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藏高原家养动物恶劣环境适应遗传机制揭示

 文明世界拼图 2020-01-23

科技日报讯(记者赵汉斌)我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以低氧、低温、强紫外辐射等著称。生活在这里的高原家养动物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并能代代繁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的一项最新研究揭开了谜底。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基因交流在家养动物高原适应中的重要作用,也为高原家养动物品种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信息。

青藏高原家养动物恶劣环境适应遗传机制揭示

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在家养动物高原适应遗传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昆明动物研究所供图)

我国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高原恶劣环境以低氧低为突出。低氧应激严重影响家养动物生产性能,是高原良种引进和推广养殖的瓶颈,而高原家养动物都是未经系统选育和亟待改良提高的原始品种。伴随着人类的迁徙定居,一大批家养动物不仅在这样的环境中世代繁衍,还各自形成了独特鲜明的高原适应特征,为科学家解析生物对高原极端环境快速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吴东东研究团队与云南农业大学苟潇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马月辉研究员等合作,通过构建滇藏线连续海拔家养动物样本库、生理数据库和多组学数据库,并利用各种群体遗传学方法,揭示了藏獒、藏猪、藏绵羊、藏山羊、藏马、藏黄牛等青藏高原家养动物的高原适应性遗传机制,还进一步综合比较分析了遗传机制的个性和共性特征。

他们发现,这些家养动物在基因水平发生显著的趋同进化,尤其是EPAS1基因,它是人类以及多个家养动物适应青藏高原的关键基因。另外,研究人员从这些快速进化基因中,鉴定出一个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旗下的《国家科学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