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道艰难,易守难攻,为何前后蜀速亡

 川渝客 2020-01-23


新环球军事 2017-12-13

五代十国时期,在今天的四川地区曾经出现过两个短命的小王朝:存在35年的前蜀和历经40年的后蜀。荒唐和巧合的是,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天险庇佑下,后唐出兵70天而灭前蜀,北宋出兵66天而灭后蜀,所费时间相差无几。个中缘由,着实值得玩味。

蜀道天险

宋代的张唐英在《蜀梼杌》中说,“观自古奸雄窃据成都者,皆因中原多故,而闭关恃险以苟偷一时之安”。此话颇有见地。唐末黄巢起义以后,朝廷实已无力控制地方,蜀中局势因此动荡。公元891年,王建取剑南、西川,897年,并东川,唐封其为蜀王。907年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蜀道艰险

前蜀立国,所恃者蜀地天险。巴蜀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围都是崇山峻岭,大多为海拔2000至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巴山脉,与汉中盆地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面是米仓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西面是邛崃山,西北边是龙门山,东北边是大巴山,西南边是大凉山,东南边相望于武陵山。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里就说,“四川介在西偏,重山叠岭,深溪大川,环织境内,自相藩篱。且渝、夔东出,则据吴、楚之上游,利、阆北顾,则连褒斜之要道,威、茂、黎、雅足控西番,马、湖、叙、泸以扼南僰,自昔称险塞焉”。四川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正如李白所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晋元康八年(298年),李特率关中流民入巴、蜀,经过天险剑阁时叹息说,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

唐代诗人李白所说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正道出了蜀地与中原沟通的道路的艰险。关中与巴蜀之间有着秦岭、大巴山、小巴山等天然障碍,其中尤以秦岭最为险峻。在众多蜀道之中,杜佑《通典》载,“(汉中郡)去西京(即长安)取骆谷路六百五十二里,斜谷路九百三十三里,驿路一千二百二十三里”。蜀道上栈道林立,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之说,在栈道上行军危险万分。三国末年,魏将钟会以十八万军队伐蜀,“分从斜谷、骆谷入”。钟会“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于是斩仪”。许仪是曹魏名将“虎痴”许褚的儿子,因治道失误被斩杀。姑且不论钟会是否别有用心,斩杀许仪足见蜀道交通的重要性与危险性。

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蜀地良田千里

蜀地不仅外有崇山峻岭作为天险,内还有“天府之土”足以立国。长江及其支流呈向心状汇入四川盆地底部,东流出川,江河冲积,形成肥沃的平原,适宜农业生产。加之并蜀之后,秦在巴蜀地区苦心经营,筑城邑,兴水利,修栈道,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张若做蜀郡守40年,依照咸阳城的规模布局,建筑了成都城。他设置了管理织锦、冶铁、井盐的机构,对巴蜀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另一位蜀守李冰,则兴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工程,灌溉良田千里,使巴蜀之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从此四川盆地被称为“天府”。《汉书·地理志》也称赞巴、蜀、广汉等地“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另外,四川地多盐井,获利丰饶。到了诸葛亮作《隆中对》之时,四川盆地所在的益州已被认为是“天府之土”“民殷国富”。到了唐代,蜀地在全国地位更加重要,所谓“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

先天不足

王建据有巴蜀后,在十国中率先称帝。但是,这个前蜀政权与日后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权一样,都有一个“先天不足”的问题。

问题来自两个政权统治者的出身。无论王建,还是孟知祥,都不是巴蜀的本地人。王建本许州舞阳人(今属河南),任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刺史,兼并西川陈敬宣的领地而据蜀;后蜀政权为孟知祥所建,孟知祥本邢州人(今属河北),后唐灭前蜀后,孟知祥为四川节度使,后来孟知祥兼并董璋占领的东川而据蜀。

因此,两个政权的军事骨干都是外来军事集团。以王建为例,起家之时,论官不过一刺史,亲军将校亦仅四百人,其部将多为许州人。其中,许州人李简甚至创造了以三千士兵击败陈敬瑄军两万人的奇迹。在连续十余年的征战中,面对拥兵数万或数十万的其他军阀,王建倚仗许州军人集团,几乎从未战败过。夺取四川后,王建以许州军人集团为心腹大吏,充任各军政要职。

前蜀建立初年,由中原人组成的军队之善战与中原王朝军队相比,并不逊色,以致王建本人也发出感叹:“得一、二人如韩信而将之,中原不足平也!”而当开国创业的精兵悍将随着时间老去,四川本土却无法提供类似的兵源。这从唐代后期发生的一件事,可见一斑: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四月,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以蜀兵怯弱,奏遣大将赍牒诣陈、许诸州募壮士,与蜀人相杂,训练用之,得三千人,分为三军,亦戴黄帽,号黄头军”。

其实,这在蜀地历史上的割据政权里是个普遍现象。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顾国力孱弱执意北伐中原,除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原因,《后出师表》里的另外一段话也是重要原因:“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诸葛亮所担心的以巴蜀一地无法补充“纠合四方之精锐”的问题,对于前蜀后蜀自然也是存在的。

偏偏前后蜀的统治者见识远不及诸葛孔明,王建的谋士就说,“陛下雄才大略尚不能得岐陇尺寸之土……愿陛下无以中原为意”。前蜀、后蜀君主大抵安于割据,不思进取,一如顾祖禹所说,“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

难入中原

话说回来,即使前(后)蜀意欲进取中原,也绝非易事。一方面,四川只有两个主要的方向可通往外部。历代据蜀者大抵东守夔门,北据汉中。自夔门东出而达荆襄,荆襄与中原之间尚有大别山、桐柏山相隔;自汉中北出,越秦岭、陇山可达关陇,关陇与中原之间又有崤函(编注: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之险相隔。这样,在巴蜀与中原之间有着双重的阻隔,每一重阻隔都很险要,致使川中势力很难跻身到中原逐鹿的群雄之列。

另一方面,在古代战争中,骑兵依靠迅猛轻捷的特点,在战争中冲击步兵、迂回包抄、断敌粮草、远道驰援、追歼溃敌,发挥出巨大作用,而巴蜀偏偏在骑兵实力上远不及中原。

五代时期,沙陀骑兵驰骋中原。沙陀骑兵自金娑山(编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而来,雄踞代北,他们讨庞勋、翦黄巢,安定唐室。在唐朝倾覆后,他们又战朱温、平幽州、败契丹,终得天下而建立所谓“沙陀三王朝(后唐、后晋、后汉)”。唐末五代出自沙陀骑兵的禁军大将有记载的达49人,各镇节度使有沙陀骑兵背景的也有77人之多,甚至“一军之中出六帝”,后唐庄宗、明宗、末帝,后晋高祖,后汉高祖,后周太祖,都来自这个沙陀骑兵集团。沙陀人长居西北,骑术精湛,本为一支天然的精锐骑兵部队,一如晋王李克用的大将周德威所说:“吾所恃者骑兵,利于平原广野,可以驰突。”

反观巴蜀,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根据史料记载,在王建尚未建立前蜀的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日后的梁太祖朱温(全忠)命王殷入蜀,“(王)建与之宴。殷言:‘蜀甲兵诚多,但乏马耳。’建作色曰:‘当道江山险阻,骑兵无所施。然马亦不乏,押牙少留,当共阅之。’乃集诸州马,大阅于星宿山,官马八千,私马四千,部队甚整。殷叹服”。由此可见,王建调集全川马匹,也不过一万出头,根本无法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反观当时的中原,后唐明宗就有马3.5万匹,倘以一兵一马计算,也有骑兵3.5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蜀地马匹的质量令人不敢恭维。四川盆地的养马史不晚于商代,广汉三星堆遗址内就发现有陶马形象。三国时期,东吴曾经遣使至蜀求马,可见蜀马在当时已闻名海内了。据东晋《华阳国志》记载,蜀马以汶山郡、巴西郡及巴郡垫江所产著称。然而,蜀马的特点是体格较小,腿粗短,性情温驯,机巧灵活,适用于山地乘驮、挽重,却不适宜平原野战。南宋的范成大有“峡马类黄狗,不能长鸣嘶”的说法,虽不免有所夸大,却反映了蜀马的特点。

在古代战争中,骑兵依靠迅猛轻捷的特点,能够发挥巨大优势

军粮馈敌

尽管如此,以常理论,凭借蜀地的险峻地势,前(后)蜀进取无力,自守应当有余。后唐灭梁后,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入朝,后唐庄宗问他吴、蜀两国应先攻哪个,季兴回答说:“宜先蜀,臣请以本道兵先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高季兴的本意并不希望蜀被灭掉,“荆(南)、蜀成唇齿之形”。之所以建议先攻蜀,是缘于蜀地险要,后唐很可能无功而返。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他所料。公元925年,后唐发兵六万进攻前蜀,其军队一开始就遇到了千里转运,军粮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若前蜀军队固守坚壁险关,等待后唐军队粮尽时反击,后唐军队势必败北。但是,此时前蜀的政治已经腐败至极,“蜀人苦其主荒淫,莫为之用”。“三军不战,束手而降”“二十万军齐拱手”,后唐军队先后获得55万斛粮食,“军食遂优足”。加上前蜀兴州守将程奉琏降后唐后建议,“且请先治桥栈以俟唐军,由是军行无险阻之虞”。这种情况下,前蜀的险要地形根本没有发挥作用,仅70日便宣告灭亡。只是中原此时尚在多事之秋,而后唐又无善策抚蜀,以致蜀中局势恶化。当此之时,孟知祥安定西川,平定东川,包举山南,重新据有三川之地,故后蜀实际是前蜀割据的继续。

到了公元964年冬天,宋军出兵攻后蜀。宋军分两路进兵。第一路从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南下,这支兵要穿越秦岭、大巴山的天险,是攻蜀的主力。第二路从归州(今湖北秭归)西进,这支兵要通过长江三峡地带,行军也不容易。两路兵共计步骑六万人。

蜀中军队常年未经战阵,岂能与身经百战的北宋军队抗衡?后蜀行营都统王昭远从成都领兵抵御,此人竟自比诸葛亮,狂言此次出战,不止战胜敌军,其统领的数万“雕面恶少儿”,夺取中原,易如反掌,结果成了笑柄。宋军轻取兴州,获军粮40万斛,解决了补给问题,随后与蜀军主力交战,三战三胜,最后生俘王昭远,进兵成都,后蜀主孟昶叹曰:“吾父子以丰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不能为吾东向放一箭,今虽欲坚壁,谁肯为吾效死耶?”之后,出城投降。从出兵算起,北宋只用了66天就灭亡后蜀。当年前蜀灭亡时,降后唐的降表是李昊写的;后蜀亡时,这位先生居然还在世,又为后蜀修了降宋的降表。当时,蜀人夜晚在李昊家的大门上写道:“世修降表李家。”这简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本文经《世界军事》授权转载

2017年11月刊

前后蜀为什么会亡国?两位末代君主又有何异同?

趣历史 2015-02-27 

我们知道唐朝灭亡后,王建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前蜀政权,前蜀偏安一隅,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大发展,然而前蜀政权却仅仅存活了三十五年左右就被后唐灭掉了。同样由川蜀地方官孟知祥建立的后蜀,虽然也繁盛一时,却也只有四十年的光阴。说来可笑,前后蜀的投降书都是同一人撰写的:前蜀降后唐的降表是李昊写的,后来后蜀亡时,这位先生居然还在世, 又为后蜀修了降宋的表。蜀人对李昊的投降行为十分反感,于是夜晚在他家大门上写了 “世修降表李家”六个醒目的大字。这简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其实在前后蜀时期,成都已经几乎是全国第一繁华的城市了,它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仓禀充实、文化昌盛、百姓也安居乐业。然而就是先天条件如此优越的前后蜀,为什么还会“亡”得这么快呢?

原来虽然前蜀的开国之君王建很有作为, 但后主王衍却是一个骄奢淫逸的败家子。王建死后, 他一接位, 就置江山于脑后, 日夜宴游, 享乐腐败。

《新五代史》记载“衍少荒淫,…起宣华苑,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宫,降真、蓬莱、丹霞之亭,飞鸾之阁,瑞兽之门;又作怡神亭,与诸狎客、妇人日夜酣饮其中。”可见王衍不体恤民情,为了一己私欲,动用了多少民脂民膏,修建了这么多供自己和权贵享乐的地方。更有甚者王衍还曾经让人把他喜欢的楼宇包裹上了彩色锦缎丝绸,被称为“重采楼”,风雨打湿了就织品,就全部换上新的,可想其自私和奢侈腐败的程度。

另外王衍为人作风也荒淫无度,令“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喝醉了酒就让宫人们脱掉衣冠,更是在脸上抹上朱粉,号“醉妆”。“国中之人皆效之。”王衍经常“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望之若仙。”“醉妆”这种妆容体现出王衍纵情酒色,作风极不端正,当时道教、佛教是民间信奉的教派,而王衍在青城山道家圣地为所欲为,可想其无法无天。并且这种作风上行下效,让整个统治阶级都腐败不堪。

同时王衍还不分忠佞,不听劝诫。史载王衍“尝以九日宴宣华苑,嘉王宗寿以社稷为言,言发泣涕韩昭等曰:“嘉王酒悲尔!”诸狎客共以慢言谑嘲之,坐上喧然。衍不能省也。”就是说王衍在宣华苑宴饮享乐,而嘉王宗寿为人忠直,就痛哭流涕地劝王衍关心社稷百姓, 但反遭韩昭等人的取笑, 而王衍也完全不能体会到忠臣的良苦用心。所以从这以后,忠臣再也不愿不敢直言, 前蜀的国势也开始江河日下。

当时后唐新成立,国力并不强,然而后唐庄宗李存勖却是从小追随父亲李克用南征北战的铁血男儿,最初李存勖并不敢打川蜀的主意,然而在知道了王衍是这种纵情酒色的昏君,知道了蜀中权贵大臣也都腐败不堪的情况后,准备平蜀。当然他为了具体摸清前蜀的虚实,先派李严作为使节人蜀。李严回来报告说: “王衍只不过是无知小童, 大权尽握在一班大臣手中。但此辈只知扩充家产。不知抚恤百姓。君臣上下, 穷奢极欲。依我看来, 只要大兵一到,必然望风瓦解。”后来, 唐庄宗兴兵征蜀。果然从出发起, 到攻入成都, 只用了七十五天, 其势如摧朽拉枯。

还有更可笑的,史书记载后唐魏王领兵进入成都时,王衍和满朝权贵都吓破了胆,一时不知所措,为了保住性命,王衍不惜低三下四直接打开城门投降,更是在升仙桥(今驯马桥) 率朝中百宫主动迎接。一向善于“化妆”的王衍,坐了一辆白马拉的车, 身着素衣, 下车后, 牵着用草系住头的羊,然后用绳子拴拉自己, 口含玉石, 车马跟随后面,以此苟且求生。魏王当然是下马接受了玉石,为王衍解开绳子, 并烧了他的乘车,意思是放王衍一条生路。而王衍和一帮权贵却不顾亡国之恨, 还在东北方向手舞足蹈对敌军谢恩。想来这样的统治群体,怎么会不亡国呢?

而后蜀开国之君孟知祥,刚称帝就对故旧将属过于宽厚,这些大臣变得放纵横暴,为害百姓乡里:往往夺人良田,毁人坟墓,欺压良善,全无顾忌。其中以李仁罕和张业名声最坏,据猜测永陵的被盗很有可能就是后蜀初年李仁罕等人所为。

后蜀的孟昶即位初年大力整顿了朝中贪腐欺压百姓的现象,改善了地方吏治。而孟昶本人初年也是衣着朴素,励精图治的。他曾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一度让后蜀国势强盛,将北线疆土扩张到长安。但是他在位后期,正逢中原政权迭兴之际,各家逐鹿中原,无暇顾及川蜀,正好“关起门来做皇帝”,晚年的孟昶贪图逸乐,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朝政十分腐败。

当然但凡腐败的统治者,必定跟随一群阿谀拍马的无能之辈,孟昶就非常喜欢纨绔子弟王昭远并加以重用,凡一切政务,都任由王昭远办理。而孟昶自己则酣歌乐舞,日夜娱乐。他为了打球走马,强取百姓的田地,作为打球跑马场,命宫女穿五彩锦衣,穿梭来往于场中,好似蝴蝶飞舞。孟昶嫌后宫妃嫔没有绝色美女,便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

每逢宴余歌后,孟昶都会带着宠妃花蕊夫人,将后宫的佳丽召至御前,亲自点选,拣那身材婀娜、姿容俊秀的,加封位号,轮流进御,特定嫔妃位号,为十四品。其品秩相当于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资,皆由内监专司,谓之月头。到了支给俸金之时,后主亲自监视,那宫人竟有数千之多,唱名发给,每人由御床之前走将过去,亲手领取,名为支给买花钱。

孟昶因为怕热,便在摩诃池上(今天府广场一带),建筑水晶宫殿,以为避暑之所。这个水晶宫殿据记载是“画栋雕梁,飞甍碧瓦,五步一阁,十步一楼,复道暗廊,千门万户,纹窗珠帘,绣幕锦帏”。还另外凿了一处九曲龙池,婉蜒曲折,有数里之长,通入摩诃池内。更是为了人为制造“水流声”,在池内安着四架激水机器。还有水晶殿中陈设的用品,全是紫檀雕花的桌椅,大理石镶嵌的几榻,珊瑚屏架,白玉碗盏,沉香床上悬着鲛绡帐,设着青玉枕,铺着冰簟,叠着罗衾。可见孟昶生活作风是多么的奢侈腐败。

这样作风的后蜀自然是没什么好下场:最终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宋兵一举攻入成都,孟昶只好投降,被迁回河南老家,后来自己心爱的宠妃“花蕊夫人”也被宋太祖赵匡胤抢走,自己也被毒死,终年才47岁。

反观平蜀的北宋统治阶级却和被灭的地方腐败统治阶级作风截然相反:当时北宋君臣上下, 励精图治, 奋发向上,体恤军情和民情。宋军出征伐蜀时,京城正下大雪,宋太宗赵匡义亲自前往送行。他身着紫貂衣, 头戴裘帽, 突然对左右说: “我穿着这样的衣帽, 尚觉寒冷, 想西征将士, 还得顶风冒雪, 他们怎么受得了啊! 说完解下帽子。差人骑马送给主帅王全斌,然后对诸将说: “可借我只有一顶帽子, 不能送你们每人一顶。”这使全军将士非常感动, 所以宋军作战都非常勇猛。

后来赵匡胤见到了孟昶的“七宝”夜壶,十分感慨, 但他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让手下人打碎了它。赵匡胤说: 用这么多的宝石来装饰这东西,那该用什么器皿来盛食物呢?孟氏的所作所为这样腐败, 不亡更待何时?正是因为这样的统治作风,北宋才能结束从晚唐起长达百余年的战乱与割据,基本实现全国的统一。

都说“落后就要挨打”,然而前后蜀的历史告诉我们,不仅“落后”会“挨打”,“庸懒腐败”也是会“挨打”的。“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千年前成都前后蜀政权短命的历史又一次证实了这个道理,这一点无论在千百年前的封建时代亦或是今天的我们都同样适用。

南方九国中,前蜀与后蜀大致前后衔接,吴与南唐前后相承

佳昊历史 2018-11-22

唐末,王建据有西川,后又取东川。天复三年(903),受唐封为蜀王,占地北抵汉中和秦川,东至三峡,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前蜀。蜀土十分富饶,但自光天元年(918)后主王衍继位后,蜀国朝政浊乱,卖官风气盛行,赋敛苛重,主荒民怨。后唐同光三年(925),庄宗派兵攻灭前蜀,任命董璋为东川节度使,孟知祥为成都尹、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训练兵甲,后攻取东川,杀董璋。

长兴四年(933,后唐封他为蜀王、东西川节度使。次年,孟知祥称帝,建元明德,重建蜀国,史称后蜀,仍都于成都。同年,知祥死,其子孟昶继位。契丹灭后晋之际,后蜀又得秦、成、阶、凤四州,拥有前蜀的故地。孟昶统治后期,君臣奢纵无度,朝政腐败。乾德三年(965),为宋所灭唐末,杨行密据淮南二十八州,天复二年(902)受唐封为吴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传四主。当时,大将徐知诰掌握大权,他访求贤才,杜绝请托,减轻赋敛,二十余年间休兵息民,国家得以富强。顺义七年(927),行密子吴王杨溥称帝。天祚三年(937),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己称帝,国号大齐,改元昪元。

次年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唐,史称南唐,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占有今江苏、江西和皖南、鄂东南等广大地区。李对外结好邻邦,对内整饬朝政,并禁止压良民为贱民,派人视察民田,按肥瘠分等收税和调兵派役,史称江淮之地,“濒年丰稔”。昪元七年(943)李昪死,其子李璟继位。保大三年(945)派兵攻灭内乱中的闽国,占领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建(今福建建瓯)、泉州,加上新增置的泰、筠(今江西高安)、剑(今福建南平)州,共计三十五州,成为南方的大国。

此后,李璟日益骄侈,朝政浊乱,任用非人,赋役繁重。保大九年,南唐出兵灭楚,收掠其金帛、珍玩、仓粟等,徙运金陵,大失楚地民心,湖南诸州得而复失,南唐国力迅速衰败下来。交泰元年(958),李璟献江北、淮南十四州。去年号,称臣于后周,宋建隆二年(961),李璟死,子李煜即位,是为后主。开宝八年(975),宋发兵南下渡江,攻破金陵,后主李煜被俘,南唐亡。钱鏐在唐末占据杭州地区,后来,他吞并浙东,占有两浙十余州之地。唐昭宗任他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开平元年(907),后梁封他为吴越王。吴越国土狭小,北邻强大的吴(后为南唐)。钱鏐戒约子孙,世代交接中原朝廷,借以牵制吴和南唐的侵扰。

钱氏统治的八十多年间,吴越地区相对安定,经济比较繁荣,宋太平兴国三年(978),钱俶纳土入朝,吴越亡。王潮、王审知兄弟在唐末占有福建全境,唐昭宗任王潮为节度使。开平三年(909),后梁封审知为闽王。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他力行节俭,轻徭薄敛,境内富实安定。审知死后,国内常有乱事,政局非常不稳。闽政权的继承者都崇信道教巫术,他们大兴士木,除了盖宫殿外,还营造了许多工程浩大的道观。费用不足,便公开卖官鬻爵,横征暴敛。保大三年(945),闽为南唐所灭。

马殷在唐末占有潭(今湖南长沙)、衡(今湖南衡阳)诸州,被任为湖南节度使,进而占有桂管的梧、贺等州,后梁开平元年(907)被封为楚王,在长沙建宫殿,专制一方。马殷死后,诸子纷争,政刑紊乱。保大九年(951),南唐发兵灭楚。唐朝末年,岭南东道节度使刘隐,逐渐平定那里的一些割据势力,以后,据有西自邕州(今广西南宁南)、东至潮州(今属广东)的岭南广大地区。后梁贞明三年(917),其弟刘岩称帝,国号越,不久改称汉,史称南汉,都番禺(今广东广州)。刘岩及其继承人都残暴荒淫,境内曾爆发张遇贤领导的农民起义。宋开宝四年(971),南汉为宋所灭。开平元年(907),后梁大将高季兴被任为荆南节度使,驻守江陵。

同光二年(94)后唐封他为南平王,所以荆南又称南平,荆南原有地八州(一作十州),唐末,多被邻道所占,高季兴割据后,南平仅占有荆(今湖北江陵)、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在十国中最为弱小。其统治者只有向四周称帝各国称臣,求的赐予。建隆四年(963),南平为宋所灭。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国家是北汉。广顺元年(951),当郭威灭后汉称帝时,刘知远弟太原留守刘崇也占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赋役繁重。

统治者结辽为援,守境割据。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兵攻克太原,北汉亡。

文章由《佳昊历史》百家作者原创撰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