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兽用中草药方剂与猪病防治应用(四)

 寒江读舟 2020-01-22

二、古典方剂的应用

(二)清热剂

1.清气分热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先煎)80,知母25,炙甘草15,粳米10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000毫升,一起煮取4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

【主治】阳明热盛,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

【功用】清气分实热,止渴生津。

【方解】本方为治阳明热盛之主方。外邪入里化热,蒸迫津液外越,故大热、大汗。热盛津伤,引水自救,故大渴。邪盛而实,故脉洪大。方中石膏辛寒,寒能泻胃火生津液,辛能走肌表清肌热,为主药。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为辅药。粳米益气养胃,驾驭石膏、知母,使其不致损伤脾胃,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见表29。


竹叶石膏汤

【方源】《伤寒论》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组成】竹叶10g,石膏30g,半夏(洗)5g,寸冬(去心)8g,党参(可党参代之)5g,甘草(炙)5g ,粳米10g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000毫升,一起煮取500毫升,加入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去渣,候温灌服,1日服三次。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虚数。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方解】本方主治热病之后津气两伤之证。方中竹叶能清心火利小便,引热自小便而解。石膏辛寒,辛能透邪外出,寒能清热。二药伍之又可清热除烦,为主药。热为阳邪,易耗气伤津,故用党参益气,寸冬生津,为辅药。半夏和胃降逆,粳米补胃安中,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清热而兼和胃,补虚而不恋邪,气阴两伤的虚热之证,最为适宜,见表30。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证。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热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使用本方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证治要点。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花粉等以清热养阴;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花粉等以加强清热生津的作用。

用于中暑、夏季热、流脑后期等发热气津已伤者。

2.清营凉血

犀角地黄汤 

【组成】水牛角10克,生地黄20克,芍药15克,牡丹皮15克。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000毫升,一起煮取5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

【主治】实热引起的一切出血之证。症见衄血,便血,阳毒发斑,舌降脉数。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根据叶天士所说“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所以凉血则血可宁,散血则瘀转行,滋阴则火可降,瘀去则新血生。方中用水牛角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化瘀生新,为主药。生地滋阴降火,为辅药。丹皮清热凉血,协水牛角散瘀化斑,为佐药。白芍和营敛血,以止血妄行,为使药,见表31。



应用

本方主治热毒深陷于血分的耗血,动血证。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身热舌绛为证治要点。

若见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邪热与瘀血互结,可加大黄、黄芩,以清热逐瘀与凉血散瘀同用;郁怒而挟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以清泻肝火。

急性黄色肝萎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败血症等属血分热盛者,均可用之。

清营汤

【组成】水牛角10克,生地黄15克,元参10克,竹叶心10克,麦冬10克,丹参10克,黄连10克,银花10克,连翘(连心用)10克。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000毫升,一起煮取5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

【主治】热入营血证。家畜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等。温邪入营,体热神昏,舌红无苔,脉象细数。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方中以犀角清热解毒,为主药。生地清热凉血,玄参清热生津,寸冬滋阴生津,三药伍为之“增液汤”,共凑清热养阴之功,为辅药。银花清热解毒,偏泻肺火。连翘虽泻六经之郁火,偏泻心火为主。黄连苦寒直折,偏泻胃火。三药伍之又可营血转气而解,为佐药。热入营血,阴津被耗,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瘀滞,所以用丹参活血散瘀,竹叶引热自小便而解,与丹参共为使药,见表32。

3.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黄芩、栀子各15克,黄柏10克,朱砂8克。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500毫升,一起煮取2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

【主治】本方可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及各种急性炎症属于火毒盛者;本方对于治疗猪丹毒有较好疗效。

【功用】泻火解毒

方解】热毒集结于三焦,犯及气血,属于实热证,所以用苦寒药泻之。本方中川连、黄芩、黄柏苦寒泄降,清热解毒,其中川连清上、中焦火热;黄芩清上焦火热;黄柏清下焦火热;栀子清泻三焦,导热外出。方中用黄芩泻上焦之肺火,为主药。黄连泻中焦之胃火,为辅药。黄柏泻下焦之肾火,栀子泻三焦之火,为佐药。三焦热盛,易扰心神,而使患畜狂躁,故用朱砂镇心安神,以医狂躁之症状,为使药。诸药合用,大清三焦之热,又可泻火解毒,见表33。

应用

本方泻火解毒之力颇强,临证运用以大热烦扰,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便秘者,加大黄以泻下焦实热;吐血、衄血、发斑者,酌加玄参、生地、丹皮以清热凉血;瘀热发黄者,加茵陈、大黄,以清热祛湿退黄。

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黄连解毒汤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15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8克,陈皮( 去白)、黄连(酒炒)、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10克,僵蚕、升麻各5克。

【用法】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

【主治】大头黄,腮腺炎等。症见恶寒发热,头面肿大,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干,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方解】有热宜清,故本方用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连翘清下焦之火,板兰根凉血消肿,玄参泻火解毒,共为主药。有风宜除,故用薄荷疏散风热,牛蒡子散热以清利咽喉,僵蚕疏风消肿,柴胡升浮,散头部之风热,四药伍之使邪从肌表而解,为辅药。马勃解毒消肿,桔梗清热泻火,升麻引药上行直达病所,三药共协主辅之品清热散风,为佐药。火成毒需聚,即是守,陈皮行气以防火化毒,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这是配伍周到的泻火解毒,祛风散邪之剂,见表34。

应用

本方为治疗大头黄的常用方剂。以头面肿大,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证治要点。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以泻热通便;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泻肝经湿热。

多用于治疗猪丹毒等属风热毒邪引起的症状。

4.清脏腑热

导赤汤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各12克。

【用法】将上述前三味药,加水500毫升,入竹叶同煎,一起煮取500毫升,去渣,候温,食后灌服。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干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便短赤排尿疼痛,舌红,脉数。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功用】舌为心之苗,心中有热,则上炎于口,故口舌生疮。心与小肠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循经下移于小肠,小肠职司清浊,若小肠有热,则小便短赤,排尿疼痛。

方解】方中竹叶清心火,利小水,导热下行,由小便而出,如釜底抽薪,为主药。木通利小便,协主药导热下行,为辅药;生地凉血泻火,养阴清热,为佐药。甘草梢直达茎中而止疼,为使药。本方引火由小便而解,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虽无寒苦,泻火也速,见表35。


应用

本方为清心利水养阴的常用方剂。临证以心胸烦热,口干,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增清热利水之功。

常用于口腔炎、口疮等心经有热患畜;急性泌尿系感染属下焦湿热者,亦可加减治之。

注意事项】方中木通苦寒,生地阴柔寒凉,故胃虚弱者慎用。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15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泽泻8克,木通8克,生地15克,车前子8克,当归10克,柴胡10克,甘草7克。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000毫升,一起煮取4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11剂。

【主治】结膜炎、子宫内膜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主因肝经实火上冲,以及湿热下注引起。

【功用】泻肝经实火与湿热。

方解】本方为清利肝经实火及湿热下注之剂。肝外应于目,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易生结膜炎。肝经下络阴器,故肝经湿热循经下注而引起子宫内膜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本方以龙胆草泻厥阴肝经之实火,除下焦之湿热,为主药。柴胡清少阳胆经之热,栀子清心泻火;黄芩清热泻肺,为辅药。木通清热利水,并止淋痛。泽泻清热利水,并止淋浊。车前子清热利水,兼能明目。火盛则伤阴,故用生地凉血滋阴,当归养肝补阴。五药伍之共助主药清热利湿,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为泻中兼补,使邪去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见表36。


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20克,黄连10克,黄柏、秦皮各15克。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800毫升,一起煮取3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解】方中以白头翁清热止痢,为主药。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为辅药。秦皮凉肝坚肾,以固下焦,助白头翁凉血,辅黄柏、黄连解毒,为佐使药。诸药合用,热清湿燥,血凉痢止,诸症皆愈。

5.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10g,鳖甲10g,细生地15g,知母10g,丹皮10g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600毫升,一起煮取2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功用】养阴透热。

方解】本方为虚热而设。若只用甘寒滋阴而不降火之品,则猖獗之势难于控制。若只用苦寒直折,而不滋阴,则热势只能暂缓,时过则复燎。必须二者同用,选苦发之品,于养阴中透邪外出,泻其有余,滋其不足,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故方中用青蒿清虚热,苦发而透阴分之邪,为主药。鳖甲质重达下焦,滋养肝肾,退热搜邪,为辅药。知母泻肾经气分之火,生地滋阴降火,二药伍之以退虚热,为佐药。丹皮清虚热以凉血,为使药,见方38。


    【注意事项

阴虚欲作抽搐者不宜用本方。

青蒿不耐高温,宜后下,或用沸水浸泡即可。

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15克,黄芪30克。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000毫升,一起煮取400毫升,去渣,候温喂前灌服。

【主治】阴虚火旺。阴虚内热,口干舌绛,昼热夜凉,盗汗较重,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细而数。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方解】本方主治阴虚盗汗之方。阴虚为病之本,内热与盗汗为病之标,故方中用当归活血补血,熟地生地滋阴养血以治本,为主药。用黄芩清上焦之热,黄连清中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三黄清热以治标,为辅药。生地滋阴降火,为佐药。黄芪益气固表而止盗汗,与当归同用补血之功更著,为使药,见39。

39 当归六黄汤方解

当归、熟地、生地

养阴清热,其功专在补肾

黄芩

泻上焦之火

黄连

泻中焦之火

黄柏

泻下焦之火

佐使

黄芪(量加一倍)

益气实卫固表止汗,又可合当归、熟地以益气养血

应用

本方主治阴虚火旺之盗汗。以盗汗面赤,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其养阴泻火之力颇强,对于阴虚火旺,中气未伤都适用。

本方滋阴清热之力较强,且偏于苦燥,若阴虚而实火较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其泻火而不伤阴。

注意事项】若脾胃虚弱,纳减便溏者则不宜用本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