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风华》没告诉你的历史真相,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弃剧了

 夜读史书 2020-01-21

近日,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让许多观众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些观众认为以看电视剧的方式了解那段历史既轻松,又能增长见识,可谓一举两得。然而夜读史书今天要给各位纠个偏,与大家好好谈谈《大明风华》没告诉你的那些历史真相。虽然许多人认为没必要与电视剧太较真,但多了解点真正的历史知识总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一、御史大夫景清和孙若微、胡善祥是什么关?

按照《大明风华》的人物设定,女一号孙若微、女二号胡善祥是一对亲姐妹,而且她们都是建文朝御史大夫景清的女儿。然而在真实历史上,景清因刺杀朱棣失败遭酷刑迫害,他的全族都受到株连,整个景氏家族所在的村子被屠成了废墟,近亲更是无一幸免。事实上,历史上的“孙若微”是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胡善祥是前锦衣卫百户胡荣之女。她们一个自幼生活在河南,一个生活在山东,两人的关系八竿子打不着。

二、孙若微深明大义,胡善祥阴险狡诈?

看过《大明风华》的人都知道,女主角孙若微深明大义,而胡善祥阴险狡诈。可在真实历史上,这两人的个性似乎得反过来看。历史上的胡善祥忠厚善良、天性贞一,是一位真正的贤后。而“孙若微”(历史上只有孙皇后,名字不详)虽然没有被记载什么黑材料,但她能从贵妃晋升为皇后,显然不能简单理解为天上掉馅饼。自古以来,后宫宫斗都是你死我活的角逐,以贤德著称的胡善祥无缘无故被废,孙皇后不可能没有干系。而且历史上的胡善祥在余生中一直遭孙皇后压制,直到孙皇后去世,她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才给已去世许多年的胡善祥恢复了皇后名分,由此可见在孙皇后有生之年一直没有放过胡善祥。

三、朱棣第五次亲征战败?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在第五次亲征蒙古的时候因刚愎自用,不听劝阻,结果遭致惨败。然而,真实历史上的朱棣一生五次亲征蒙古,虽然这五次亲征的功绩在史书中有所夸大,但有一点确信无疑的就是五次亲征都是以胜利收尾,无一败绩。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朱棣第五次亲征率领明军抵达开平以北,但没遇到敌军主力,一些将领请求带部分人马深入敌境,朱棣担心过于深入对明军不利,所以下令班师回朝。朱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之一,他怎么可能犯下一意孤行,导致明军主力身陷绝境的重大失误呢?

四、朱高煦造反影响真有那么大吗?

在《大明风华》中,永乐皇帝朱棣去世后,汉王朱高煦就开始着手造反,并在山东召集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差点就颠覆了朱瞻基朝廷。然而,历史上的朱高煦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就被朱棣打发到山东乐安(今山东惠民)就藩了,后来自然也不可能跟随朱棣出征蒙古。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在乐安起兵造反,打算重新复制当年的“靖难之役”。可是这场叛乱却更像是一出闹剧,朝廷从出兵到平叛仅用了不到二十天时间,朱高煦的叛军仅做了象征性抵抗就全部举手投降了,朱高煦被押往京城,最后死于可怕的酷刑。

五、朱祁钰生母是胡善祥?

《大明风华》中,孙若微、胡善祥两姐妹各自生了一个儿子,分别是朱祁镇和朱祁钰,由此拉开两姐妹后半部分翻脸的情节。可在真实历史上,胡善祥被废的主要理由就是没给朱瞻基生下儿子。《大明风华》编剧硬给胡善祥塞了一个儿子,又送给朱瞻基一顶绿帽子,以此来解释为什么朱瞻基要废后,这就是严重扭曲历史真相了。事实上,朱祁钰的生母是朱瞻基的另一个妃子吴贤妃,与胡善祥没半毛钱关系。

六、孙若微以太后身份摄政?

《大明风华》中,明宣宗朱瞻基死后,孙若微从皇后变成了皇太后,并以摄政太后的身份替幼帝处理国事。但在真实历史上,“孙若微”的存在感很低,真正在这一特殊时期扮演大明王朝实际领导人角色的是朱瞻基的母亲张太皇太后。《大明风华》中的张太皇太后越到后期越疯疯癫癫,简直就像是一个糟老婆子。可历史上的张太皇太后在朱瞻基死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把《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人物设定和太皇太后的人物设定互换,那就基本符合真实历史情况了。

七、王振跟朱祁镇年龄相近?

《大明风华》中的王振与皇帝朱祁镇年龄相近,这又是一个令人感到哭笑不得的地方。历史上的王振原本是一个儒生,永乐皇帝在位时期曾招一批儒家老师自愿净身入宫教后宫的太监们读书识字,王振就是其中之一。也正因如此,王振在宫中的权势迅速上升,并逐渐表现出左右政治的能力。朱祁镇童年时期,王振曾做过他的启蒙老师,所以朱祁镇对他非常信任。在“土木堡之变”出征前夕,王振已过了不惑之年,比少年天子朱祁镇年长二十来岁。

八、历史上的于谦有没有这么牛?

《大明风华》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那个永乐年间状元出身却被发配去军营养马的于谦。在《大明风华》中,于谦的戏份很多,而且随着剧情的深入,他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那么真实历史上的于谦有这么牛吗?答案是有这么牛,但却与《大明风华》中存在很多出入。历史上的于谦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进士三甲第九十二名,离一甲状元还有不小的差距。于谦的职业生涯是在明宣宗朱瞻基执政时期才真正开始的,他先是担任御史(正七品),后越级提拔为兵部右侍郎(正三品),明英宗朱祁镇执政前期晋升为兵部左侍郎。然而在“土木堡之变”以前,于谦在明朝政坛上并不起眼,并不像《大明风华》中那样整天能与内阁大学士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事实上,正是“土木堡之变”和后来的“北京保卫战”才真正改变了于谦的历史地位和人生命运。

除了上述这些硬伤外,《大明风华》中还存在许多“借尸还魂”的情况。比如朱棣第五次亲征讨伐的对象是马哈木、脱脱不花等人组成的蒙古联军,可在真实历史上,马哈木在朱棣第五次亲征时已死去多年,而脱脱不花在当时还只有2岁。还有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内阁大学士在“土木堡之变”时期依旧在出谋划策,张太皇太后仍在“作妖”,可真实历史的这个时期,这几人都已离世多年。类似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虽然《大明风华》只是一部以娱乐为主的电视剧,但既然该剧是以历史为背景,那么在一些基本历史常识方面不该出现那么多硬伤,更不应该为了剧情需要颠倒人物黑白,混淆视听。难怪许多人在追剧追到一半后就果断选择了弃剧,不尊重历史可能就是《大明风华》最大的败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