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00多买了堆绿松石毛料,做成雕件,一天盘10个小时也不变色……

 kenbian 2020-01-22

“一天盘10个小时,也没见有啥变化。”一个玩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绿松石雕件,很是无奈的说到。

老盘在刚接到玩友投稿的刹那间,就觉得很好奇。
为什么呢?

因为看到这个雕件的第一眼,老盘发现,它的工还可以,不能说差。


开脸不说多显神韵,但比例也算和谐。
菩萨的整体形态,动作,甚至法器细节,清晰可见。


再看背部的象神,脸部已有神情透露而出,各方面细节也都有刻画体现。


综合来说这款雕件,不说细致入微,也算用心了。

有句话叫“好工配好料”。
一般雕件来说,只要雕工看的过去,料子一般不会太差。


再看这个料子本身吧,不太像掉渣大面松,而且颜色也……

然后玩友就说了,哦,这两张是泡了水拍的。
……我一度以为只是像素问题。

这款雕件真实的样子是这样


这是自然光


老盘看到这里,忍不住叹口了气。
面松……确实不是面松,但也真心没强到哪去。
它这属于瓷度不高的硬松。


熟悉绿松石的朋友都知道,绿松石的瓷度,从低到高依次可以分为:面松(泡松)、硬松、高瓷、瓷釉,玉化。



而所谓的硬松,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它既不像面松那样一盘掉渣,也不像高瓷料子经得住盘玩。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着实鸡肋。

不过,按说这种料子,应该没有雕刻师愿意费心啊?
事实是这么回事。

玩友介绍说,这款雕件不是买的,是自己开的料子做的。


料子刚开出来的时候是62克,开料子的过程还挺顺利,无杂无裂的。
但即便如此,等雕刻师雕刻完之后,成品也只有34克。

“雕刻师说这个两面都是深雕,所以耗损比较高。也不知道有没有忽悠我。”
玩友这么说,是因为接近一半的耗损,他觉得有点接受不来。


其实,去皮修型是损耗,加工打磨是损耗,一半左右的耗损率,很正常。
更不用说,如果中间再有个什么杂裂铁线,需要规避剔除的。

那最后成品上秤,只剩三分之一,也不能算是太奇怪的事情。

而这块料子,颜色不算太糟糕,瓷度也不说跟粉笔似的,块头还挺大。

内心长久以来的渴望,看上去还行的品质,完全承受的起的价位。

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让他犯了一个很多文玩人都犯了的错误:上头了。
所以就入手了。



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之后的盘玩过程中,体现的那叫一个毫不留情,淋漓尽致。


其实,老盘觉得,这次代价还挺大的,当时毛料的价格65块钱一克买的,算下来,那一堆就花了4000多块钱。再加上工费,都可以买到一个小精品雕件了

其实,对于挑选绿松石来说,瓷度是绝对的第一位。没有瓷度的绿松石,再怎么精心盘玩,也没有玉化的可能性。


只会越盘越粗糙,越盘越暗淡。


甚至脸都盘没了——菩萨盘成无面佛,无面佛盘成无事牌。


玩友自己看的也比较开,反正这个价位,也不指望真能拿到精品。
后面泡泡油,或者用其他方法试试看。
如果还是盘不出来,那就当是通往毕业的必经之路了。


也是。
其实很多道理,玩友心里都知道,都了解,也都明白。
但这跟自己亲身经历,毕竟是两回事。
文玩之路,终归还是要自己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