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之重器,乾隆对它推崇备至,玉雕师说:做出一件太难了

 赵东华 2020-01-21

娱八卦小翁2020-01-16 08:03

大图模式

在玉雕的各种器型中摆件可以说玉雕重器,也最能代表东方独特的文化和意蕴。

作为摆放在客厅、书房等公共区域里供人欣赏的艺术品。

它可以是飞禽走兽的自然,也可以是历史人物的古韵,寄托着主人远大的志向、对生活美好的希望。

再配上贴合的底座,放置在一方自有一方的厚重风雅,极具观赏性,是人与玉的浪漫结合。

爱玉如痴的乾隆就曾命人花费十余年,制作了一件名为大禹治水的玉雕摆件,堪称古代玉雕的巅峰之作。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摆件虽然经历过清朝时期的风光无限,但现在的市场地位却不温不火。

究其原因首先在现在的市场行情下,原石价高量少。

玉雕师很难找到合适雕刻摆件的原料,就算找到了,价格也早已水涨船高。

其次市场消费习惯的改变,对摆件的需求日渐减少。

现在的和田玉市场,多以小件为主。

考虑到市场需求,玉雕师在遇到大料时,首先考虑的是切玉镯牌片、磨珠子,毕竟工艺简单还易于出手回笼资金。

最后摆件的雕刻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

雕刻时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有时画稿已经确定。

但拨开玉肉,内部可能有各种瑕疵,不得不重新设计,甚至堆倒重来都有可能。

最后千辛万苦雕出成品后,各种成本一算,就算自己不赚钱价格也不是一般的玉友能承受的。

最终很可能就压在自己手里了,非常不利于资金的流转。

诸多因素导致很多玉雕师,都不愿意雕刻大的摆件。

但玉雕摆件既然能传承到现在,自然有它独特的魅力,也有不少玉友钟爱它的庄重,视为镇宅传家的重要物件。

纵观苏老师的所有作品,均以大摆件为主。

他创作的摆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在元素,把现代人对生活的期望,对现实的认知,一一体现在作品中。

以苏老师的动物摆件为例。

随形顺色,造型上以写实为主,玉色自然融入作品之中,既不突兀也不平乏;

形态上追求昂扬的姿态,饱含着内在的情绪,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感。

题材的选取,围绕传统的吉祥动物,但表现上融入现代的思考。

这样的作品不仅仅单纯地阐述玉雕艺术、技法,还有更深刻的人文风尚,塑造的动物也有了自己的情绪、是有血有肉的个体。

从这件转世灵鹫的作品就可见一斑。

藏民特殊的天葬习俗让生命回归自然,灵魂进入下一个轮回。

在藏民的心目中,灵鹫就是人的灵魂,通往天堂的媒介。

作品顶部两只灵鹫造型写实,黑白两色既贴合现实,又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高居云端的灵鹫或引嚎高鸣、或低身俯卧,神情、姿态的刻画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更具感染力

黑色转经轮转动积云,以静态表现动态,描绘出奇幻空灵的场景,也反应出藏民虔诚的信仰。

转经轮千万次的转动才是一个轮回,可以说藏民是中国最虔诚的信徒。

下方佛塔风幡极具地域象征意义,展现出藏民朴实的风俗,虔诚的信仰。

作品无论工与意,形与色都把握的恰到好处,拓宽了玉雕表达的空间与艺术张力。

更多作品图片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