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面肌痉挛的治疗,你需要知道这些

 singer0852 2020-01-21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 (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根据患者典型的症状,行颅脑磁共振排除肿瘤等情况及行电生理检查进一步确认后,面肌痉挛的诊断并不困难。临床上对于面肌痉挛,主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面肌痉挛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以及安定等。其中,卡马西平成人最高剂量不应超过1200 mg/d。备选药物为苯妥英钠、氯硝安定、巴氯芬、托吡酯、加巴喷丁及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可减轻部分病人面肌抽搐症状,面肌痉挛药物治疗常用于发病初期、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者以及作为术后症状不能缓解者的辅助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轻、药物疗效显著,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人可长期应用,需要指出的是,面肌痉挛与三叉神经痛对卡马西平等药物的敏感性尚有不同,单纯应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面肌痉挛缓解率不高,且药物治疗可有肝肾功能损害、头晕、嗜睡、白细胞减少、共济失调、震颤等不良反应,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即刻停药。在此特别强调,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有发生剥脱性皮炎的风险,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可危及生命。

2.针灸:创伤很小,但无法根治,且过多针灸穿刺操作容易诱发面神经末梢瘢痕及粘连,容易发生连带运动。

3.局部封闭:一般在同侧耳部茎乳孔附近用激素或局麻药物局部注射,造成面神经功能一过性下降,以轻度面瘫症状来代替痉挛症状。一般随着面瘫症状的减轻,痉挛又逐步加重回复至治疗前。

4.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主要应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的成年病人。90%以上的病人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次注射后痉挛症状完全缓解及明显改善的时间为1~8个月,大多集中在3~4个月,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两次治疗间隔不应少于3个月,如治疗失败或重复注射后疗效逐步降低,应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因此,肉毒素注射不可能作为长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措施。

注射肉毒素的不良反应有:少数病人可出现短暂的症状性干眼、暴露性角膜炎、流泪、畏光、复视、眼睑下垂、瞬目减少、睑裂闭合不全、不同程度面瘫等,多在3~8周内自然恢复。反复注射肉毒素病人将会出现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体征。

5.微血管减压手术(MVD):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手术显微镜在临床上的应用,由Jannetta率先完善和规范了微血管减压的理论与手术操作技术,并在国际上推广和普及了该手术技术,极高的手术有效率和相对小的手术风险使得MVD迅速取代以往所有的治疗措施,成为了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案,并得以在全世界广泛开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