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句简单的“吃了吗?您呐!”,藏着北京人的热乎劲儿!

 顺益兴四合院bj 2020-01-21

“顺益兴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鲜资讯,北京政策等……记得关注!


这刚过大寒,北京的人明显少了许多

走在街头也时常能听到熟悉的问候语了

不过一说起咱北京人的问候语

可真不是一声儿“您好”就能完事儿的!

北京人清早碰到熟人都会习惯性地问候一声

大清早的可不说“吃了吗您”

而是喊一声儿:

“起了您内?”

“起了!”

“喝了吗您?”

“喝了喝了,您呢?”

“得,我那刚沏上,没喝我那喝去啊。“

大清早问喝了吗?

可能不少外地友人就一脸疑问了:???

您放心,这喝的不是酒,而是茶!

老北京人早上起来头档子事就是喝茶,

到了晌午吃饭的点儿了才问“吃了吗您内?”

过去北京人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了,

这个时候早点摊都没出来呢,

只能在家里喝喝茶,顺便垫補点儿干果、点心……

过去北京人每天几乎只吃两顿饭:

早上九、十点吃早饭,下午四、五点吃晚饭

到了晚上七、八点钟,也就该睡觉了

只不过到了今天呢,咱作息时间都变了,

而这句最熟悉的“吃了吗?您呐”也几乎成了“绝句”

所以,现在大伙对这句话太有感情了!

这似乎都成两个北京人互相认清彼此身份的象征了!

北京人最爱问的:“吃了吗?您呐!”,

到底该怎么回?!

比如:讲究的,“吃了吗您?”“偏您了!”

北京话中,这个“偏”字用法比较活,

主要还是客气用语。

老北京的口头语常说

“吃了吗您,一块儿喝点,吃点。”

一般回答“我偏您了,您慢慢儿吃吧。”

意思是“我吃过了,您吃吧。”

再好比:吃饭的时候,先上了自己的那份吃的

就会谦让地说道:“您得着”或者“那我偏您了”。

也就是说:我比您先吃了(其实未必),

一句客气话,略带有一丝的对不住的意思,

老北京人待人接物都处处显出和气礼貌,

处处替别人着想。

其实这话也透着深层含义,

以前条件不好,有的人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街坊邻居客气地问上一句“吃了吗您内”

一方面就是字面意思问问吃没吃

另一方面就是隐晦地问问您家还有没有余粮

而且这句话无论场合,在哪问都不尴尬

后台有位朋友“夏天”就说过她的故事:

“小的时候冬天,大早起憋不住了就往胡同口厕所跑

路上碰见了街坊阿姨都问我吃了吗,

我一心想着去厕所方便,随口应了一句

结果一回家,我妈傻眼了。

我上个厕所还抱着邻居家给的俩大白菜回来了”

说到这儿,想想北京人到底有多在乎这句问候呢?

还记得当年何勇在香港红磡演唱会,

面对着全场的香港歌迷,开口的第一句问候就是:

“香港的朋友,你们吃了吗?”

响彻了全场,一直流传到今天!

所以说,这句“吃了吗您呐”

透着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到现在听真的更是太亲切了!

只不过,现在几乎听不到“偏您了”这种回答,

因为有时根本不需要说者回答,

这就是一句热乎乎的问候!

让走在胡同或者大街上人,听到这句:

“吃了吗您?” 心里一下子变暖了。

其实除了这些,北京人说话还有一大特点

那就是“顺口搭音儿”

这也算是一种问候,更是一种人情练达的礼貌

这意思就是:您说,我听着呢,

这对人是尊重,是礼貌。

有些朋友就说了,您这也不嫌累?

不嫌!还真不累!

姆们成天就这么说话

“可说呢”

“可不是吗”

“谁说不是呢”

“没错儿”

这都是咱们常用的词儿,一天念叨八百十遍的

俩北京人聊天,可少不了这些词儿

院里李大妈说句:“今儿个天儿真好!”

王大妈接上:“可不是吗!”

这说的是好事儿,高兴。

要是遇见那个让人糟心的事儿,

咱一般都说:哎,这事儿闹得,

来表示理解和宽慰。

不仅嘴上说着,肢体也别闲着

咱得认真听着,频频点头,频频应和

偶尔还得接上两句,表示您听得仔细

要不人家说一半儿,您抽不冷来上一句

这可真是不礼貌不尊重人!

说白了,北京人聊天哪句话都得接住了!

不能让话“掉”到地上!

要不有人就说了呢,听咱俩北京人说话特像听相声,

那是因为咱平时搭话,顺手儿就把捧哏给练了

习惯了,改不掉,这么说话就是舒坦!

当然有些时候,您也瞅准了,

哥们之间要是看见刚从厕所出来,那可就逗了:

“吃了吗您?”

“没吃,您来点?”


“吃了吗您?”

“没吃,呦,您这是刚吃完?”

编辑丨顺益兴编辑整理

图文来源丨老北京城、网络等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