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每天“强迫”孩子做这3点, 再调皮也会变自律, 助力“开挂”人生

 ShirelyLee001 2020-01-23

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将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网络上非常流行一句话“自律的人才拥有开挂的人生!”而父母能够拥有自律的孩子,也是一大福气!避免了家中上演“陪孩子写作业”、“做事磨磨蹭蹭”、“每天都要拖孩子起床”、“无节制地看电视”、“手机不撒手”等等灾难大片!

自律的根本是自控能力

《儿童情绪心理学》提出将大脑分为3层,最里面是控制生理机能的本能脑,中层是负责悲伤、喜悦、恐惧的情绪脑。最外层是拥有逻辑思维的理智脑!

自律说到底是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管住自己去做该做的事儿,而不被短期的诱惑所吸引。这件事对于成年人来讲都很难,对于孩子更不简单。这是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是情绪脑占主导,理智脑还没有发育完全,直到20岁后才能趋近成熟。所以想要通过讲道理告诉孩子,自律能给他的未来带来多少好处,是讲不通的!但行为习惯却是自律的一种表现,想要培养孩子自律性,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小规范行为。

每天“强迫”孩子做这3点,再调皮也会变自律

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一书中指出,每天强迫自己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当无数个微习惯组成习惯,自然就是自律。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容易养成,也容易实施,人们能从中得到很好的激励。不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也不需要太努力。

每天“强迫”孩子做这3点

一、闲聊

国际著名家庭心理治疗师Miriam Chachamu说:“父母的关注,能够提升儿童的自尊心,缓解个人焦虑。

每天父母要“强迫”孩子跟自己闲聊,睡前一个小时闲聊就不错,不仅孩子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好,还会更加认同自己,有更高的自尊心。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明显在自律性上要高于同龄孩子。父母可以问孩子一天发生什么事情了,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

二、自己早晨按时起床

别小看起床这件小事,如果孩子能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那么孩子首先有时间观念,其次有自理能力。这样独立自主的意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但是有些孩子习惯拖拖拉拉,在最初养成这个习惯的时候,父母要改变方式,不要再叫孩子起床。

使用孩子感兴趣的音乐或者故事叫醒孩子,现在有很多智能音箱都有这样的功能。或者起床后给孩子设置一个他的期待,比如孩子喜欢骑自行车,或者滑轮滑,就可以让孩子提早起半小时,第二天早晨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滑轮滑、骑自行车。或者用好吃的东西吸引孩子起床。如果孩子按时起床后,父母要给予表扬!

三、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从1岁半以后,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做。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通过动手和动脑克服问题,这样有助于增加孩子的信心,同时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有价值,自尊感也更强。孩子在长期动手自理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而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人,更容易成为自律的人。

孩子自己洗脸、洗手、吃饭在宝宝1岁半以后家长就要着重训练。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总是不舍得让孩子做这些事情,结果到了3、4岁,别人家孩子自己能干不少事情了,自家孩子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个时候告诉孩子你要独立就晚了。家长不要觉得孩子不喜欢干活,孩子对于新事物最初都是充满好奇,想要尝试,反而是父母总是阻止导致在孩子内心中形成“我不行”的一个概念,于是依赖父母,无法独立。所以家长要强迫孩子每天做一样自己能做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