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氏物语》遇上《红楼梦》——简析千年来女性的生存困境

 冬天惠铃 2020-01-23
80年代后,改革开放势头正劲,外国文学再一次被我们纳入胸怀。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苑中,反思文学带来五四精神的复苏,人们呼唤理性意识的再度回归,于是把视线再一次投入到已有传统的红学研究上。《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于是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相遇。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一场久别重逢。历来有人将《红楼梦》称为中国的《源氏物语》;《源氏物语》称为日本的《红楼梦》,二者的相似性可见一斑。一千年是一条跨不过的历史长河,横隔在二者中间,可书中的女主们,似乎并没有代沟。


美自然各有千秋,却一样地惊心动魄。不妨看《源氏》中对紫姬的描写:'比身还长三尺的青丝温柔地拂在十二单衣上,轻悄地偎依上来,缠缠绵绵,围绕着身边的七弦琴。回廊上,月光淡淡地照进来,映着她们额发下秀丽的脸──这时候灯火阴阴软软地亮起来了,昏暗而又美丽'——一个温顺静好的美人;再看《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写林妹妹的笔墨:'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真是弱柳扶风,多愁善感;至于我们的宝姐姐——薛宝钗,则是这么一段:'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又第八回中:'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宝姐姐是天生丽质,是端庄娴雅;纵是姣花多艳,唯有牡丹真国色。


女性的美往往承载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而这两本书的结局都是悲剧,女性不是含恨抱憾而殒命;就是求而不得以终老。黑格尔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那么,这三位女子的美是怎样毁灭的呢?

哀歌之始:贵女甘为男性附庸——生存困境之因

紫姬与光源氏的相遇十分动人。源氏在得疟疾去往山中寺庙时,遇见了同继母有着血缘关系的的年幼的紫姬。紫姬本来受祖母养育,而祖母去世后,正当要无依无靠时,光源氏出现了,正如他名字一般,给紫姬带来了,明亮和温暖。'现在她只和这位慈父般的源氏公子亲近,整天地缠着他,源氏公子一进门,首先出来迎接的就是她。她与源氏公子亲昵的说话,投在源氏公子怀抱里,毫不腼腆,也无所顾忌。'这时的紫姬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在她眼里源氏光是除了外祖母以外,唯一能够给她带来温暖的人。她会因为源氏光每天傍晚不在家而感到寂寞,有时甚至会哭泣。但只要源氏光出现在她面前,她又会喜笑颜开。可见她将对祖母的依赖之情转移到了这个男人身上,甚至一刻也不能离开,她的情绪已经开始只为这个男人而波动了,像极了《诗经》中著名的因爱进退失据的无名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再加上紫姬年纪小,性格/格局都在可塑期,源氏光按自己的精心培养与调教,使得她的样子完全出落成了光源氏自己最喜欢的样子,而不是紫姬自己选择的样子,甚至紫姬根本没有机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看见的和听到的都来自于这个男人。同时,当时的社会环境,女子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他们像是养在笼中的金丝雀,活在等待主人光顾中,主人对她们外表的的夸赞就是她们生活的价值。书中描写了紫姬之美后,紧接着来了这么一段'隐隐听到了家臣唱名的声音,她们所爱的男人回来了。于是她们微笑,在帘后露出她们美丽的裙裾。可她们只是配角而已,主角当然是平安王朝最完美的男子源氏。而那个做主角的女人,那个承受了万千宠爱的女人,叫做紫姬。'女性集体都非常顺服地做她们的金丝雀,安静温柔地等待她们的'主人'。这样一种集体意识下,不难理解为什么紫姬意识不到自己的命运的无法把握,甚至为自己被源氏选择而暗自庆幸。她可以嫁给那个创造现在的自己,几乎从小就爱上的,也是唯一见过的适龄的男子。紫姬在和源氏的爱情中,一直处于一种无论物质与精神上都是被施予的一方的角色,她自然是美的,就连这美也是源氏创造的,属于她自己的,真可谓一无所有,不是附庸又是什么呢?


宝钗与宝玉可是有一段佳话——金玉良缘。宝钗一开始是薛家培养来送入皇宫做娘娘的,所以行为举止无有不端,不雅,不淑。后来没选上,便又找了个借口入了贾府借住,原是薛家把目标又对准了宝玉,还制造了金玉良缘这么个噱头。古人迷信,事事图个好兆头,这段佳话,无疑为宝钗与宝玉结缘造势;后来湘云办诗社,为了藏浊,不抢男人风头,枉自放弃赢诗的机会;与大观园姐妹相处时,八面玲珑,熟识人心,连情敌都收服得服服帖帖:无论袭人还是黛玉,位卑还是位高,心机还是清高,都对她的行为无一微词。这是为了嫁给宝玉而蓄力——留得个识大体,善解人意的好印象;心中玲珑,不可能不识察黛玉,宝玉之间的情愫,在贾母瞒天过海,诱骗贾宝玉娶她时,林妹妹因情伤病重时,不阻止,冷眼旁观——达成嫁给宝玉的夙愿。可以看到,她为了皇帝活过;为男性制定的社会潜规则——女子无才便是德活过;为了宝玉活过;为了薛家活过。唯独为了自己,没有做任何一件事,湘云办诗社,她的作诗也赢得夸赞,看出她也是腹有诗书,却放任自己的才会被埋没;拐弯抹角留意宝玉动态,看出她也是暗恋宝玉,却从不表露;从宝玉说她'似杨贵妃体丰怯热'而被她的舌灿若莲地讽地进退不是,看出她也泼辣娇俏,却空得贤名。得非所愿,求而不得,何来自主,所谓附庸,不过如此。

哀歌高潮:贵女自我坚守与挣扎——宿命般的生存困境

先是至情至性的挣扎大观园如果是一座花园,那么黛玉无疑是旁斜逸出的一葩。因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于是对别人的眼光格外敏感,因为敏感,稍一有风吹草动就以'尖酸刻薄'竖起外壳,如此一来有悖于古代女子温顺贤良的模范,真是反骨;如果说从宝钗与人相交时面面俱到,不动声色,那黛玉待人便是嬉笑怒骂,皆形于色,不够圆滑世故,左右逢源,真是反骨;女子无才便是德,却盛负才名,已是才情出众,却锋芒毕露,何不学宝钗守拙?真是反骨;女子贤淑必是像宝钗那样劝诫伴侣考取功名,得龙回首,而黛玉却同宝玉一起将四书五经视为'须眉浊物',一同罔顾禁术《西厢记》的劝淫奔之名,痴迷于它,真是反骨;姻缘本应承父母之命,全因入迷《西厢》,得识情字,便求情郎,私定终生,执迷不悟,真是反骨。事事皆不符合男子为女子订下的行为守则,黛玉为人处世全是自由生长:待紫鹃犹如姐妹,全心全意帮助香菱办诗社,看出她无有尊卑秩序;误会史湘云嘲讽自己,虽是刻薄反击,但转头就忘,从不记仇;都说文人相轻,美人相厌。钗黛二人,才貌皆备,但黛玉却欣赏宝钗之才,也因为宝钗对自己的好意而不畏情敌身份,与其交心。处处反骨,又何尝不是她至情至性的挣扎呢?


再是独立并坚守紫姬也有才,但她的才情是光源氏赋予的,光源氏亲自培养她,紫姬之于源氏,恐怕就是后者的一根肋骨,她长相与源氏求而不得的藤壶女御十分相似,于是承载了源氏少年时最单纯偏执的,无疾而终的迷恋,因而误以为自己被爱;朝夕相处产生的亲情与依赖;又加之光源氏是个世所罕见的贵族男子,能给予一个女人想要的物质,保护,美颜色,因而毫无疑问的,紫姬注定爱上源氏,她是一个求乞者,乞求源氏的偏爱,乞求被庇护。求乞者的姿态必然是顺服的,于是哪怕紫姬嫉妒明石姬,'然而和她交往,并非全无顾忌,却取优雅和爱的态度,外人都看不出来紫夫人用心之周至',强作大度之态,以全源氏体面,可源氏弱水三千情愿溺水,红颜不止一个两个,这样嫉妒而又隐忍的日子还长着呢。源氏并非不知紫姬的嫉妒,可他不是安慰心爱的女孩,也不是就此取次花丛懒回顾,而是觉得紫姬嫉妒的样子'颇有观赏价值'——心爱的女孩不过一个心爱的观赏品,他真的爱她吗,不过是将紫姬作为自己的附庸罢了。黛玉的才情是因幼时为家中独女,一个家中该给长子的最好的教育都给了她;失去双亲后入贾府有外婆疼爱怜惜,是以纵容她的一些乖戾行为——饱览诗书,不然为何一个府中的女子不是藏拙便是真的无才,而她一个人惊才绝艳;因才情而鹤立,因品性而清爽,所以宝玉不但偏爱她还欣赏她,她的才有了延续的支持。可以看到无论是父母,贾母,贾宝玉,对她的爱或怜,或惜,或敬;但绝没有施予的居高临下感,她得到才华,保持才华,发展才华都是顺着自己心意来的,从始至终都是独立且坚守自我的。
然而这样的女子,见性至诚,用情至真,立己至坚,结局却是爱情理想的幻灭,肉体的死去。如此兰因絮果,其因缘何?男权社会贵族制定的固定规则,封建家族男性制定的古板秩序,不容一个不听话反叛的贵族女性的自我觉醒,是其一,女性集体对男性中心的逆来顺受,成为男权话语的帮凶,对女性同类的背叛,是其二。黛玉之死,是女性生存困境的最终结局,是女性的自觉意识的再度沦丧,是外部压迫与内部背叛的必然结果。


哀歌的余音:无论是两百多年前的《红楼梦》还是一千多年前的《源氏物语》,女性始终在男权社会中,没有生存的自我选择权,只能作为其附庸,贵女如此,平民女子光景恐怕更为凄凉。日本从唐代时,学习过各种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何治理方式,以及一些道德观念,中间不到八百年的时光,各有起落,看朱成碧。已是乾隆年间,康乾盛世,为何曹雪芹盛世唱哀音?究其原因,八百年,可转斗移星,却没有改变女性不能自主的生存困境,这是人的自我觉醒何等的停滞?加之明代的王明阳心学,李贽童心说,清袁枚性灵说开人本主义风气之先,女性问题反映地不只是男女平权,更甚至可以上升到阶级平等上去,所以社会也呼唤人本主义,人们对于《红楼梦》中的封建完美女性形象——宝钗,是不认同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对于反叛的林黛玉却人人倾心,似慕神女洛妃;与之相反,古代日本,由于制度落后,而尚无自我自觉意识。所以一千年前的平安时期,人们对《源氏物语》中逆来顺受而美丽的紫姬评价是赞赏的,没有对生存境况的积极争取精神,包括作者紫式部,哪怕是个女性,也受时代,社会和阶级局限。紫姬作为她的作品的最高审美形象也暗示了她对女性生存的态度——作为男性之附庸而生活。女性对自己同类的物化,真是令人心惊地可悲。'山樱若有情,今朝墨色开'这些多情女子的生命,晕染在纸张上,万望读者翻开,做个惜花之人,或只是静静远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