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树的能力来衡量一条鱼的话,那么它一辈子会相信自己是愚蠢的。”面对孩子与现在的教育,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句话产生共鸣,而世界知名的人类潜能开发专家肯·罗宾森更是深信,每个人都有必要找到自身的天命归属。来听听他幽默的教育三部曲《学校扼杀创造力》《展开学习革命》和《逃出教育的死亡谷》。 《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 人类天生彼此千差万别。“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所提出的教育政策,是基于一致性而非多样性。这种政策是在鼓励校方以成绩的高低,这种狭隘的方式,来为儿童的能力定位。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去传递所接收到的信息,同时他们还会指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挑起学生的热情,赢得学生的关注。但是当前教育的文化核心,不是激发好奇心,而是要求服从。 芬兰将教学个性化,他们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体系要做到吸引他们,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的个性以及创造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校扼杀创造力了吗?》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孩子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的创新能力,但现在的教育提倡的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老师能发现一个天才学生。而我认为所有孩子都是伟大的天才,我们却无情地扼杀了他们的才能。 培养人才有三个原则: 第一,多样化。我们认知世界的角度不同有的从视觉角度,有的从听觉角度,有的从美学角度有的从抽象的角度,有的从动态的角度。 第二,好学生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如果观察一下人类大脑的内部组织,大脑发育具有关联性。大脑不应被分成几部分。其实我认为应该创造性地把大脑看作一整套工序——生产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工序--这种原创想法往往来自互动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呆板的常规模式。 第三个原则:个性化。 《展开学习革命》 ▲《让天赋自由》,作者肯·罗宾逊。 《让天赋自由》是一部关于探讨天赋限制、如何找到天赋以及为何要找到天赋的书。在书中,作者详述了数十位成功找到天赋的人的故事, 来启发人们:如何顿悟到自己的天命,以及天赋归属状态所带来的精彩。 我采用“天命”二字,指称“喜欢做的事”与“擅长做的事”能够相互结合的境界。我深信每个人都有必要找到自身的天命归属,不只因为那让我们获得成就感,更是为了让人类社群与组织能够在不断演进的世界中永续发展。——肯·罗宾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