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家培根:人必须学习以变化气质,正如树木须经修剪始能成形

 wenxuefeng360 2020-01-22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学习、不断的追求真理和美,是使人们永葆青春的活动范围。——[德]爱因斯坦

学习之事,必须潜心研究,日积月累然后有所成就。——林语堂

人必须学习以变化气质,正如同树木须经修剪始能成形。——[英]培根

哲学家培根:人必须学习以变化气质,正如树木须经修剪始能成形

任何成功的得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成长与发展,就必须不断了解,不断学习。不懂、不会,就要了解,就要学习,学习没有止境没有尽头。

孔子曰:“学不可以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无止境,不管你是涉世未深的青年,还是经验丰富的长者;不管你胸无半点文墨,还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都需要不断学习。因为知识是宇宙,永远学不完;学习是射线,没有尽头。学海无涯,自当以苦作舟。

在知识的海洋上,我们永远只能吸收而不能满足,鲁迅先生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他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学习,这还不够吗?这是远远不够的,人类从奴隶时代发明文字,到现在流传了几千年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学完呢?

学习是一件终生的事情,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源源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学问才会不断有新的境界。有大学问的人,贵在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再聪明的人也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而只有终生不倦地学习,才能时时保持进步的状态。

求知的过程没有终点,它是一个不断积累提升的循环。真正懂得学习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这个循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提升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然后再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周而往复。而一个人不断求知的动力,乃是他知道自己无知,因此才会努力弥补不足,然后成为有知识的人。依仗自己学识渊博,便恃才傲物放松自身的修养,慢慢也会沦为无知的人。

哲学家培根:人必须学习以变化气质,正如树木须经修剪始能成形

芝诺是古希腊著名的智者,知识渊博。

一天,有个学生问他:“尊敬的老师,您的知识多过我们何止千万倍,您解答问题总是令人信服,可是怎么您的疑问也多过我们千万倍啊?”

芝诺用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对学生说:“你看,大圆圈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圈代表你们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外面,是我们都不知道的知识。的确,我的知识比你们要多。我的圆圈大,接触到无知的范围就比你们多;你们的圆圈小,接触到无知的范围就比我少。这就是我常常有疑问、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啊!”

芝诺的话机智而富有哲理:他的无知感正来自他的有知。“知识越深化,我们就越接近不知的事物”歌德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同一真理。物理学中的奠基人牛顿在学习、概括、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并由此发现了一个他苦苦思索而又无法解答的问题,即运动的最初动力从何而来。牛顿的无知正来源于他们有知。越是有知识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无知,就越是谦逊。相反,那些“十桶水”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像公鸡一样骄傲。芝诺告诉我们一个让人回味、值得时刻警醒的哲理:有知即无知。关于有知与无知,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有类似的故事。

有一次,有人来到德尔斐神庙,问阿波罗神:“谁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神谕说是苏格拉底。从此,苏格拉底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的说法就传开了。苏格拉底对此很不解,因为他常常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于是,苏格拉底四处验证,访问了许多被称为“智者”的人,结果发现名气最大的智者恰恰是最愚蠢的。然后,他访问了许多诗人,发现诗人们不是凭借智慧,而是凭借灵感写作。

接着,他又访问了许多能工巧匠,发现他们的手艺淹没了他们的智慧。最后,苏格拉底终于明白:神谕之所以说他是最有智慧的,不过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别的人也同样是无知,但是他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总以为自己很智慧。换句话说,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是最大的智慧,而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愚蠢的。

哲学家培根:人必须学习以变化气质,正如树木须经修剪始能成形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子说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可见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对知与不知的理解,与古希腊先哲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知且不知悔过,不知反省,不知忏悔,不知求教,不知求新之人应属愚人。我们当做那由无知通往有知之路的人,而不是做那些愚人,痴人,笨人。只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