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南东川节度使

 川渝客 2020-01-22


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为东川、西川,各置节度使。东川节度使旧称剑南东川节度使,简称东川节度使。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梓州(今四川三台),辖区在今四川盆地中东部,大致包括今三台、中江、安岳、遂宁、重庆等。

757年,剑南东川节度使领有梓州、遂州、绵州、剑州、龙州、普州、陵州、泸州、荣州、资州、简州、阆州。

759年增加昌州、渝州、合州。

764年和西川合并。

767年再分东西川,开始治遂州,为东川都防御观察使,兼静戎军使。后来恢复东川节度使,治梓州。

771年—775年一度罢昌州。

784年阆州归山南西道节度使。

809年,资州、简州归西川节度使。长期领有梓州、遂州、绵州、普州、陵州、泸州、荣州、剑州、龙州、昌州、渝州、合州。相当于今天四川盆地中部涪江流域以西,沱江下游流域以东,和剑阁县、青川县。

888年龙州归威戎军节度使。

891年剑州归龙剑节度使。

897年遂州、泸州、昌州、渝州归武信军节度使。

唐朝末年被王建兼并。

前蜀改为天贞军节度使。

910年改武德军节度使。

剑南东川历任节度使

严武(乾元年间)

李奂(761年)

郝某(762年)

章彝(763年—764年)

张献诚(766年)

杜济(766年—767年)

鲜于叔明(768年—786年)

王叔邕(786年—802年)

李康(802年—806年)

韦丹(805年—806年)(未赴任)

高崇文(806年)

严砺(806年—809年)

潘孟阳(809年—813年)

卢坦(813年—817年)

李逢吉(817年—820年)

王涯(820年—823年)

李绛(823年—825年)

郭钊(825年—829年)

刘遵古(830年—832年)

杨嗣复(833年—835年)

冯宿(835年—836年)

杨汝士(836年—839年)

郑复(839年—841年)

归融(841年—842年)

卢弘宣(843年—844年)

卢商(844年—845年)

杜悰(845年—848年)

周墀(849年—851年)

柳仲郢(851年—855年)

韦有翼(855年—858年)

崔慎由(858年—?)

严某,中丞(咸通初年)

薛耽(862年)

高璩(862年—865年)

王承业(865年)

独孤云(866年—870年)

颜庆复(870年—871年)

崔充(872年—875年)

吴行鲁(875年—877年)

李璧(877年—878年)

王讽(王沨)(878年—879年)

杨师立(880年—884年)

高仁厚(884年—886年)

顾彦朗(887年—891年)

顾彦晖(891年—897年)

李茂贞(896年)(未赴任)

刘崇望(898年)(未赴任)

王宗涤(897年—901年)

王宗裕(901年—904年)

王宗佶(904年—907年)

天贞军节度使(前蜀)

王宗裕(908年—910年)

剑南东川节度使(前蜀)

王宗裕(910年—912年)

武德军节度使(前蜀)

王宗播(919年)

徐延琼(919年—924年)

宋光葆(924年—925年)

剑南东川节度使(后唐)

董璋(925年—930年)

武德军节度使(后蜀)

孟昶(934年)

赵廷隐(936年—947年)

李昊(941年)

王处回(948年)

郭延钧(952年)

李廷珪(965年)

历史上风水最差的城市!谁做老大谁倒霉

扯扯历史 2018-03-02

今天我们跟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最邪门的城市,在历史上,谁在这里当老大,谁就倒霉。

这个城市是哪里呢?梓州!

我们以唐朝为例。

在历史上唐朝时,这里是剑南道,因为位于剑门关以南。剑南道的大佬叫剑南节度使,到了安史之乱后,分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你可以简单的理解西川就是成都,东川就是梓州。

梓州在哪呢?四川三台县,在今天的锦阳市,管的地方包括现在的重庆。

那为什么东川的历史大佬们倒霉呢?

我们随便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杨师立。

杨师立是东川节度使,他这个节度使怎么来的呢?

打马球来的,当时的皇帝是唐僖宗,年纪轻不懂事,喜欢打马球,重用太监为田令孜。

适时黄巢起义,皇帝啥都不知道,但田令孜知道的,明白起义军可能会打到长安来,到时就得跑路,那就得有后路,他想了一下,准备让自己的亲信杨师立担任东川节度使,自己大哥陈敬瑄任西川节度使。

为了安排职位,组织了一场比赛,第一名得到最富的西川,剩下的得东川、山南西道这些,历史上杨师立就被立为了东川节度使。

他的结局如何呢?后面历史上,黄巢果然打进了长安,皇帝跑了。

而杨师立却有点不记师恩,对田令孜把控皇帝不满,据东川叛乱,最后被田令孜派出的大将高仁厚打败,杨师立走投无路,自杀而死。

杨师立全家被抓到成都,杨师立的儿子被订在城墙上,陈敬瑄的儿子来看老友,杨师立之死说了一句话:我的事马上就轮到你们了。

这个话后面应验了,接任东川节度使的大佬就是高仁厚啦。

这个人历史上确实仁厚,打仗也厉害,但官场就差了点,他帮助陈敬瑄打败杨师立之后,被陈敬瑄任为东川节度使,但很快怕他造反,于是弄死了他。这个高仁厚跟大诗人高适,也就是跟李白杜甫组TFBOY的那位是同宗。后面还有一位姓高的。我们下面再聊。

接下来,再聊历史上陈敬瑄的死,陈敬瑄是田令孜的哥哥,可等黄巢被太原的军阀李克用打出长安后,皇帝回了长安,开始疏远田令孜,知道天下大乱都是这太监害的啊。

那陈敬瑄就也成为打击对象,前来对付他的是大将王建。

王建历史上是河南舞阳人,人称贼王八,小时候偷牛的。但是人很聪明,他到成都就把陈敬瑄打败了,陈敬瑄败了之后,知道自己必死,在腰带里藏了毒药,但行刑前,突然发现药没了。停了药只好被斩,当年杨师立之子的话应验了。

且说下一位历史上的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他是跟王建合作打陈敬瑄的。顾彦朗死后由其弟顾彦晖接任。

这位就完犊子,是个洁癖重症患者,总是嫌人家身上有臭味,跟大家聊天,总是嫌弃别人,甚至对王建也不尊敬,那当然就搞不过王建,最终城中仍有七万之众,但已经没信心了,召集众将大醉一场自杀。所以,不要太讲卫生,太讲卫生影响寿命。

接下来的东川节度使王宗涤,是历史上王建的养子,原名华洪,有勇有谋,但他受到了王建的猜忌,因为王建装修在成都的房子,在外面涮红漆。当地百姓称这画红楼。他一听,这不是华洪楼嘛,难道我是替华洪装修,于是把王宗涤给害死了。

所以,东川节度使是个高危职位,一去就必死无疑,为什么呢?

这是历史上东川跟西川的结构造成的,这两地合为巴蜀之地,到了动乱时期,这里总会有一个大佬的,但从军事上说,一直是西川压制东川,也就是说成都战略地位比东川,也就是今天的重庆要高很多。

那西川搞事的,往往会割据成王,比如王建,就是历史上前蜀开国皇帝。而东川节度使就自然成为西川节度使往上爬的垫脚石。

东川节度使原驻遂州

有人说,唐末,在遂州设的武信军节度使,管辖了遂(遂宁)、昌(大足)、合(合川)、渝(重庆)、泸(泸州)五州,为遂宁管辖范围最大的时期。

其实不然,遂宁管辖最大的时期乃是唐朝中期,作为东川节度使驻地,管辖整个东川。

剑南分东、西二川,始于至德二年(见《旧唐书·地理志四》、《新唐书·方镇表四》、《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后至广德二年又合为一道(见《新唐书·方镇表四》、《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旧唐书·地理志四》)到大历元年又分为二道(见《新唐书·方镇表四》、《旧唐书·代宗本纪》及《张献诚传》载是年二月张献诚任剑南东川节度观察使。由此可见,剑南东西两川,分而又合,合而复分,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因而东川治所也是随之而变动。

《唐会要》卷七八《节度使》则言:“大历二年正月二十日,又分为两川,至今不改”。《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亦同)。

《资治通鉴》:“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大历二年(丁未,公元七六七年)壬申,分剑南置东川观察使,镇遂州。”

秋,七月,丙寅,以旰为西川节度使,杜济为东川节度使。

北宋谢瑾的《遂州广利禅寺善济塔记》:“克幽禅师,本唐大历人,得法于益州无相禅师,东川节度使杜公仰其道业,恳请演法于此,正元初入寂,建塔于寺庭之西,遭会昌毁灭,……相国琅铘公掘寻灵迹,得钩锁骨如紫金,此皆观音大士化身复为建塔,立殿其侧。”大历二年(767年),东川节度使杜济、恭迎克幽去遂宁广德寺讲经说法,遂居此寺,学徒云集,大历十年,赐名克幽禅师。

《旧唐书·李叔明传》记载:“(李叔明)出为邛州刺史。寻拜东川节度、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新唐书》所记略同。可知李叔明初拜东川节度使并兼遂州刺史,则其治所当在遂州,因按唐代惯例“大率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皆兼所治州刺史”(《新唐书》卷四九下《百官志下》“都督府”条注)。

而据《旧唐书》本传所记载,李氏为东川节度“近二十年”,于贞元二年(786年)离任,其后任东川节度者方才兼梓州刺史一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