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人物--南五祖

 天地虚怀xia 2020-01-22

道家人物:南五祖
    张紫阳 石泰 薜式 陈楠 白玉蟾
    张紫阳(987-1082)

道家人物--南五祖
道家人物--南五祖



    张紫阳的生平:名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後改名用成(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今浙江临海)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後谪戍岭南。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潜心修炼。曾「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熙宁八年(1075),「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叙丹药之本末。书成後,学者云集而来,成为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晚年「自成都归於故山」,返回江南活动。元丰五年仙逝,享年九十六岁。
    思想: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他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同时,继承陈抟内丹修炼的系统方法,将炼养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张紫阳认为儒、释、道「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主张先修命、後修性,尤其推崇禅宗「明性」境界。《佛祖统记》说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他自己亦声称「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张紫阳认为:「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於幻形」。因此,他将道教炼形气作为修命,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炼神返虚」之境为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於究竟空寂之本源」。
    著作:除《悟真篇》外,尚撰有《金丹四百字》概括内丹法要,解释内丹术语。研究佛经禅话,撰《禅宗诗偈》三十二首。晚年其弟子王叔邦辑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石泰(1022-1158)

道家人物--南五祖


    石泰的生平:石泰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北宋末南宋初常州人。以缝纫为业,自称「素慕真宗,遍游胜境,参传正法,愿以济世为心」。师从张伯端学习金丹大道,著《还元篇》五言绝句八十一首行世,以咏内丹修炼之术。传道於薛道光。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仙逝,世寿一百三十七岁。全真道奉为南五祖之一。
    著作:著《还元篇》、五言绝句八十一首行世。

    薛式(1078-1191)

道家人物--南五祖


    薛式的生平:薛式又名薛道光、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亦有说为陕西鸡足山人。曾出家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据《陕西通志》载: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冬,遇石泰,得授口诀真要。後至京师,弃佛入道,道家名「紫贤真人」。以金丹导养术著称,成为道教南五祖中第三代传人。
    著作:著有《丹髓歌》、《还丹复命篇》、《悟真篇注》传世。

    陈楠(?-1213)




    陈楠的生平:陈楠字南木,号翠虚。南宋时惠州博罗(今广东博罗)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从毗陵禅师薛道光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後又得景霄大雷琅书於黎姆山神人,遂入道。尝以雷法符 驱鬼降魔,济入利物。又常以符水捻土为人治病,时人称为「陈泥丸」。宋徽宗政和年间擢举道录院事,後归隐罗浮山。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自作诗云:「嘉定壬申(1212)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还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除以道法授白玉蟾外,道门高弟还有鞠九思、沙蛰虚等。
    著作:著有《翠虚篇》、《翠虚妙悟全集》、《罗浮翠虚吟》。

    白玉蟾(1194-?)
    白玉蟾的生平: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於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於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後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付嘱。陈楠逝後,白玉蟾游历於罗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於洪州玉隆宫,後又於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此後即隐居著述,致力於传播丹道,正式创建内丹派南宗。卒後封「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生」。
    思想:其道法以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为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掺揉儒家易学、佛教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於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後命,其理论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既纳《易》学以阐丹法,又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於丹道一炉之中。白玉蟾又兼通大洞法 ,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认为雷法与符咒的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为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影响: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於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後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他在云游途中,先後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并且「四方学者,来如牛毛」。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他还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
著作:《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後由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