行力。事实就是,国产手机剩下的三个大玩家距离华为,都存在全方位的差距,个别领域的亮点并不能改变胜负。

他们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吗?

也没有,到他们这个级别,整个公司已经是树大根深,每家都有年销量过亿的保底​,有线上或者线下渠道这样稳固的核心利益,有一大帮类似于经销商这样的盟友。

更不用说,就算是排行老四的小米都有200亿以上的现金流,经过残酷的淘汰赛,活下来的国产4家,都有着当前中国其他行业所远远不能媲美的结构性健康。只不过消费类电子行业竞争过于激烈,胜负机会转瞬即逝,太多的大企业死得飞快,无形当中确实会影响到我们根据经验的判断。

2019年之后,Oppo vivo和小米,确实很难逆转当前的局势,但他们也不会像之前的品牌那样快速衰落。华为的增长始终是有天花板的,当他触及到天花板的时候,剩下的几家就会开始反复,进而陷入拉锯战。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公司将不得不放血,甚至是给消费者割肉,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是好事。

2020年,​希望他们能在更激烈的竞争当中,一边吐血,一边拿出更好的产品,让智能手机作为互联网的基石,联通更多人的心灵,开启他们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