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谦明明是在北京被杀,他的墓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西湖?

 历来现实 2020-01-21
一说到于谦墓大家肯定会纳闷,那人活得好好的,怎么会有坟墓?其实我们说的这个于谦是明代的忠臣,跟后世油嘴滑舌的于大爷可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一类人。
于谦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耿直不阿、顶天立地的国家栋梁。他曾经写过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叫《咏石灰》,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的一生,大义凛然、光明磊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荣辱和生死置之度外。
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亲征被俘,明朝的精锐在战斗中损失殆尽。大明人心惶惶,大臣惊恐万状,太后不知所措。投降派侍讲徐珵(即徐有贞)等人被瓦剌吓破胆,提出迁都南京以避锋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在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一大批主战派官员官员鼎力支持下,摄政的郕王朱祁钰坚定了抵抗到底的决心。
在于谦和众大臣努力下,明朝终于打退了瓦剌的多次进犯,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求和,释放了被俘的英宗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在执政的时候非常信任于谦,但于谦从不阿谀奉承,代宗大兴土木,他敢于站出来直言相劝。代宗生活有一点奢侈的苗头,于谦毫不讳言,以百姓疾苦来打动他。
于谦掌握军权,但对于部下的过失,于谦从不护短,一旦发现,就毫不留情指出来,触犯法律的依法严惩、毫不手软。
由于刚直不阿的于谦不太顾忌官场潜规则,遭到了一帮大臣们的围攻和打压。
都御史罗通说于谦夸大战绩,蒙蔽圣聪,御史顾曜说于谦家长作风,独断专行;大家纷纷整他的材料,把他当作眼中钉。
幸亏明代宗朱祁钰慧眼识珠,保持清醒,排除干扰,对于谦继续委以重任,才可以让他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可是英宗皇帝被释放后,一帮妒忌于谦的文武大臣为了个人私利,支持英宗复辟,在公元1457年正月发动了夺门之变,病入膏肓的皇帝、代宗朱祁钰被赶下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被将军石亨和文官徐有贞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于谦不幸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众人的蛊惑下,英宗下定了除掉于谦的决心。
这年正月二十三,于谦被朝廷下令以谋反罪处死,在自己曾经誓死保卫的崇文门外从容就义,年仅59岁。
于谦被处死后,他的"反动事迹"被通告各地,各级官府发动人民愤怒声讨。
于谦"谋反"被处死,全国人民不明真相,但三军将士对此心知肚明,知道于谦是忠臣,是被冤枉的。
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官,得知于谦死讯,前往刑场,用酒肉祭奠忠魂;尽管后来他受到上司责骂鞭打、但第二天继续去祭奠。
都指挥佥陈逵爱怜于谦的忠勇,冒险将他的尸体收敛。
因为于谦出生在杭州,于谦被害一年后,过了一年,他的养子于康把于谦安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
于谦死后,当年陷害于谦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谋反的谋反,贪污的贪污,渎职的渎职,先后被处死。内忧外患的时候,英宗这才想起于谦的好,但为时已晚。
明宪宗成化初年,为了笼络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搞建设,朝廷开始平反冤假错案,于谦被恢复官职,沉冤得以昭雪,他的儿子于冕也被赦免。
五十多年前的特殊岁月中,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于谦墓和不远处的岳飞墓、武松墓都被年轻人毁坏。
直到1982年,有人提出重建于谦墓,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重新建造了于谦坟墓。修建后的于谦墓高约2米,四周用青砖砌成,墓碑也重新刻写,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字样,墓前还专门设有祭桌和香炉,以供人们祭奠。
20世纪末的1998年,是于谦诞辰6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有关部门在墓道两侧新增了一座仿明式石翁仲、一对石兽及一座牌坊,对墓区环境进行了大幅度整理,于谦祠也被修葺一新,并建立了于谦名字命名的景区。
于谦墓、于谦祠如今已成为西湖的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忠烈永垂不朽,陷害他的小人和奸佞遗臭万年。于谦有知,也该含笑九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