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贫记事之三

 15907370666 2020-01-22

这一户,房屋很新。

因为享受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刚住进了新房子。

房屋面积很小,内外粉饰一新,但内部空空的,只有零零星星一些破旧家什。

主人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六十多岁。

她40岁时,老公就去世了。三个女儿,由她一个人拉扯大的,现在都已长大出嫁了。

“您应该享福了啊!”我看老奶奶收拾得挺干净的。

 “哪有啊?! 身体不好。”老奶奶告诉我,她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花了5万多元;现在每个月还要吃1000多元的药来维持,并且不能报销的。

住院费是女儿办理报销的,老奶奶记得并不准确。我们电话通知县人社局调取了她的资料,医保已报了2.4万元,还有特惠保和大病救助,自负部分应该不会太多。

村干部介绍,老奶奶的三个女儿经济条件都还不错,在县城有房子,对老人也比较孝顺。

“一个人没必要单独分户了,和女儿一起住县城多好啊!”我劝老奶奶。对于子女经济状况较好,而将父母单独立户评定为贫困户的情况,我从内心是有点鄙视的。

“她家里有两个人!” 村干部在旁边马上补充说,“还带养了一个孙子。”

听说过带养儿子,却从未见到过带养孙子的。我好生纳闷。

老奶奶有些羞涩,“我只生了三个女,没有崽。本来想留一个女在家传宗接代的,因为家里困难,没人愿意倒上门,只好都嫁出去了。”

老公英年早逝后,老奶奶没有再婚。但没能生个男孩为老公传宗接代,是老奶奶一生最大的愧疚。

老奶奶看到三女儿生了两个男孩,长得十分可爱。于是,她反复与三女儿女婿商量,要求带养一个作孙子。

“本来就是孙子啊!”我很好奇。

“不是的!本来是外孙。”村干部告诉我,带养是有仪式,要拜宗堂、入族谱。仪式之后,老奶奶将外孙的户口迁到了自己的户口本上,并且改成了老公的姓氏,变成了自己的孙子。为此,她与亲家还闹得很不愉快。

这个小孙子还只有3岁多,依然由三女儿带着。但在老奶奶的心里,扶养责任是她自己的了,再苦再累也要给孙子更多的照顾。

因此,身体好时,老奶奶什么活都肯干,上山下田,忙里忙外,比一般的年轻人更能吃苦。乡亲们也同情她,民主评定贫困户时,大伙一致通过。

听完老奶奶的故事,我没有鄙视,反而对老奶奶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浓浓的敬意。

 这种敬意,源自对爱的尊重。

传宗接代,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思想已经越来越淡薄。但越是贫穷落后,这种思想残余越是浓厚。在督查中,我们有一种直观感觉,贫困家庭的生育积极性远远大于富裕家庭,特别是没有男孩的贫困家庭。贫困家庭人口多,负担重,脱贫更加困难。同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也难以提高。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未来低端劳动力的就业将越来越困难、收入水平更难以提高,贫困家庭的下一代也很大可能依然会成为相对困难群体。这样,将造成社会阶层固化,并可能形成新的社会矛盾。因此,如果要放开生育政策,则持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实现教育均等,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