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兽用中草药方剂与猪病防治应用(七)

 寒江读舟 2020-01-22

二、古典方剂的应用

(六)祛风剂

1.疏散外风

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秦艽、牛膝各10克,细辛5克,茯苓8克,桂心8克,防风、川芎、党参各10克,甘草5克,当归、芍药、干地黄各10克。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200毫升,一起煮取4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解】风寒湿三邪,乘肝肾之虚侵入机体,肝肾位居下焦,腰又为肾腑,故其病重点在腰与后肢。肝肾亏虚为致病的根本原因。方中用熟地滋阴补肾,牛膝补肝肾强腰肢,杜仲补肝肾而壮筋骨,桑寄生补肝肾而除风湿,四药伍之以治本扶正,为主药。独活祛风除湿,细辛祛风散寒,桂枝温经祛寒,秦艽祛风除湿,防风祛风胜湿,五药伍之以治标祛邪,为辅药。党参补中益气,茯苓利湿健脾,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止痛,川芎补血行血,五药伍之取血活风自灭之意,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标本兼治,肝肾具补,风湿痹皆除,见表55。

应用

本方为治疗痹证时久,而正气不足者。以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对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重者,可减地黄、党参。

慢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若痹证属于湿热实证者,非其所宜。

牵正散

【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10克,全蝎(去毒,并生用)12克,酒30毫升。

【用法】将上述药,共研为细末,热酒调服。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斜,口内流涎。

【功用】祛风化痰止痉。

方解】本方为歪嘴风之专剂。方中白附子辛散上行,治头面之风,为主药;僵蚕能入络搜风,又清化轻浮,可上行头面驱风,兼以祛痰,为辅药;全蝎熄风止痉,解毒消肝肿,为佐药。热酒升散,引诸药直达病所,助三药祛风于头面,为使药。诸药合用,力专直入,方简效宏,见表56。

应用

方中白附子药性温燥,适用于风痰阻络而偏于寒性者。以卒然口眼斜,舌淡苔白为证治要点。方中白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本方为治风中经络,口眼斜的常用方剂。若酌加蜈蚣、天麻、地龙等祛风止痉通络之品,可增强疗效。

颜面神经麻痹等属风痰痹阻经络者,均可加减应用。

注意事项】若属气虚血淤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口眼斜者,不宜应用本方。方中的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2.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轧细)各30克,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龟板(捣碎)各15克,生杭芍、川楝子(捣碎)、玄参、天冬各10克,生麦芽、茵陈各6克,甘草5克。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500毫升,一起煮取5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

【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头低脑部热。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解】欲治上实,则镇亢阳,欲治下虚,则养肝肾。故方中用怀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折其亢阳,一补虚,二泻实,有一箭双雕之功,为主药。生龙骨、生牡蛎,皆可平肝潜阳,制虚阳浮越,但生龙骨还长于镇惊收涩,生牡蛎还长于软坚散结;生龟板重镇亢阳,育阴熄风;生赭石重降肝、胃之逆气,缓气血之上冲,治上之实;白芍柔敛肝气,养血平肝;玄参滋阴降火,天冬养阴清热,与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赭石、白芍伍之肝阳得以平降,下虚得以敛补,为辅药;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如用药过于强制,反会引起肝阳更加上升,故以川楝子疏肝理气,生麦芽疏肝和胃,茵陈清肝胆之热,疏理肝胆之郁,天冬玄参滋阴清热,壮水涵木,五药伍之以顺肝胆条达之性,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阴充阳潜,上下无太过不及,气血调顺,内风自熄,诸症可愈,见表57。

应用

本方为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常用方剂。只要辨证为阴亏阳亢,肝风内动者,均可应用。以脑部胀痛,颜面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证治要点。

若痰多者,加胆星以清热化痰;脉重按虚者,加熟地、山萸肉以补益肝肾。

大定风珠 

【组成】生白芍、生龟板、麦冬(连心)、麻仁、阿胶、鳖甲(生)各10克,干地黄、五味子、生牡蛎各15克,甘草(炙)8克,鸡子黄(生)34个。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000毫升,一起煮取400毫升,去渣,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候温3灌服。

【主治】温邪灼伤真阴,引起虚风内动,痉厥抽搐,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

【功用】滋阴养血熄风。

方解】本方所医之证,已影响到下焦肝肾,其部既深又危,草木之品已不济于事,缓不济急,只有用浓浊重补,填阴塞隙,介壳潜阳,以息内风,才能取绝处逢生之功。故方中用鸡子黄、阿胶峻补朋血,直达亏宅,救欲竭之水,立阳之根基,为主药。白芍敛肝补阴,生地滋阴清热,寸冬柔肝养阴,龟板、鳖甲、牡蛎能育阴潜摄上浮之虚阳以迫阳归舍(龟板育阴力较强,且能止血;鳖甲潜阳力胜,能通利血脉,牡蛎潜阳固涩力强,能软坚散结),六药伍之共凑补阴潜阳,平息内风之力,为辅药。五味子酸敛阴气,炙甘草味甘补脾,二药伍之共凑酸甘化阴之功,为佐药。麻仁润燥存阴,为使药,见表58。

应用

本方应用于温病后期。以真阴大亏,虚风内动,而见脉虚弱,舌绛苔少为证治要点。

原书方后云:喘加党参,自汗加龙骨、党参、小麦,悸者加茯神、党参、小麦。盖喘、自汗与悸,三者均为气虚之证,故俱用党参以补气、生津,分别加龙骨、小麦以收涩止汗,茯神以宁心定悸。

注意事项】若阴液虽亏而邪热犹盛者,非其所宜。《温病条辨》说: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汤。

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或10倍山羊角代替,先煎)5克,双钩藤(后入)、霜桑叶、滁菊花、生白芍、茯神木各10克,鲜生地20克,川贝母(去心)12克,淡竹茹(鲜刮,羚羊角先煎代水)15克,生甘草7克。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1000毫升,一起煮取500毫升,去渣,候温灌服。

【主治】热邪传厥阴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方解】方中以羚羊角平肝熄风,清热解毒,双勾藤平肝息风,清热止痉,二药伍之以息热极之风,为主药。肝为风木之脏,遇热则激而上串,上扰目系,故用菊花散热明目,桑叶清肝明目,二药伍之共凑疏散风热之功,为辅药。肝本刚脏而喜柔润,故用生地滋阴生津,白芍养阴柔肝顺其条达之性,贝母清热润肺使其不乘肝木,竹茹清胃中之热,为佐药。茯神宁心安神,甘草缓急而调诸药,为使药,见表59。


应用

本方主治肝经热盛动风病证。以高热,四肢抽搐,脉弦数为证治要点。若热病后期,阴虚风动,而病属虚风者,不宜应用。

若热邪内闭,神智昏迷者,配合紫雪、安宫牛黄丸等清热开窍之剂同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引起的头痛、抽搐等属肝经热盛者,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若热病后期,阴虚风动,而病属虚风者,不宜应用。

(七)理气剂

1.行气

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15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800毫升,一起煮取300毫升,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气郁、血郁、湿郁、热郁、食郁、痰郁等引起脘腹胀痛、嗳气吞酸、饮食不消,呕吐等症。

【功用】行气解郁

【方解】本方虽统治六郁,但以气郁为主,故方中着重行气解郁,因气行则有助于血、火、湿、热等郁滞的消除。因而方中以香附行气解郁消滞,治气郁胸闷脘胀腹满疼痛,为主药;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水谷不化;川芎行气活血,以治血郁诸痛;六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呕吐,饮食不消;栀子清热除烦,治火郁嘈杂吐酸,共为辅药。痰郁多因气、火、湿、热诸郁所致,气行通畅,湿去火清,则痰郁也因之而解,故不另用化痰药物,见表60

2.降气

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15,川当归(去芦)、肉桂(去皮)、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10,甘草(炙)6

【用法】将上述药,加水800毫升,加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片,一起煮取300毫升,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实喘。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病机与方解】本方主为痰湿壅盛,气逆喘咳之证而设。其病在肺肾,上盛下虚,上盛则气高不返,下虚则难纳气归根,故气逆喘咳。方中用苏子降气平喘,前胡降气祛痰,二药伍之以治上盛,为主药。下虚则命门火衰,虚阳上越,故用肉桂引火归源,厚朴纳气归根以治下,为辅药。肾阳虚则不能温化寒水,痰湿自生,故用半夏温化湿痰,生姜散寒止咳,陈皮理气健脾而燥湿化痰,厚朴理气散满,当归养血扶正,为佐药。甘草补脾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则上不盛下不虚,喘咳自然痊愈。见表61

应用

本方主治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证治要点。

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等以增强其降气平喘之力;兼有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党参等以益气。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肺气壅实者,可加减用之。

注意事项方中药多温燥,对肺肾阴虚的喘咳,或肺热痰喘,均不宜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