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扬眉剑客 2020-01-22

马上就要过年了,一年一度的寒假早已经开始,在这近一个月的寒假假期里,孩子应该怎么度过呢?有的家长主张快乐教育,认为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童年,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假期当然应该以玩为主,没必要上什么补习班,才艺班;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虽然小学的压力比较小,但是仍需要抓紧时间学习,孩子们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上补习班的路上,每天忙个不停,比上学的时候还要累。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那么,这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更适合呢?

对于快乐教育,我第一次听说是前几年的一个假期,当时跟朋友逛街,遇到几个刚放假的小学生,他们背着大大的书包,往学习班走去。当时朋友说,我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对他们实施快乐教育,坚决不会让他们这么累。出于好奇,我特地查了一下快乐教育的问题,才知道快乐教育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来的,本意是引导孩子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可惜被很多家长误会,以为快乐教育的重点是快乐,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本能,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快乐的生活,把教育丢在了背后。

事实上,这种被错误的快乐教育,并不适合孩子,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辈子的影响。

之前有一位清华教授针对这一现象发出愤慨,他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其中快乐教育就是这位教授提出的骗局之一!

很多家长对快乐教育的误解比较深,在他们看来孩子读书好不好无所谓,重要是快乐,以后的生活能够平平淡淡,顺风顺水就可以了。但是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正在间接的告诉孩子“读书无用”,他们从小抵触学习,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学校,学历也不会太高。但是要知道,现在社会学历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不是检验一个人的标准,但是能够踏实学习的人会更自律,更稳重,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轻松应对,让领导看重,有好的发展。还有很多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也非常高,比如“事业编”和“公务员”,学历不达标,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说,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作为父母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崇尚不正确的快乐教育。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01什么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来的斯宾塞通过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应当遵循孩子的心理规律,符合孩子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求知欲,引导孩子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注意,这里的教育是一个名词,快乐是一个形容词,教育处于首要地位,意思是快乐的教育,而不是不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事的任何活动,人们追求的任何目标和价值,大家都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指出,永无休止地需求越来越大的快乐是人的天性。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追求快乐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如果孩子能够在教育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接受教育,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对快乐教育存在一些误区,他们把快乐放在首位,为了让孩子快乐忽视了重要的教育,出现不教育的情况!

02快乐教育最大的误区就是“放养”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这张纸会变成什么样子,全看父母怎么绘制色彩。在绘制过程中,他们不仅要汲取大量的知识充实自己,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然后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快乐、幸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完全“放养”,让孩子随心所欲的生活,他们很难获得足够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可能面临很多困难,事业也会一无所成。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就拿小学生应不应该报补习班来说,学校年年要求减负,小学生每天下午4点多就放学回家,父母大多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监督孩子,而孩子的自制力又比较差,很难主动学习,如果不报补习班、学习班的话,孩子回家后大多都在玩手机,看电视,每天都沉浸在网络里,根本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升到三年级、四年级或者初中高中以后,很难适应快速的学习节奏,到时再后悔就晚了。

1.放养的孩子没有敬畏意识

很多父母总以孩子还小为借口,认为小孩子小的时候不听话、调皮捣蛋是他们的天性,立规矩反而会约束和限制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快乐成长,等孩子大一些就好了。但是小时候不约束,大了以后真的会好吗?

前段时间出了一起杀人抛尸案件,主人公是一位13岁的男孩,为什么一位13岁的孩子会枉顾法律走向犯罪的道路呢?对此有专家提出,每个孩子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在没有约束与管教的前提下,无条件的放养、释放,只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我们所处的社会有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想要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规则,不跟社会规则发生冲突,家长必须要对孩子立好规矩,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而不是一味的纵容孩子!

2.放养的孩子没有自律意识

有一位很普通的妈妈,因为从小被父母管得特别严,感觉人生过得特别累,所以一直希望以后能够尊求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快乐生活,快乐的接受教育。于是她就对孩子进行了放养。每天几点起床,几天睡觉,妈妈从来不管,她认为孩子有自己的需求,不睡是因为不困,困了自然就睡了,根本没必要强求。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孩子喜欢画画,马上报了美术班,可是画了几天就不愿意学了,又要踢足球,同样的不到一个月又放弃了…对此,妈妈没有任何不满,她总以为孩子的兴趣是关键,不喜欢可以不学。

但是三年后,孩子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三年后,孩子花了报了很多班花了很多钱,但是什么都没有学会,学习成绩在班级垫底,上学经常迟到,有时候还会逃学玩游戏。这位妈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

只能说孩子的管理意识还比较差,如果家长对孩子完全放养,不对他们进行管理,只会让他们的自律意识越来越糟糕,最后丧失基本的控制力,不仅不利于现在的学习成长,也不利于后期的发展,在社会上很可能会一事无成。

3.放养的孩子没有规则意识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跟父母在饭店用餐,用餐时,孩子在走道里跑来跑去,给服务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妈妈就在后面慢悠悠的跟着,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制止,估计在他们心目中,孩子活泼可爱很正常,根本没必要管。

但是孩子跑在拐角的时候,正好撞上一个拐弯的服务员,服务员手里端着一锅烤鱼,热气腾腾的,孩子瞬间就被打翻的烤鱼烫伤了。

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告诉孩子在公共场所不能随意跑动,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事情的发生呢?很可惜,在他父母心目中,孩子的天性高于一切,孩子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即使在公共场所也会放纵孩子,让孩子肆无忌惮的喧哗吵闹。

总而言之,如果父母对孩子完全“放养”,只会让孩子日后的人生苦不堪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03教育不快乐的根本原因

很多家长表示,孩子每天都有无数的作业,累的不得了,怎么可能会快乐呢?其实只要父母和老师配合得当,快乐教育是很容易实现的。在实现前,我们需要先找一下教育不快乐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么一个场景?同样年龄的孩子,有的上学路上像小鸟一样兴高采烈,有的却哭丧着脸,怎么也不愿意去;同班级的同学,有的听讲特别认真,遇到老师提问、踊跃发言,有的却唯唯诺诺,不愿意回答问题,也不愿意认真听课。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非常好,经常得满分,但是上了初中以后,语文成绩直线下降,经常不及格,我妈以为我不认真听讲,挨了好多次揍,其实主要还是语文老师对我造成的阴影太大,让我特别害怕语文,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当时我刚从农村学校转到市里,普通话说得比较差,4和10总是分不清楚,每次上语文课老师都会让我站起来说几分钟4和10 的顺口溜,说的时候,老师跟同学还会哄堂大笑,感觉糟糕极了。这种生活持续了一个多月,但是这短短的一个月让我特别害怕语文课,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差,直到上高中情况才有所好转。

在《斯宾塞快乐教育法》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有次赫伯特·斯宾塞受校长之托,教育三个10岁左右被学校开除了3次的孩子。通过相处,斯宾塞发现这三个孩子并不像校长说的那样没救了。他们都有不被父母和老师知道的原因!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 劳伦斯说:“我感觉学校像个恐怖的城堡,老师刻薄讽刺我,一想到学校我就害怕,不敢去上学。”

  • 詹姆士说:“我以前学习成绩挺好的,但是自从妹妹出生以后,妈妈就好像不喜欢我了,总是对我唠叨个没完,还挑我的毛病,为了好好地气妈妈,我故意不好好学习。”

  • 杰克说:“我讨厌自己管不住自己,我的大脑里总是想一些没用的东西,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我的心早就飞到河对岸的森林里了。”

劳伦斯在学校遭到了不公平对待,老师的刻薄讽刺让他自信心受挫,对学校产生恐惧,不敢再去学校;詹姆士自从有了妹妹,妈妈的注意力和耐心都转移到了妹妹身上,对自己只有不耐烦和挑刺,这一些让詹姆士感觉很难过,没有安全感,为此他会通过一些叛逆的行为来引起妈妈的注意;至于杰克,他非常热爱大自然,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由于不正确的引导,让孩子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所以说,孩子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学习,都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秘密,能够及时的引导他们,相信他们很会就会摆脱这种不快乐的教育了!

04如何才能让孩子快乐教育呢?

其实赫伯特·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跟我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非常相似的。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个体与差异的人,作为老师应该关爱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对孩子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家长也是同样的道理,明确孩子的心理,根据孩子的特征,慢慢引导孩子,朝着快乐教育的方向前进!

1.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孩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作为老师应该把孩子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注意孩子的主体需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来开展教育工作,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作为家长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确实是一张白纸,但是随着他们的成长发育,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与需求,比如选择才艺班的时候,家长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学美术还是音乐,按照孩子的喜好进行,但是需要注意,此时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可能会朝令夕改,家长一定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就得坚持下去,慢慢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千万不要对孩子打骂训斥,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才艺,也不要让孩子太随心所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一般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具体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和个体差异性

①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阶段性是指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这两者可以放在一起来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有自己的发展顺序,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按照孩子的需求与发展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千万不要对孩子“揠苗助长”。比如孩子大动作的发展,他们一般遵循“三翻六坐七牙八爬”的规律,如果在孩子三个月刚学会翻身的时候,非得强迫孩子爬行或者行走,根本就不现实的,强行为之只会伤害孩子。

②不均衡性主要是指孩子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比如孩子的智力发育。研究表明,从出生到1岁是孩子智力发育的最快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以每天1000毫克的速度增长,孩子1岁的时候,他们的大脑比刚出生时增长了175%多,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孩子智力发育的爆炸式增长期。除了智力发育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孩子的身高体重,孩子的语言发育等等。建议父母和老师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尽量抓住关键期或者最佳期,及时的对孩子实施教育。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③互补性主要是要求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因材施教。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孩子也不例外,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特长,体育非常棒,画画的特别好,会多种乐器……总而言之,父母和老师应该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④个体差异性主要是指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同样6个月的孩子,有的孩子刚出牙,有的已经出了四颗牙,有的却一颗都没有,差别还是挺大的,不过实属正常,家长不需要太担心;再比如男孩跟女孩,他们的心理发育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孩都比较“早熟”一些。对于这个问题,也需要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因材施教!

⑤孩子是发展的人,这句话意味着孩子不成熟,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理解孩子的不足,允许孩子犯错误,但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应该及时指正,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3.孩子是具有个体和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还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能单单以分数论英雄,更应该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作为父母和老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增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展孩子的主动精神,让孩子爱上学习,愿意学习!

所以说,面对孩子寒假是报补习班还是随心所欲的玩耍,聪明的父母可以这么做——适量的报个孩子最需要的补习班或者特长班,时间不要太久,给孩子留出玩耍的时间,劳逸结合,学习之余带孩子外出玩耍,看个电影,放松一些心情!

清华教授的愤慨: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总而言之,快乐教育既不是不教育,也不是“揠苗助长”的超前教育,而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作为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生长规律,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