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诗词】归园田居

 江山携手 2020-01-21

一日一诗词

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长治电视台都市频道

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译文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人。

人们常用“魏晋风流”来形容魏晋时期的名士,而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世间至今仍流传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和取头上葛巾漉酒的故事和趣闻。

陶渊明一生爱好是“自然”,元好问曾评价他的诗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玄言诗盛行的东晋,他的诗可谓是一股清流。他的诗写景不追求形似,叙事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这就是陶渊明追求的自然。在自然的引领下,他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题材,别人的田园诗是描写田园美景以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惊喜之情,而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写自己亲自参加农耕的体验,《诗经》中也有农事诗,那是农夫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的歌,至于士大夫亲自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今天带来的就是陶渊明的一首《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第一句叙述了自己在南山下种下豆子,可结果却是荒草茂盛,豆苗稀疏。“南山”在陶诗中不是第一次出现,在《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据说南山是今天的江西庐山,可见陶渊明对南山的钟情,由于陶渊明是士大夫出身,没有躬耕田亩的经验,所以“草盛豆苗稀”的劳动成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有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而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上起来清理田里的荒草,月上梢头才扛着锄头回家,从未躬耕田亩的士大夫却能如此勤勤恳恳、乐此不疲,从他身上看到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让我们看到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辛,他并不像其他文人墨客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可即使劳苦,诗人却从未想过放弃。

对于诗人来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沾湿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希望不违背自己最初归隐的心愿,农耕过程中所有的困难和艰辛,都无法动摇诗人的初衷,让我想到,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曾经阻力重重,困难重重,却总能披荆斩棘,从未改变初心。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告诉世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期嘉宾:英雄街小学

老师:关亚菲 学生:付靳宝仪


编辑: 李慧芳

监制:向建伟 史艳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