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向把宗族和亲戚间的人情往来看得十分重要,所以亲戚之间相互串门和走动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在农村,只要是有亲戚登门,他们都会把平时自家人舍不得动的好酒好菜拿出来招待亲戚,不过有句俗语却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那么这到底是讲的什么意思呢?这话真的有道理吗? 首先这句俗语从字面意思来看,主要是说亲家上门去,也就会变得一文不值了。有这种说法是因为古时候的姻亲关系与现在不同,在那个时候,还是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作为亲家,通常都是女儿回到娘家来,而双方父母却很少才走动的。当时的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过去之后就是男方家的人了,而古代男方家如果是权贵或有钱人家,.................................亲家登门表现得就更加不平等,而古代物质生活差,亲家登门一般还不是因为小两口有什么问题,有可能是因为亲家揭不开锅了,借钱借粮借物,并且因为关系不对等表现得还唯唯诺诺,因此才有“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更确切点说,应该是“女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放到现在也并非完全适用。如今很多年轻夫妻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为了照顾到双方的家庭,逢年过节都会组织双方父母聚在一起,这也让亲家间的来往和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一方亲家登门后,另一方也会当成贵宾好好招待。所以在农村提起这句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你觉得“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有道理吗?关于亲家关系你是怎么看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