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远的远方其实就是故乡。 陈灿富 在中国大陆的好些朋友,每逢新年前夕,给在海外的我寄来彩色年历。收到后第一时间打开,年历精美,或人物,或书画,或风景,每月一张或两月一张,看上去赏心悦目。也有本地华侨华人公司或商场印的年历。这些年历比较单调,仅有经营范围或产品广告等。 在我眼中,无论色彩丰富或单纯,不管纸质厚实或单薄,年历封面的大红色“福”字总是那么亮眼,使人感受到中国年的喜悦氛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由乡村来到城区工作。同事连领导包括后勤人员,只不过5人。新的一年到了,上午,豪爽的领导与我打招呼:“抽时间去印刷厂,将彩色年历领回来。” 我困惑:“去领彩色年历?”那些年,所见日历大多是过一天撕一张的普通日历。偶然在书店看到有彩色年历,售价动辄二三十元。我们每月工薪仅有几十元,谁人敢轻易掏钱去买一本彩色年历?领导笑笑,强调一句话:“是去印刷厂领彩色年历。” 那时候,城区大街小巷,稀稀疏疏有几辆小货车跑过,平民百姓包括大单位大公司领导,做梦想不到将来都能拥有小车。出远门或办公事,必须通过写申请走流程得到批准,才有可能安排派车使用。我单位一正一副两位领导,获得的待遇是两人共用一辆自行车。正领导使用自行车,副领导就得步行。 看我一头雾水,领导想了想,挠挠头皮说:“要你单独去领彩色年历,不一定顺利会拿得到。这个厂长是我朋友,他做生意的鬼点子多……”他望一眼外面树下的自行车说,“走,我带你骑自行车去拿。” 自行车至少用了10年以上,领导骑上去随意踩几下,理应响亮的车铃,怎么用力不见声音。其他零部件,稍稍颠簸一下叮当响不停。我坐上车尾架,一路上晃晃摇摇,大概20分钟赶到印刷厂。 厂长是中年人,见面客客气气,家事国事,老天下雨,东扯西说,拉了半天家常。正如领导所言,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从他手里拿回了8本年历。 回到单位,领导笑眯眯地递给我一本彩色年历:“分享喜悦。”这是一本16开彩色年历,两月一张共6张。封面红色楷书“福”字,由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题写,另外5张是由其他书画家挥毫的大红福字。福字周边衬托的画面,有山光水色、喜鹊春燕、花草树木。清新高雅,在当年的形势和环境下,已够时尚、很现代了。 我小心翼翼地用报纸将彩色年历细心裹好。趁着周末休息,专程搭过往班车将年历带回村子。彩色年历挂在正对门口的老屋墙头上端,跨过门槛望着大红“福”字,新年的喜气印入眼帘。在旁一个小男孩,忽然童趣喊一声:“我家要是有一本大红福字年历,真好!” 我心里面掠过了一阵兴奋,刹那间眉头锁紧了。男孩的呼声使我脸上赤红,竟有摘下年历送给小男孩的冲动。那一刻,我想,如果能给在场的父老乡亲每家每户送上一本彩色年历,多么开心、多么快乐!遗憾的是,我没有这能力,觉得欠下了村人一笔账。 时光如梭,几度春秋,随着中国各行各业发展与进步,在书店售卖的各款年历多了,内容丰富多彩。一个新年临近了,城区书店经理给我打电话:“年历价格大幅度下降,昨天新进一批大红福字年历,你可以随意来买。”听罢,我匆匆忙忙赶去书店,花了半个月工资买回一大叠彩色年历,骑上新买的自行车,将年历捆在车尾带回乡下,挨家逐户分送给村人。 父老乡亲在各家住屋选择一面最明亮的墙壁,挂上彩色年历。大红吉祥的“福”字,飘溢出浓厚的新年情结,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而今来身居海外,我仍忘不了多年前的那本彩色年历,所以,每年我都会挑选一本大红福字年历,挂在住屋最亮眼处。 前几日朋友来访,看着我家大红 “福”字年历品评一番,称赞不已。我笑着给各位来访的客人送上一本年历:“要过新年了,海内海外,大红福字,同声祝福!” 作者简介 征 稿 启 事 读者朋友们好: 不知不觉又到新年了,去年江西日报夜读栏目《年之味》诵读,你是不是还记忆犹新? 今年,江西日报夜读栏目继续重磅来袭,以“我的中国年”为主题向广大读者征稿! 作品要求原创,内容积极向上,体裁以散文为主,记事、抒情、议论均可,题目自拟,字数在2000字以内。作品可以是纯文字稿,也可以是文字+音频的成品诵读作品。 作品要求原创,内容积极向上,体裁以散文为主,记事、抒情、议论均可,题目自拟,字数在2000字以内。作品可以是纯文字稿,也可以是文字+音频的成品诵读作品。来稿请附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