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研究和探讨了规、矩、圭表、八卦、算筹、十进制等中国远古时期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无一不代表着当时世界最高科技发展水平,无一不是为人类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一不是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是科学之祖,圭表和规、矩是天文之宗,它们完美结合的产物就是历法,历法的物质表现形式就是八卦图。历法对于几万年前的人类来说就是茫茫黑夜中的指路明灯,就是漫漫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就是拯救人类于水火的法宝!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或许没有任何一项发明创造能够与历法相提并论。 在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时,千万不要忘记历法和伏羲以及他们的结晶体八卦。历法和伏羲是中国历史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源,脱离了他们所做的任何考古研究都将是一潭死水,一条死路。历法和伏羲不仅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同样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上周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叫《国家宝藏》的节目,主要内容是介绍湖南马王堆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虽然以前也知道马王堆这回事儿,但并不了解详细的内容。看完之后,不得不说节目办的实在是不堪入目,垃圾之至!除了装傻充愣就是矫揉造作的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噱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也没有有益之处。特别是当解说人冒出“太阳黑子”这句话时,我的国骂差点就脱口而出了。 节目不堪,不代表事实不存在。于是我上网搜集了大量的有关马王堆T型帛画的资料,但我发现几乎所有对T型帛画的解读都有着很大的曲解或误解。通过对T型帛画的仔细观察和对西汉人文资料的查阅,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和更正: (1)T型帛画应该是墓主人生前心爱之物,而不一定是生前为墓主人入葬而画。 (2)T型帛画,现在来说就是服装设计图,T型就是古代妇女的服装样式。 (3)图中拄拐的老太太不一定就是墓主人。 (4)太阳中的黑鸟说成是太阳黑子,就是胡说八道。 (5)图最顶端中间蛇身人物应该是伏羲。 (6)图最下部的人物应该是蚩尤。 (7)所有对T型帛画的解读都忽略了伏羲女娲和西王母在中华文明中的巨大影响。 (8)所有对T型帛画的解读都忽略了西汉时期的文化思潮。 (9)T型帛画反映的是入葬还是西汉文化? (10)所有的解读都忽略了T型帛画的架构和构图要素。 西汉人文特征:国富民强,文化发达,道家学说盛行,崇拜神仙,相信长命百岁,相信人间之外的极乐世界。 西汉时期主要崇拜的对象:伏羲,女娲,西王母。 西汉墓葬绘画特点:上下分层,内容丰富,阴阳平衡,色彩鲜艳。 此图即为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T型帛画。从构图上来看,帛画上下左右形成对称关系,从内容上看则可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天上、人间、地狱。然而在神与神之间,又可将该T型帛画分为两大主要部分,一是天帝伏羲至饕餮魔兽,二是西王母至蚩尤。他们都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代表性人物,流传甚广,历史悠久,对他们的崇拜与厌恶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就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尤以西汉时期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伏羲,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饕餮为贪食贪财以至于最后被撑死的魔兽。西王母为慈悲为怀和长生不死的象征。蚩尤则因为与黄帝作战而被贬为反面人物,尤以西汉为最。 为了更清晰的解读马王堆T型帛画的真正含义,我将该帛画划分为五个小部分,并对每一个小部分进行解读,最终通过对各个部分的解读达到对马王堆T型帛画的整体解读。 这是帛画中最上部的天象图,主要内容是描绘和歌颂神仙、先祖。其中最顶端居中的长蛇环绕的神仙就是天帝伏羲,伏羲的两旁各有两只中华民族远古至上古时期的图腾--风鸟。左上的月亮和蟾蜍代表的是女娲,因为女娲发明了太阴历。右上太阳中的一只黑色的鸟代表的则是历法,因为伏羲发明了太阳历。目前我国使用的农历就是阴阳合历。伏羲对女娲,月亮对太阳,太阴历对太阳历,构成了完美的阴阳对称关系。而关于太阳中的黑鸟是什么太阳黑子一说则纯属胡扯瞎掰。远古的人们是通过鸟类飞行和候鸟迁徙的特点来表达太阳的运动和四时节气变化的,候鸟就是太阳和历法的象征,是人们对光明和春秋阴阳平衡认识的表现方式。候鸟与太阳的结合图案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就已有之,并非汉代所发明。如:伏羲载日飞行,风鸟载日飞行,凌家滩载日玉鸟等都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具体体现。 伏羲载日飞行图 汉代瓦当风鸟载日图 汉代伏羲女娲交尾砖刻画 6000年前的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鸟 左下和右下的两条口吐焰火的蛇形物应该是龙,围绕在龙周围的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各种神物,而龙与各种神物相拱的则是伏羲用来测定历法的上古神物圭表。圭表下的两个人则代表人类。(另外,太阳鸟下的生命树和九个太阳的图案将另文专门解读。) 因此T型帛画最上面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含义应该是:天帝伏羲为人神共奉的天神或上帝。伏羲最伟大的功绩则是发明创造了人类第一部历法,历法不仅仅造福于天下百姓还推动和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代表着太阴历和太阳历的月亮和太阳鸟被置于天帝伏羲的左右,以表示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 饕餮门神 天象图之下的第二部分,上部为两只风鸟相拱的神物,但该神物是什么,恕本人学疏才浅,还真的不知道哦!如有谁明白的还烦请告知与我。在横隔板下部的应该是吞食万物的魔兽饕餮。 此为帛画的第三部分,一位老太拄着拐杖接受人们的跪拜或供奉。几乎所有的解读都认为这位老太就是墓主人辛追夫人。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个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延续,依然是对神仙的描述,属于天象图的第三部分。西汉时期人们对西王母的崇拜非常盛行,西王母的形象在各个西汉时期的绘画中均有体现,所以在这幅T型帛画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再者,根据辛追夫人在两千多年后出土时皮肤肌肉依然具有弹性的客观存在,说明西汉或是辛追夫人家庭对如何永生不腐的研究颇有独到之处,也符合西汉的人们对长生不死的追求和对西王母的信仰。此T型帛画应该在墓主人生前就已经存在,且是墓主人非常喜欢的心爱之物。在中国,将死者生前心爱之物与死者随葬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据说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原本《兰亭序》就因为帝王的喜爱而随葬了,至今也没有发现。
西汉砖刻画西王母形象 因此我认为,帛画中拄杖的老太是西王母,而不是墓主人辛追。T型帛画也不是描写墓主人的生前死后,而是对西汉时期人们的信仰和社会生活的描述,T型帛画只是随葬品。 此为T型帛画第四部分,羽人和人间。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秦汉时期仙风气盛行,人们渴望跨越死亡,永住神仙爰居的乐土,羽人因身有羽翼能飞,与不死同义,因此汉代墓室壁画上出现了大量表现升仙的场景,尤其是羽人引导的乘龙飞升图。帛画第四部分中两位人面鸟身图的出现,让人不得不佩服画者的绝妙构思和对永生不死的精确表述。人面鸟身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因为是有羽毛的人,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半人半仙,从而达到承上启下,由仙境向人间的过渡。人面鸟身图的下方是一个屋顶,屋顶下就是现实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间。 T型帛画的第五部分应该是与黄帝大战并最终战死的蚩尤。在西汉文化中三皇五帝、伏羲女娲、西王母为正面形象,而蚩尤却多以反面形象出现。在帛画中最丑陋,最像妖怪的就是他了。蚩尤在此画中的出现表达的应该是阴间。第一部分是大阳,最后一部分大阴,阴阳对称,有头有尾,叙事完整。 蚩尤汉代砖刻画形象 蚩尤族图腾 T型帛画的各个局部细节分析完了,我们再看画面的整体就容易理解了。画面左侧和右侧交缠在一起的长蛇为此画面的主结构,这种结构应该来源于伏羲女娲交尾图,请参看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帛画以伏羲女娲和西王母构成仙境,以羽人画面承上启下进行过渡,以房屋和聚会体现人间,以蚩尤表现地狱,从而达到天上、人间、地狱的完美组合。太阳对月亮,伏羲对女娲,仙境对地狱,神仙对人间,飞鸟对蟾蜍,无一不是在体现阴阳相合的思想,由此可见在西汉时期道家学说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湖南马王堆T型帛画构思巧妙,画技高超,色彩鲜艳,叙事完整,画面清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北有兵马俑,南有马王堆。由此可见马王堆在中国考古发现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 此文为我个人对马王堆T型帛画的理解和判读,如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欢迎交流探讨。 |
|
来自: 动力实体能 > 《祖规祖法(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