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世现实主义代表丨方力钧新作

 WQ_AI_LYS_999 2020-01-22
方力钧
1963 生于河北邯郸
1989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3 年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8 年接任宋庄美术馆馆长
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无题

2019 布面油画

80×100cm

2013-2016

木刻版画

122x163cm

2016


2016秋

布面油画

180 x 140 cm

2016

方力钧一九六三年出生于河北邯郸,一九八九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迁到北京圆明园,成为九十年代初期实验艺术集中地「圆明园艺术家村」的一员。当年作品中出现的光头青年成为「玩世现实主义」的标志象征,广被国际评论界关注。之后的作品主题一直围绕着社会批判的角度。一九九三年,方力钧参展《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国际巡回展,是展览中最年轻的艺术家之一。现居北京创作。

方力钧于国内外举办个展四十余次,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他的作品被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法国庞比度国家艺术中心、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美术馆、印度尼西亚CP基金会、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以及其他重要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

2013-2016

木刻版画 

122x163cm 

2016年


2016秋

180 x 140 cm

2016

2019年春

布面油画

40×50厘米

2019

2015-2018.11.29

60×50cm

2018

2004-2006, 2006.10.07-2006.10.31


方力钧作为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它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其中尤以方力钧自1988年以来一系列作品所创造的“光头泼皮”的形象,成为一种经典的语符,标志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或者更广义 地说它标志了当代人的一种人文和心理的感觉,也许,无论东、西方,当代知识分子都变得有点泼皮了,因为,面对今天的世界,我们越来越感到无可奈何,而且我们已经无法象卡夫卡和杰克梅蒂时期那样,感受到环境的压迫,揭示荒诞的存在以宣泄内心的压抑,并标明自己的独立意志。而今天我们几乎分不清我们与环境的界限,我们以为自己的独立,也许正是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嘲笑这个世界,也许正是嘲笑自己,我们不得不变得泼皮。 

2014-2015

布面油画

400x720cm

2015

2002.2.15

布面丙烯
78.2 x 178cm
2002

2017年

木刻版画

60 x 80cm

2005.12.31, 2006.10.07-2006.10.31

2005.5.5

2006.10.07-2006.10.31

方力钧在日内瓦阿里亚纳博物馆的“禁区”

素描

纸上铅笔

80×120cm

1989-1990


无标题

120 * 270cm

2004-12


布面油画

50.0 x 60.0cm

乡恋(之二)

纸上水粉

60.2×60.2cm

1984年


2016年至2017年

布面油画

60.0 x 50.0cm

2017


130 x 91厘米

布面油画


2007年

布面油画

360×750厘米

 2006

840×560×32cm

铜、金箔、钢条、铁板

方力钧的绘画图式符号来源于自身及大众,他将人物肖像符号化,以“光头”形象为代表,加上泼皮、调侃的绘画艺术形式展现在他的作品中。好的绘画作品离不开有意味的观看方式,方力钧常在平视、仰视和向心式的构图中转换,以此来表达其绘画作品背后的平凡社会“小人物”的无奈心理。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色彩能够最直接地体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者的心理,方力钧的色彩理念在受到中国本土艺术环境和西方波普艺术的影响下,注重其作品中色彩的大众性和强烈的对比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英子


2014年

122 x163厘米


2014-1

175 cm×400 cm

 2014


2014春夏

绘画,布面油画

140 x 180cm

2013春夏

布面油画

200 x 250厘米

2013

2007–2008

布面油画

400 x 880cm

2013

布面油画

131 x 161厘米

2013

2014-2

180 cm×250 cm

2014年

2014-3

250 cm×360 cm

2014年


2014-4

140 cm×180 cm

2014年

2013

160cm×130cm

2013年

2016

木刻版画

 244x366cm

2016

石版画

76 x 112cm

2017

木刻版画

 488x852cm

2017年


1993.4

布面油画

180×230cm

2002年

布面油画
270 x 120cm
2002



2013 – 2017夏

布面油画

30 x 40 cm

2017

2013 – 2017

40 x 50 cm
2017

2013 - 2017

40 x 30 cm

2017

2014 – 2017

布面油画

50 x 40 cm

2017

无题,2007

平版画

56×76厘米

兴奋

244×366

2016年

方力钧标志性的光头是自我分析的工具,对图象中人物的审视、排列、次序,他不断通过视觉图象去解剖这个社会,同时也在解剖他自己。他的图象世界奇异怪诞,似人非人、似鸟非鸟、似鱼非鱼,有结队的光头男孩,有旋涡状的大气、云彩,亦有长出翅膀作陶醉状飞翔的孩子。这种非现实的空间,超自然想象,无疑寄寓人们一种精神理想,更包含各种自由和梦想。他的作品里面,人的现实世界与神话、童话世界相互交织,以期建构一个美丽新世界。他大胆的想象和哲思有种恰到好处的幽默与狡黠,但所构筑的童话世界的欢乐表象间,呈现出隐含着的种种无奈与伤痛。

无标题,2012年

彩色丝网印刷

48×107cm

2017年

版画

80×60厘米 

2017

老栗游泳

163×130厘米

1998-2003 

2001.1.5

布面丙烯

180 x 250厘米

1998.10

布面丙烯

300 x 200cm

方力钧以图象探索人类及自我在这个时代的生存困境,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的生存现实,进而直面人类的精神危机。当方力钧以新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生存现实、生存处境时,他不仅确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亦建构起自我的一种艺术人生态度和方氏美学体系。

Summer, 2014

布面油画

180×250 cm

Untitled 7, 2016

布面油画

120×150 cm

无题

系列2第10号

1992-1993年
70.1 x 116.4 cm


系列1,第3期

布面油画

1990-1991

80.33厘米x 99.38厘米

无题(人群三联画)

木刻

146.1×243.8厘米

2009



无题,2005

纸上的丝网印刷

55.1×74.2厘米

 2004.1.8

布面油画

110.5 x 140cm
2004

1997.10.1

布面丙烯

46×51 cm

方力钧的创作的基础是基于个人对巨大社会背景下的普遍人性的观察和思考,那种本能地不愿意与社会惯习保持一直的态度一直存在于他的艺术表达中。他表现生命的渺小、琐屑、无聊的状态,不过是有意无意地对隐匿于社会现实背后的普遍意识和一般观念的反抗。从早期绘画作品到新近创作的众多雕塑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到一条属于艺术家特有的线索,那就是艺术家以自我对现实及存在的体认,来描绘最真实的生命存在,其中包括生命的来源与未来。这样,他在不同时期所勾画出来的生命状态就很自然地与历史与社会的语境发生了联系,他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形象——无论是早期的头像还是以后的具有生命寓意的昆虫——来给出人的境况,即便艺术家使用了通俗的形象,也可以传达出对生命虚假意义给予的质疑。在很多情况下,艺术家经历的思想变化和成熟以及对生命的思考都是通过那些普普通通的图像和造型体现出来的,可是在方法和趣味上,正好与人们的习惯形成冲突,所以,无论批评家用什么术语去概括他的艺术,都无法遮蔽艺术家对生命问题的难以摆脱的诘难与美学困惑,这正是方力钧艺术的意义。



1996.4

布面油画

180.5 x 230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