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兽用中草药方剂与猪病防治应用(十五)

 寒江读舟 2020-01-22

三、中兽医防治猪病的基本法则

(一)兽医中草药的四大治则

中兽医药的“治则”理论,在临床实践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治则,也就是治疗的原则与法则,包含有很多具体内容。首先,从总体方面说,治则强调整体观念,讲究辨证论(一作施)治。所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境界,从而恢复身体健康。正治与反治以及治标与治本,也是治则的重要总则。从具体方面说上述的各种药效,大部分均属治则的范畴。

中兽医药的基本理论研究,从50年代起先出现经络、脏象这两大高潮,到70年代就逐渐转入治则研究的高潮。有关这方面的成果很多,兹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这四大治则为主,简介如下。

1.通里攻下

通里攻下法的被重视,比较起来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通里攻下的基本作用是泻下。按其作用的强弱,习惯上分为攻下、润下和峻下逐水三类;如按其药性的寒热温凉,又可分为寒下与温下两类。攻下,不仅通便,而且兼及其他病机,如食、痰、水、瘀、虫、毒等。现结合近代的研究,将之分为以下3类:

①刺激性泻下  由于药物的某些化学成分,通过对肠壁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反射性地引起肠液分泌和肠管运动的增剧,因而引起泻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药物是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生首乌、芦荟、番泻叶等。此外如巴豆、牵牛子、甘遂、京大戟、商陆、苦楝根、槟榔、芫花、续随子、乌桕根皮等也具有泻下作用。

②容积性泻下  这类药并不如上述的以化学作用为主,而是以物理的、机械性作用为主。例如芒硝,含硫酸钠达97%左右,又易溶于水而不易为肠壁所吸收,所以内服后在肠管内造成高渗盐溶液,形成高渗透压,保持了大量的水分,肠管被机械性的扩张,引起分泌增多、蠕动增强。当然,盐类对肠黏膜也有轻微的化学刺激作用。此外,胖大海的种皮含胶素,吸水性极强,车前子、知母、天冬等均含多量黏液,内服后吸水膨胀,均有缓和的容积性轻泻作用。

③润滑性泻下  润下药多为植物,尤其是种子与果实,富含脂肪油,内服后不易吸收,附在肠壁及粪块表面,起润滑作用,易于排便。此外,脂肪油一方面可阻碍肠壁对水分的吸收;另一方面遇碱性肠液可产生脂肪酸,对肠壁也有缓和的化学刺激作用。润下药很多,如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蓖麻子、桃仁、杏仁、瓜蒌仁、牛蒡子、葶苈子、苏子、松子、胡麻仁、胡桃肉、冬葵子、冬瓜子、南瓜子、榧子等。蜂蜜亦属此类。

实验证明相当于大黄1克/千克的芒硝量为3.5克/千克,巴豆量为0.077克/千克。适当量(约临床大黄习惯用量的1/10左右)的甘遂,可产生泻下作用,增加剂量不能按比例增加泻下;相反酌情减少剂量也不能按比例减弱;所以,其作用不呈线性关系。

近年来,对通里攻下法的研究,许多是研究复方的,以大承气汤为例,实验观察到大承气汤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肠壁的纵肌和环肌的收缩增强,另一方面则肠腔内容积大量增加,综合地使原来安静的肠管立即开始蠕动。在肠套叠的情况下,每可使套叠迅速还纳,恢复正常。用肠管内充盈炭粉的实验方法,可以观察到大黄、甘遂、巴豆等可以在短期内推动肠内容物前进;而芒硝不但做不到这一点,并因肠内液体的增加而胀满。所以,凡肠胀积液多之肠梗阻,宜重用大黄、甘遂,少用或不用芒硝。大黄虽有将军之别号,对肠管张力实有双向作用。当然,泻下是通里攻下法的主要作用,符合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但是,它不是通里攻下法的唯一内容,以下6点也是很重要的。

①改善肠道血流  通里攻下药可以扩张血管,增加游离肠襻的血流量,增加血氧供应,并可改变肠内细菌学状态及促使肠内腐败物质分解。改善肠道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腹胀渗出物的吸收及白细胞渗出。从而为消除腹腔炎症创造有利条件,对预防手术后腹腔内黏连也能起一定作用。

②抑菌作用  许多泻下药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抗感染的作用。如大黄、大戟、芫花、番泻叶、巴豆、商陆、芦荟等。所以,对于传染性疾病和消化系的严重感染,它的作用就更显突出了。大黄可抑制多种细菌,包括真菌与病毒。

③驱虫作用  泻下药中不少兼有驱虫作用的。如大黄、牵牛子、芦荟、巴豆、乌桕根皮等;而驱虫药中也有不少兼泻下作用的,如苦楝根皮、使君子、槟榔、榧子、南瓜子。

④利胆作用  大黄复方胆道排石汤有很强的利胆作用,胆汁可以增加3-27倍;又能显著降低奥狄氏括约肌的紧张性和促进胆囊收缩。通过正交实验,发现方内的大黄、白芍利胆作用最大。

⑤利尿作用  峻下逐水药,多具通利大小便作用,如商陆、芫花、牵牛子、乌桕等。即以大黄来说,利尿作用亦较明显,并可增加尿中钠与钾,使pH值上升。

⑥其他实验证明:大黄牡丹汤可以增强机体全身和局部网状内皮系统的防御能力。生大黄在试管内及模拟胃肠道的条件下,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的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当与其苦寒败胃及治胰腺炎有关。泻下药在对胃肠道发生刺激的同时,可以反射地引起盆腔器官充血。大黄所含食用大黄素则有雌激素作用,均与其调经功能有关。实验还证明:大黄素对实验性动物有降压作用,大黄对胆固醇升高的家兔有明显抑制作用。

下法,应掌握一定的禁忌证,切忌“虚虚、实实”。在急性腹膜炎研究中发现:巴豆、芒硝对致死性腹膜炎小鼠有加速死亡作用,大黄则否。可知,对巴豆、芒硝尤当注意。

2.清热解毒

一般人容易把中草药的清热解毒治则太简单地理解为抗菌作用,这是很不全面的。中兽医的实热证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表现。既可由各种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在非感染性疾病中出现,均可用清热解毒法治之。所以,它是以调整机体功能为主的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药物。临床上看来,清热解毒药对一些严重的细菌感染。固不如有针对性的西药,而它本身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中西结合必能提高疗效。

①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许多清热解毒中草药的确具较强的抗病原体的作用,其活性物质与作用机制有些已经明确。例如:黄连能抑制金葡菌的呼吸、核酸合成及多个代谢环节,黄连素还可影响细菌DNA的复制、干扰细菌的繁殖。大蒜辣素可影响菌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黄柏可以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又知:黄连素与连翘挥发油或甘草黄酮甙同用时,其抗菌作用可增强5-10倍。四黄与秦皮、白芍等配伍,也有协同作用,使疗效大增。连翘种子、贯仲等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浓度达1比1~10万。青蒿素对疟原虫有抑杀作用等。然而,我们还应看到:更多的清热解毒药物不能证明有体外的抗菌效应。当然,实验与临床上往往不一致。例如: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异氯原酸,体外抑菌作用并不显著,临床上对化脓性疾病的疗效较好。穿心莲内酯部分体外无抗菌作用,临床疗效较好;而其水溶性黄酮部分,则相反。总之,抗菌作用并非清热解毒药的唯一指标。

②解毒作用  病原微生物的毒素,是造成机体损害与引起各种症状的重要原因。已证明很多清热解毒中草药具有明显的解毒作用,如黄芩及黄芩甙、黄连及小檗碱、元参、地锦草及千金藤素等。临床上在急性感染中可见到毒血症的症状迅速改善,可能与之有关。其他如金荞麦对金葡菌的凝固酶、溶血毒素及绿脓杆菌内毒素有对口作用,对肺脓疡有卓效;黄连、知母等药在无抑菌作用浓度时,即可明显抑制金葡菌凝固酶的形成,减弱其毒力。

③解热作用  因为热为热证的主症,而大部分清热解毒中草药均有解热作用。例如:水牛角、黄羊角、山羊角、牛黄、黄连、黄芩、银花、连翘、大青叶、石膏、知母、元参、紫草、穿心莲等。解热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并不伴发汗可知与解表及西药的解热镇痛剂不同。

④抗炎作用  急性炎症的主要表现为热证,许多清热解毒药确具抑制炎症发展,加速炎症消退的作用。例如:银花、黄连、黄柏、秦皮、牛黄、射干、大青叶、穿心莲、紫草、龙胆草等。其特点与调整机体生理功能、提高内源性皮质激素的水平有关,故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少。连翘自古认为是疮家圣药,现知它能抑制炎性渗出,而对增生则无影响,即在抗炎的同时对机体炎性屏障的形成无影响(银花则有影响),确对局部炎症十分有利。

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如生地、玄参、水牛角、白毛夏枯草等能提升外周血液的白细胞数,黄芩、黄连、小檗碱、银花、大青叶,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等可以增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广豆根、白花蛇舌草、小檗碱等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千金藤素能促进抗体生成等。但对一些以“热证”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清热解毒药的作用又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如黄芩甙、黄芩素、龙胆草、黄连、丹皮等。其中,以黄芩为最突出,可抑制变态反应中肥大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

⑥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皮质激素对感染具有非特异性的维持机体抗病力的作用。而某些清热解毒中草药也有类似效果。如水牛角、山豆根、白花蛇舌草、秦皮、小檗碱、穿心莲等。但这些药本身并无皮质激素样作用。有人用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脂作研究,对实验动物因蛋清、巴豆油所致之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动物去肾上腺后其作用消失。

⑦其他清热解毒药有的能对抗多种原因引起的损害,并促进受损组织的恢复,如连翘、黄芩、栀子、蒲公英等;有的能使腹腔炎性渗出物减少,有的还能提高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因而可治腹膜炎,如连翘;有的具镇静或抗惊厥作用,如牛黄、栀子、龙胆草;有的具降压作用,如丹皮、野菊花,有的具强心作用如生地,有的可用以止血,如生地、水牛角、银花。从中毒观点,肿瘤与一些生物毒(蛇咬伤)也多与热毒有关,所以也多用清热解毒药。治肿瘤如半枝莲、夏枯草、山豆根、青黛、花粉等;治毒蛇咬伤如龙胆草、半边莲、阴地蕨、车前草、羊乳、小檗等。

3.活血化瘀

瘀血是中兽医临床上的重要病机,牵涉到内外产许多科的很大一部分疾病。近年来,对瘀血的病理学基础与活血化瘀药的作用机制,都取得很大的研究成果。从初步研究总结为:局部缺氧、缺血是中兽医“瘀血”的现代病理学概念之一,活血化瘀药确有改善血循环作用,即促进微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纠正组织缺氧状态,这是最主要、最根本的认识。具体地说,瘀血证多显示全身或局部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如血流量减少,外周血流阻力的增加,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微血管的血流缓慢或停滞、血细胞聚集、血管周围出血或渗血、血管缩窄或闭塞等。此外,还与结缔组织代谢异常、分子生物学调节障碍、免疫功能紊乱及炎症有关。由此基点出发,认为瘀血的病机与局部郁血(如肢端动脉痉挛病)、血栓形成、体内出血、局部水肿、结缔组织的变性与增生、子宫的收缩与弛缓、疼痛、炎症、免疫异常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植物类中草药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丹参、当归、川芎、桂枝、赤芍、桃仁、红花、姜黄、郁金、莪术、三棱、延胡索、牛膝、苏木、乳香、没药、泽兰、蒲黄、三七、茜草根、益母草、虎杖、月季花、皂角刺、血蝎等。活血化瘀中草药含有数十种成分,与活血化瘀有关者也有十多类。例如生物碱、黄酮、香豆精、挥发油、醌类、酚类、单萜甙、多肽、昆虫变态激素等。例如丹参,已发现丹参酮ⅡA磺酸钠、原儿茶醛、丹参素等。

临床实践的初步结果证明活血化瘀治则特别对3大类疾病有一定的疗效;①血管性疾病:如心血管、脑血管、眼底血管、末梢血管等有关疾病;②与结缔组织病变有关的疾患:如烧伤瘢痕、类风湿性关节炎、食道狭窄、手术后肠粘连、慢性子宫炎等;③与免疫异常有关的疾病:如新生儿溶血、过敏性结肠炎等。

活血化瘀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上述病理现象的改善或纠正;当然也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兹分述如下:

(1)纠正循环障碍  许多活血化瘀药能增加外周血管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的能明显对抗去甲肾上腺素所致血管痉挛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活血化瘀治则研究组研究22种活血化瘀药对实验狗股动脉血流量的观察,证明活血化瘀药均能增加血流量和降低血管阻力,其中以破血类药物,如三棱、莪术、刘寄奴、桃仁等对血管壁的直接扩张作用比活血类药物强。活血化瘀药一方面可以增加外周血流量(扩张血管壁),如穿山甲、水蛭、五灵脂等;另一方面对微循环又有调整作用,五灵脂、血蝎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增强吞噬功能,促进炎症状渗出与肿块的吸收;当归、红花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流量,提高机体耐缺氧的能力。实验性微循环紊乱的动物,经用活血化瘀药物后,可见停滞的血液流动,血栓形成减少。实验性急性、慢性气管炎大鼠治疗后亦见缓慢的血流变快,絮状血流开始变成细颗粒状血流,黏胶状血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显示了紊乱的微循环有较明显的好转。现已可用电视录像如实记录动态变化,更加客观地反映药物的改善微循环作用,已观察者有洋金花、川芎、当归、赤芍等。

(2)对血栓形成或血栓溶解有明显影响  在过去研究凝血机制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从内外激荡凝血系统的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认识活血化瘀的本质。现知有延长血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重量,缩小血栓长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浓度,提高血液内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及聚集性等作用。例如:红花具有抗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抗血小板、抗内外凝血系统的作用。

(3)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20种活血化瘀药在同一浓度下在试管内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血活血类药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较强,如当归、芍药、鸡血藤等。对于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的关系,已引起了各方的重视。活血化瘀药(如补阳还五汤、丹参等)可使上述情况改善。还有,红花可使全血凝固时间、血浆复钙时间显著延长。

(4)镇静、镇痛作用  疼痛是瘀血的一个重要症状,所谓“不通则痛”,故镇痛也可以反映活血化瘀药理的一个侧面。用醋酸注射小鼠腹腔后记录其扭体反应次数的方法证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抑制率在25%~50%之间。

(5)调节代谢  如对动物因损伤而引起的负氮平衡得到纠正,氮的分解代谢减低而合成代谢增高,从而有利于创伤的愈合。丹参可降低血脂;郁金可减轻动物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的形成;可见对脂质代谢有影响。至于蒲黄和丹参能减弱高脂血清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则属消除代谢异常的影响。

(6)微生物学研究方面  已知不少活血化瘀药有抗感染作用。例如:川芎抑制痢疾与伤寒杆菌;丹参、赤芍抑制金葡菌与大肠杆菌,丹参、赤芍、川芎抑制病毒等。此外,在免疫功能方面,有的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有的可抑制免疫抗体。

(7)肺部疾患  通过微循环、肺血流图等研究,证实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普遍存在血瘀的现象,可用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

4.扶正固本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它贯穿中兽医学体系的各个方面。在临床上,以阴阳为总纲的“八纲”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兽医辨证施治的重要规律之一。虚证属“精气夺”,指机体阴阳、气血精津和脏腑的亏损,多见于慢性病。

中兽医体系特别重视“内因”,即机体抵抗力对疾病的重要作用。扶正固本治则是从整体出发,调动机体内在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肾在中兽医脏腑体系中有重要作用,所以“补肾”在扶正固本治则中占重要的地位。

①对垂体  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肾上腺皮质是机体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有的扶正固本作用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这一环节的。痰饮丸中肉桂、甘草、白术、干姜的醚提取物,均能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缩,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下降。此外,附子、五加皮、棉花根、黄芪、七叶一支花、五味子、石蒜碱、汉防己甲素等有使实验动物尿内17-羟皮质固醇类增加、血液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作用。这些均说明有些中草药是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以发挥其疗效。

②改善物质代谢  很多扶正固本的中草药可以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对糖、脂质、蛋白质等都有明显影响,如党参、甘草、党参、知母、白术、当归、补中益气汤等。从分子生物学观点看,党参可促进肝细胞的RNA及血清蛋白的合成,补中益气汤与五味子可使血清总蛋白提高,附子、肉桂等补肾药可阻止因可的松引起的肝脾核酸的减低等。现知机体许多疾病的内因,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是代谢控制失调,特别是慢速调节(环核苷酸代谢)的失调。阴虚时,cAMP占优势;阳虚时,cGMP占优势。补阳药(如附子、锁阳、淫羊藿、菟丝子)能提高DNA和RNA的合成率;补阴药(如麦冬、生地、玄参、龟板)能使合成率降至正常。

③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可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白细胞数和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抗体形成,延长抗体存活时间等,例如各种补气、补阳、补阴药(如参芪、桂茸、沙冬之类)。另一方面,又可抑制抗体产生,具有抗过敏和延长移植脏器生长时间的作用,以甘草、黄芩(黄芩甙及黄芩甙元)较明显,其他还有细辛、防己、麻黄、枳实、丹皮等。

④加强机体对外界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  如灵芝、棉花根、附子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橙皮甙有减轻实验性冻伤的作用。丹参、党参、刺五加、芍药、灵芝都可增强小鼠耐缺氧的能力。党参、痰饮丸等都能增强小鼠“抗疲劳”的能力。以放血或窒息使小狗处于垂危状态,如事先注射党参透析液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党参能兴奋延脑中枢,对调节心律有可靠的疗效。甘草、柴胡合剂对于四氯化碳引致的大鼠肝脏损害,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不仅可以使血清转氨酶OPT恢复正常,且能使肝脏细胞的损害明显减轻,使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元趋于正常,并且对实验性肝硬化动物还有降低肝脏胶原蛋白含量、抑制纤维增生的作用。经组织化学研究证明用五味子制剂治疗后使肝小叶坏死区缩小,线粒体、核糖核酸、糖元均有增多,酶的活性增高,认为五味子制剂对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代谢而有助于线粒体的恢复和再生。扶正固本药还可以诱导肝脏“药酶”(肝对药物、毒药等的解毒酶)的产生,增强解毒功能。例如:党参可增强机体对洋地黄,苯胼等中毒的抵抗力,可抗乙醇的抑制作用。

⑤补充营养物质  经分析灵芝糖浆含有氨基酸、水溶性蛋白质等,杞菊地黄丸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糖、蛋白质、脂肪、铁质等,桑葚含葡萄糖、果糖、钙质、维生素A、维生素D等。据报道:生脉可以使动物心肌中糖元及核糖核酸的含量相对增多,从而为缺血性心脏收缩的能源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有些补益药物其实即系普通的营养食品,例如:龙眼肉、大枣、胡桃肉等。

⑥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许多扶正固本中草药(主要是补血药)可以改善造血系统功能。例如:鹿茸、紫河车、阿胶、鸡血藤以及黄芪、熟地、首乌、枸杞等可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党参、丹参、鸡血藤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当归、地黄、龙眼肉、山萸肉、红枣可升高血小板。对肿瘤的化学治疗,多属免疫抑制剂,故多辅以扶正固本的中草药,以取得良好疗效。

⑦适应原样作用  一般合成药物的药理作用,都只有一个方向。降压药不会升压,升压药不会降压。可是,许多扶正固本中草药及其制剂具有与一般合成药不同的药理特点,它具有双方向性的药理作用,即能调节紊乱的脏腑功能,使其趋于正常。例如:党参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而使低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能使家兔皮下注射牛奶引致的白细胞增多往下降,又可使动物因苯中毒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往上升;它可防止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OTH)引起的肾上腺肥大,也可防止因皮质素引起的肾上腺萎缩。有人把党参这种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肪御能力的作用称为“适应原样”作用,即可以向着有利于机体的方向发展,是双向调节的一种形式。

适应原样作用,国外又称天平效应与促正常化剂。这类药物多数为天然药物,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无论病理机制是亢进还是低下,它都能适应机体需要,向机体健康的方向进行调节。这与中兽医的:“调其阴阳、以平为期”的思想是十分合拍的。除党参外,其他的补气药(如黄芪、刺五加、袍木、五味子等)、补阳药(附子、肉桂、苁蓉、摇羊藿等)、补阴药(生地、麦冬、元参、龟板)等,都有适应原样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