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诗词】清平乐·村居

 江山携手 2020-01-21

一日一诗词

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长治电视台都市频道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译文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是诗人中能够领兵打战的将军,是将军中能够赋诗填词的词人。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做着不懈努力。42岁时,他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在这期间,他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老百姓有了更多的接触,所以写出了许多反映当时农村生活的词作,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有声有色的乡村风俗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所低矮的小茅草屋,紧挨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的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画面勾勒了出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房子的主人是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喝了点儿小酒,亲昵地坐在一起唠家常。这几句虽然写得很平淡,但是,作者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真是无奇之中的绝妙之笔!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老人有三个儿子,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心灵手巧的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对于"小儿"的描写,共用了两句,小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调皮玩耍,“无赖”,是顽皮,是爱称,并无贬义。 "溪头卧剥莲蓬"刻画出小儿子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见到此景,作者感到由衷的欢喜。

作者虽然归隐田园,但他一直心系抗金,胸怀家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可以看出他没有一刻不惦记着故土的老百姓,没有一刻不想着国家统一!所以,当诗人看到江南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他陶醉之时,谁又能说不是心醉之时呢?触景伤情,又想起了“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为故土的老百姓而做的一个梦呢?

本期嘉宾:东街小学

老师:陈荣 学生:杨佳毅

编辑:李慧芳

监制:史艳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