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档25年演变史

 昵称535749 2020-01-21

一起拍电影

7小时前

作者 / 圈圈丸

回顾「春节档」的发展史,真的十分励志。它的起点并不高,最初甚至不是一个明确的档期。它的衍变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几乎伴随了商业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全过程。而它现在已经是中国电影市场每年的第一档期,不仅多部影片扎堆,而且还都是各大公司的头部影片。

用“积少成多”、“积土成山”这类词来形容春节档的发展史是再合适不过了。由于近几年春节档频频出现爆款,导致大众对它的关注度也日益增高,变成了一个焦点话题。

500

春节档已成为媒体和观众年底议论的焦点之一

而今年春节档的热度更是达到了史上最高,从去年11月开始影迷们就已经纷纷开始为自己最期待的2020春节档电影打起了口碑战。那么,春节档走到现在这样的聚光灯下,到底经历了哪些变化和转型?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春节档25年的演变史。

500

起源:从贺岁片到贺岁档

1995年时,成龙的港片《红番区》以「贺岁片」的名义被引进内陆,成为现在可以追溯的最早带有春节档性质的电影。可以说,春节档就是从贺岁片传入内陆开始逐渐形成。

500

《红番区》剧照

而贺岁片的诞生,本身也足够具有春节档的氛围。

1981年港片喜剧《摩登保镖》于春节前在香港上映,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被称为贺岁片的电影。也是因为从它开始,所以香港观众对贺岁片的概念就是轻松幽默的喜剧,并且一般于元旦后春节前上映,满足大家在节日里的欢庆氛围,这个概念后来也在95年被直接传入内陆。

随后的80年代,贺岁片成为香港电影市场的宠儿。从1982到1984年,贺岁片连续三年成为香港的年度票房冠军。与它一起火起来的还有成龙、洪金宝以及许冠杰这些明星,《福星高照》、《最佳拍档》,这些现在都被观众经常提起的经典港片喜剧,都是以贺岁片的形式在当时上映。但贺岁片并不是每一年都存在,比如1985和1986年就并没有贺岁片。

500

《最佳拍档》这类喜剧是过年时人们最爱看的电影

到了90年代,贺岁片的发展越来越好。由于周星驰和成龙两个人都各自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期,他们二人他都是无厘头喜剧和功夫喜剧的代表,于是扛起了贺岁片的大旗。像《赌圣》、《逃学威龙》、《家有喜事》、《城市猎人》、《玻璃樽》,这些都是贺岁片的代表作,并且也都是当时香港市场票房最好的电影。

500

《玻璃樽》里两人同框

在两位传奇的带领下,贺岁档终于形成,贺岁片拥有了自己的专属档期。而很快,这个档期也传入了内陆,影响了中国市场。

在最初,成龙的《红番区》对中国电影市场冲击力极强,它不仅是1995年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同时9500万元的票房成绩比第二名《阳光灿烂的日子》的5000万元高出近一倍。商业片第一次在中国市场“拷问”了文艺片。

但很快内陆的电影人就意识到了贺岁片和贺岁档是一个值得争取的新天地,而且内陆需要有电影人站出来做出与港片喜剧一样优秀的贺岁档电影。这个时候接过大旗的人,是冯小刚。

500

演变:从喜剧到多元

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成为内陆第一部贺岁片,开创了内陆贺岁档的先河。这部影片用仅600万元的预算,斩获了3600万元的票房,堪称商业喜剧的巅峰。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冯氏喜剧」逐渐深入人心。

500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啦”

由于香港传入的概念,内陆观众也将贺岁档视为一个喜剧片的专属档期。它轻松的观看氛围以及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可以让所有人投入其中。而明星们饰演喜剧以及在片尾和观众拜年的彩蛋,更为它增加了浓厚的春节气息。而冯小刚更是善加利用了观众的心理,将自己的电影拍成平民喜剧,反映小人物的生活特征。

从结果上看,冯小刚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99年代2001年,他执导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三部贺岁片相继成为年度国产片票房冠军,冯氏幽默与春节氛围相得益彰。

500

《大腕》剧照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在春节看贺岁喜剧的习惯还能持续很多年,另一个大师站出来打破了平衡,让喜剧不再成为春节唯一的“色彩”,他就是张艺谋。

2002年底,《英雄》横空出世,成为未来春节档电影选择类型的重要转折点。那年的电影市场正在迎来巨大的变革,由于加入WTO,国家已经允许私营企业参与电影投资,大笔资金涌入电影市场,让商业大片开始慢慢成为主流。

500

不只是春节档题材,《英雄》在各方面都影响深远

而《英雄》就是第一批中国商业大片里的代表。它的成本高达3000万美元,而它的票房也创造历史的拿下了2.5亿元,不仅是年度票房冠军,更是中国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

另一方面,尽管《英雄》是2003年元旦前夕上映,但它的热度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春节结束。它打破了春节期间贺岁喜剧一家独到的格局,不仅将春节可以看的电影题材延伸到了动作和武侠,更是将向来低成本的贺岁片推向了商业大片的制作模式。

从那以后,贺岁片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元的类型片,从题材和风格上都开始发生转变。不管是周星驰的《功夫》,还是张艺谋后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它们都是以动作片为核心打造。而且在档期选择上也都是从元旦前夕到春节结束,维持一个多月的热度。

500

《功夫》喜剧元素不少,但已与过去的周星驰电影大不相同

而这被扩宽的档期,慢慢带来了春节档的定型。

500

好莱坞大片助春节档成型

贺岁档之所以会演变成为元旦前到春节后,和最初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有关。多年以来,元旦后到春节之间其实一直是一个电影院冷清的时期,毕竟所有人都忙着过年。而贺岁档的“拜年”形式讨喜,有节日氛围,才开辟了这个市场。

但是电影拜年也始终是春节前,春节开始后中国人都忙着自己拜年,很难去关注电影,因此春节七天的票房也很难高起来,比如2008年,全年总票房43亿元,春节7天的票房为1.1亿,只占2.6%。和现在春节档占据全年9%左右的票房形成鲜明对比。

正因市场如此,所以贺岁档一般也都把宝压在春节前的上映时期,这才形成了元旦前上映的习惯。那会儿如果一部电影选择在春节期间上映,简直就是“不想活了”。

而谁也没想到,中国人“春节不进影院“的习惯,被好莱坞打破了。2009年,本想在中国元旦前同步全北美上映的《阿凡达》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延期到2010年春节才能上映。万万没想到的是,《阿凡达》居然在一向冷门的春节里掀起了观影热潮,让原本春节期间无人问津的影院扎满了想一睹3D的好奇观众。最终它不仅在中国持续热映了一个多月,还拿下了13.28亿元创纪录的冠军票房成绩。

500

《阿凡达》剧照

从那以后,好莱坞大片频频拯救春节时的电影院,好莱坞春节档的概念逐渐形成。2012年这个春节看好莱坞大片的浪潮达到顶峰,《大侦探福尔摩斯2》和《碟中谍4》两部好莱坞大片在春节7天里就拿下4.11亿元票房,比2011年增长了24.9%,创历史新高。那一刻,人们忘记了范围更大的贺岁档,看是关注这个包含其中的七日春节档,它虽然不长,但却异常激烈。

500

《碟中谍4》剧照

春节档已然成型,而且还十分火爆,点燃了国人春节看片的热情,但赚钱的毕竟是好莱坞。许多电影人意识到,这么香的一块蛋糕还是自己吃掉比较好。于是2013年,周星驰带着他阔别已久的新作《西游·降魔篇》在大年初一登上大银幕,并在7天内狂扫5.3亿票房与20多个华语片票房纪录。其中尤其是单日1.22亿元的成绩,成为中国影史上第一个单日票房过亿的华语电影。

往回看,从单片票房破亿,到单日票房破亿,我们只用了10年时间,而这两个记录都是建立在春节档之上。

在《西游·降魔篇》的带领下,2013年春节档票房达到了7.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9.7%,从那以后,观众就彻底被春节档点燃。最终《西游·降魔篇》12.46亿元的票房成绩也让春节档顺理成章成为一大热门档期,超越了自己的前身贺岁档,从此以后所有人也不再提起贺岁档这个广义上长达2个月的概念,而是认准春节档这个简短精炼的大档期。

500

打破好莱坞垄断的《西游·降魔篇》

春节档的成绩从票房到观影人次上都在不断提高。2014年春节档票房相比前年再次翻倍,达到14.5亿。此后3年期间(2015-2017),春节档票房从18.1亿元涨到了34.2亿元。到了2018年的时候,观影人次达到了1.44亿,创造历史记录。

2019年,《流浪地球》以黑马身份逆袭大片扎堆的春节档,最终在它的带领下春节档收获58.59亿元的成绩,尽管相比前年只增长了1.5%,似乎春节档的票房成绩已经饱和,但是回过头看,6年前这个成绩还是7.8亿,如今也只不过是个零头。这既是春节档的胜利,也是电影人不懈奋斗,创作好作品的胜利。

500

票房口碑双丰收

今年春节档的总票房肯定继续增长,会破60亿元大关。而多部不同题材的大片也让我们的春节档看片选择越发丰富。回顾春节档25年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回顾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史。

从概念诞生,到题材多样化,再到档期精选,最后到每年票房纪录被刷新。我们的电影文化无疑是在不断丰富,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无疑也在不断提升。春节档的成功是文娱消费时代的成功,它不仅推动了电影产业、文化产业,也我们国家的发展助了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