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写关于秦始皇的历史内容分析时,又一次阅读了《史记-秦始皇本纪》,我发现其中有两段话是司马迁记录的泰山刻石文内容: 泰山刻石: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後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後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琅邪台刻石: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由于年代久远,目前泰山上已经没有原文的刻石文了,现在能够发现的只有宋代拓本中的几行字,全部都是篆文写成,由此可见,早在宋朝时期的泰山刻石就已经不是原刻了,而是后人的复刻。 那么,如何来看待这两段刻石文呢?通过对司马迁记录的泰山刻石文的粗略分析,我认为以我们今天的汉字理念来阅读这两段刻石文,有许多不合理和解释不通的地方。另外,这两段刻辞很可能在记录时将前后的顺序搞错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原文很可能是从左端起始,而不是右端。再者,就是断句的问题,原文到底是多少字一句?每列又是几句?虽然现在无从可考,但根据360百科的说法,原文是每列12字,共计22列,222字。 由于断句的问题、起始端的问题、现代汉字的理解问题,所以我认为司马迁记录的这两段泰山刻石文很可能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历史,要想知道这两段刻石文的真正含义,就必须要从古汉字解读的角度上,通过字意的解读来重新断句,唯有如此才能真实的体现出原文的含义。待时间充裕时,我们将全文翻译解读这两段司马迁记录的泰山刻辞,以还原刻辞本身的真正含义。 经粗略分析,该泰山刻辞说的应该是黄帝仙去之后,继承者立誓,以及对以往黄帝功绩的表述,最初的刻石文字很可能是金文大篆,而不是拓本中的小篆。 泰山刻石宋代拓本 道经,第十八章(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经,第十八章(专家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道经,第十八章(译文初稿) 再进一步,有道首领之政,求政至清立祖规,新旧更替,政绩入祖法,希美好与往不同,政绩长位于心,新规皆入,旧规复燃无望,祖规祖法上下核心,皆为吾政之标准。 以上是《道德经》第十八章的原文、专家译文、和我的译文初稿。从专家用现代汉字的理念解读的结果来看,可以说是既没有道理,也没有真理,只有胡言乱理。 再进一步,有道首领之政,求政至清立祖规。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为求大政的至真至纯,有道的首领政权,在改革祖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又接着改革了祖规。首领之政,指的就是黄帝自己的政权,因为黄帝成功称帝之前的身份就是首领。 新旧更替,政绩入祖法。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新的祖规替换了旧的祖规,黄帝改革祖法的政绩已经记入了祖法之中。 希美好与往不同,政绩长位于心。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黄帝希望在祖规祖法改革之后创造出有别于以往的、更加美好的政绩,并且希望已经进入祖法核心的政绩能够长长久久的永远位于祖法的核心位置。 新规皆入,旧规复燃无望。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新的祖规全部都进入了祖规祖法,原来的祖规已经不可能再卷土重来了。 祖规祖法上下核心,皆为吾政之标准。译文中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在完成了祖规的改革之后,祖规祖法上下核心的三个组成部分,全部都是黄帝自己执政标准了,至此,黄帝改革目标全部实现。 《道德经》第十八章的主要内容说的是黄帝在完成了祖法的改革之后,对祖规的再次改革,祖规改革的完成,标志着黄帝对祖规祖法的改革全面实现,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祖规祖法改革!其意义等同于文明再造,因为我们的中华文明就是在祖规祖法指导下发展的文明。 祖规祖法的架构,分为上、下、核心三个组成部分,上是祖规,下是祖法,中间是核心!这是我们最新的发现,与之前我们对于祖规祖法架构的解释稍有出入,原来认为上是执政理念,下是发展大计,这是不对的,现予以更正! 名词解释: 废
在现在的古汉字字典中没有出现金文的“废”字,不是没有金文的“废”字,而是没有辨识出来,因为金文“废”字中的“发”字与篆文“废”字中的“发”字写法完全不同,金文的“发”字是黄帝时期新造的汉字,其字形结构体现的就是黄帝本人,也就是说“发”就是黄帝,就是超级首领!所以,超级首领的政权就是首领之政。 “废”字,就是黄帝的政权,就是超级首领的政权。大道废,就是有道的黄帝政权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
来自: 动力实体能 > 《祖规祖法(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