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 行(46)托莱多大教堂迷人的混合艺术

 泊木沐 2020-01-23

托莱多大教堂是托莱多的地标,反映了这座城市作为西班牙天主教中心的重大历史意义,它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与塞维利亚大教堂、布尔戈斯大教堂一起并称为西班牙三大教堂。

悠久的历史,伟大的建筑,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让这座教堂享有崇高的声誉。

大教堂的正面由三道大门组成,分别称为"地狱之门"、“赦罪之门”、和“审判之门”。

正面左侧是高达92米的哥特式钟楼,上面安放着一口重达18000公斤的大钟,是1753年铸造的,取名为“胖钟”。在附近任何一条街巷取92米钟楼的风景,都会是明信片一般的效果。

另一侧是哥特文艺复兴风格的圆顶。

大教堂并非从里到外自始至终都是同一种建筑风格,它的主体建筑为哥特式风格,内部装饰则吸引了穆德哈尔式的艺术风格,而位于礼拜堂的祭坛又显露出巴洛克文艺复兴风格,可以说这是一座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

托莱多大教堂建于1227至1493年,内部装饰完成于18世纪,它是在一座穆斯林清真寺的原址上建造起来的。之前在6世纪是雷卡多时期的大教堂,早在古罗马时期这里就已经是宗教圣地。

公元646年托莱多主教正式将它纳入天主教之列,然而在穆斯林统治的三个世纪,教堂变成了清真寺,之后又被天主教徒收复。

1085年,尽管阿方索六世保证穆斯林仍可继续使用这座清真寺,但不久协议破裂清真寺遭到彻底破坏。

13世纪时重修为大教堂,国王费尔南多和大主教在1226年放置了第一块石头,随后逐渐完成了教堂里半圆形后殿的15个祭坛,直到1300年十字结构中的中殿建成。之后建造工程又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托莱多大教堂的祭坛被称为是巴洛克的奇迹。祭坛分为五个部分,包含了巜新约》中的场景,雕刻作品不仅精湛细腻,造型生动,而且人物姿态自然,栩栩如生,室内的彩色玻璃窗户大多制作于14至16世纪,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得五彩缤纷,更增加了教堂的神秘色彩。

这里还有许多用透明大理石雕成的神圣雕像在灯光的照耀下好似浮云行空。教堂与主座堂以及周围的小教堂、唱诗班席位、半圆形后殿珍宝馆、绘画馆、钟楼等几部分组成,拥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和艺术作品,称得上是一座精美的艺术馆。

在珍宝馆内陈列了许多金银工艺饰品,其中最有名的一尊是用白银黄金和珍珠镶嵌而成的圣体龛,每年圣体节举行时圣体龛才被搬出户外一次。

教堂内部的庭院回廊曾以精美的壁画而闻名,遗憾的是因保护措施不足,这些壁画目前只遗存了为数不多的一部分,大部分已被氧化腐蚀并且消失,后期整修时只得将墙壁粉刷成白色,令人惋惜。

托莱多大教堂作为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不仅是哥特式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最佳的历史见证。

从左到右依次是"地狱之门"、“赦罪之门”、和“审判之门”,据《托莱多艺术与历史》讲,从赦罪之门进教堂的人都能得到宽恕。

右边圆顶是文艺复兴式建筑。

左边尖顶是哥特式建筑。

有人在这里玩行为艺术。

赦罪之门。

地狱之门、赦罪之门雕刻细节。

赦罪之门雕刻细节。

狮子门。

近距离看大教堂外观,建筑工艺极其细腻考究。

圣台屏。

圣台屏细节。

圣台屏细节。

圣台屏部分细节。

圣台屏部分细节。

圣台屏部分细节。

光孔 。

圣光建筑顶部透光的雕塑群,从建筑学角度看,当今窗透光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设计,但在当时的教堂设计中,把天窗做成完全透光,实在惊叹设计师超越时代的设计理念。在建造这部分的时候大胆的引入了外部光线,营造出了圣光的感觉,穹顶上方阳光照射在圣母像雕塑群上效果非常的惊人,真正让人如同感受到上帝的感召一般。

整个浮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艺术家们认为这个铁栅栏给原本已经美轮美奂的地方增添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建造它的思想来源于信仰,表现它的的手段是艺术,奠定它地位的是历史,这一豪华至极的栅栏最完美最全面的代表了西班牙式栅栏的风格。

回廊。

回廊。

主教厅。历届主教画像。

教堂有主座堂及其周围的小教堂、唱诗班席位、半圆形后殿、珍宝馆、绘画馆、钟楼等几部分。

主座堂及其周围的22个小教堂是整个教堂中装饰最豪华的部分。

在唱诗室内有两座巨大的管风琴,据说现在还可以正常的工作,演奏的时候整个托莱多几乎都能听见它们的共鸣。

管风琴。

绘画馆。

据说当时教会要求画这幅画时承诺给画师卢卡斯·霍尔丹数十个金币,但画完后觉得画面左下的妇女表情不够好,拒绝付款,此事居然还闹上法庭,法庭找来了欧洲众多著名的画师来鉴定这幅画,而鉴定结果,这幅画是一幅真正的杰作,无奈教廷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最后也只是支付了画师极少数的金币不了了之。但画师却因为此画及其诉讼官司而一举成名。

这些可都是拉菲尔、委拉兹开兹、鲁本斯、戈雅、提香、范戴克和格列柯等大师的作品,基督《卸衣图》是最大幅。

据资料介绍,埃尔·格列柯这个时期的作品已急速地开始蜕变了。改掉了一直以来的传统表现手法透视,向着扭曲、非理性的方向发展,不止在于艺术的变化,画家格列柯本人也在很多方面反传统。

身着红衣的基督被黑压压的人群包围着,基督面部显露出奇异的表情,大而明亮的双眼正仰望着天国,他苍白的脸色,乃至求告圣父的双眸,被周围密密麻麻露出狞笑面容的人群衬托得非常突出;在他高大身躯的左侧,站立着身披精美甲胄、神情忧郁的武士,右侧穿绿袍的刽子手,正动手撕扯他的袍子。画面底部,也安排了一组对称的人物,右侧穿着白衣披着黄外衣的男子正往十字架上钉钉子,左侧的两位女子和玛丽亚悲伤地观望着其举动。他将全部激动人心的力量放在挤压的人群上,人群象征着虽然有罪,但也是受难者的人类。基督在被人群挤压的情况下,有着往前推向观画者的感觉,使观画人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了此画的参与者,营造出纵深感。

油画《卸衣图》显露出格列柯对戏剧性的紧张构图及冷色调的爱好。从人物身体变形拉长的倾向及对光、色问题的意识,可以看出埃尔·格列柯的作品从这时期已急速地开始蜕变。然而表现在他绘画中的悲剧力量难以使人了解,格列柯的杰作《卸衣图》也成为一生中屡次发生诉讼事件的第一件作品。

从埃尔·格列柯生平层出不穷、史无前例的诉讼事件,强烈地显示出他倔强的天才气质和自负,不仅在艺术上,在许多方面他都是反传统的。 这幅画由于教会责难埃尔·格列柯对主题的表现不妥,要求埃尔·格列柯重画 ,而埃尔·格列柯表示不同意,也不满于教会对他作品的评价。这件轰动历史的名案,诉讼多年,最后判决是这幅画作不必修改,但埃尔·格列柯只能获得三分之一的酬劳。尽管如此,埃尔·格列柯并不吃亏,因为他把这幅画依样画了十七次,卖给其他的人和教堂,获得了厚利。

“唱诗室”位于主堂中央,唱诗班的两排座椅是西班牙木雕艺术的瑰宝,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下排为哥特式,两种风格水乳交融。上排雕刻《旧约圣经》上的故事,下排木雕座位雕刻54个征服格拉纳达战争故事,在此可以看到过去西班牙的历史。

圣体龛。 在珍宝馆内陈列了许多金银工艺饰品。其中最有名的是这台3米高、180千克重,用白银、黄金和珍珠镶嵌而成的圣体龛。

每年圣体节举行时圣体龛才被搬出户外一次。

圣体龛细节。

圣体龛细节。

圣体龛细节。

团友小董也在此留下“到此一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