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片,是真还是假?

 聋叟 2020-01-22

声明:凡是对照片中物像元素进行过增加、删减、移动、或合成等后期处理的,并不在此话题议论范畴中。

一种说法:原始记录的才是真实的

一同行驴友在结束旅行后看了我的照片问,是不是照片经过了处理。我问为何,他说与他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甚至同一构图拍摄到的照片不一样。他坚持认为为了追求场景的真实,他不会对照片影像进行任何的后期处理,以追求景象的原汁原味。

这位驴友的观点是,相机原始的记录才是真实的。

图1a是本博主在一次匆匆行程中拍摄到的没有经过所谓后期处理的原片,相信大多数人在中午的时候拍摄到的照片有类似之感觉,绿油油蓝盈盈的大地却是灰蒙蒙的一片。

照片,是真还是假?

图1a 数码相机拍摄的“原图”

然而,我们“看到”的场景(色彩)更接近以下图1b的景象,但这张照片的的确确是经过后期色调影调的调整:

照片,是真还是假?

图1b 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知道照片是光线经过镜头成像在能对光产生反应的材料(如胶片、CCD)上形成“图像”,光透过镜头时会发生影调、色彩等变化(如衰减、衍射等物理现象),透镜本身也会使物体的形状在成像时发生变形,这样一来成像对景象的“真实”反应就有了偏差。不同的感光材料对光线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如对同一景物拍摄时,使用柯达胶卷偏暖色,富士胶卷却偏冷色,也就是说同一真实景物却会得不一样的照片,那么原始的胶片记录的真实性也值得争论了。

再来看一组照片(照片借助于我的摄影网友雪峰,在此表示感谢)。通常我们在日落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如图2a的情景,既能看到美丽迷人的晚霞,也能看到郁郁葱葱的稻田:

照片,是真还是假?

图2a 傍晚时分人的肉眼看到的景象

然而,当你拿起相机拍摄的时候,无论你怎样改变你的曝光量,你很难拍到上图那样的正常视觉照片。大多数情形下,你会发现照片要不拍下层次清晰色彩绚丽的云彩时,地面的景象却是一片漆黑(图2b);要不就是地清晰了,云彩却不见了(图2c)。

照片,是真还是假?

图2b 相机对天空准确还原曝光得到的影像

照片,是真还是假?

图2c 相机对地面准确还原曝光得到的影像

图2b、2c是“相机”拍摄原始的照片,而图2a是通过2b、2c后期合成处理产生的。也就是说,它是一张人为制造出来的。这就奇怪了,按理说图2a更接近于我们视觉看到的真实场景,但的的确确算一张经过后期合成的“假照片”,而后两张“真照片”却远离我们场景的真实状态。

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感光和成像材料对于光线的“再现”能力与我们人眼视网膜对光线的再现能力的差异。一些我们看到的光线(景象),相机未必能记录下来;另一我们看不到的,相机却能记录,如红外照片,X光照片。

一直被闹得沸沸扬扬的“飞棍”之谜,也是一种通过影像(确切来说是电视视频)发现的,我无意去争论证实飞棍存在的真实性,但是,佳友在线摄影人ZCZ,的的确确用他的摄影机以及他对影像的深睿的理解,把昆虫轻而易举的拍成了神秘的飞棍。真实的是昆虫,但影像显示出那是飞棍!(有兴趣者可搜索飞棍和ZCZ的主题)

这下原始照片对真实的判定标准出现了疑惑了!

另一种说法,人眼看到的才是真实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的科学研究不在此观点内)

一张微风轻佛碧波涟漪的泸沽湖里格半岛在傍晚的照片,让我的同行者彻底否定了照相机技术的真实性的存在,因为他的相机加上我的三台相机拍摄的同一场景所得到的影像都各不一样,也完全与他看到的不一样。

他的结论是:相机拍摄的照片是假的,人看到的才是真实的!

借助佳友在线摄影人ZCZ的两张照片(图3),赌神周润发高超的玩牌技艺相信记忆犹新,松散的纸牌在空中划出曲线仿佛赋予纸牌灵性,听从他的调遣(如图3中右边情形):

照片,是真还是假?

图3 相机能凝固也能延迟运动的物体影像

然而当你用相机拍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纸牌没有了神韵——被凝固为静止不动纸牌(如图3中左边的情形)。原因很简单,照相机只要了几十几百分之一秒,甚至千分之一秒种去“看”这个运动的景象;而我们人的视网膜却能将几个甚至几十个百分之一秒的景象“合成”出我们的视觉感受。

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在我们的现实中,人的眼睛能看到以下图4这样的场景吗?一部分人是清晰的而另一部分人(尤其是运动)却是模糊的,恐怕不会有,除非他有视觉的特异功能或者视觉障碍。

照片,是真还是假?

图4a 涌动的地铁系列之一

照片,是真还是假?

图2b 涌动的地铁系列之一

照片,是真还是假?

图4c 涌动的地铁系列之一

需要申明的是,上述图4三张照片都是相机的原始拍摄照片,照片中模糊的影像并不是通过任何软件的处理来产生的(常说的PS)。实际上,这几张照片是采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或拍摄时移动相机来拍摄,相机在同一个底片(CCD)下记录了快门打开的这一时间段内景象运动过的轨迹,或者说相机“合成”这一时间段内景象。

哦嚯!问题来了——看到的是真实这个标准又受到了怀疑。

第三种说法:我的说法

下课后,一学生追上我答疑:老师,本来还觉得我对照片的真和假的判断是比较明确的,您这一课却让我更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了。

我答道,你已经搞懂了!

(2008-03-15 16:17:30发表于网银博客,2020.1.22重新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