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在源远流长的书法史上,有过两个辉煌时期,第一个就是魏晋时期,这个时期承汉之余绪,又极富创造活力,堪称书法史上的里程碑。 另一个时期,是盛唐时期,楷书四大家里的三位都是唐朝的,可见这个时期的辉煌。 而到了清朝时期,楷书开始逐渐式微,虽也有名家出现,但比起魏晋和盛唐,那是拍马难及。 ![]() 姚孟起临《九成宫》 这主要是因为清朝时期盛行“馆阁体”的缘故,所谓的“馆阁体”是清朝的官方文字,实用性很强,但没有艺术性,也表达不出感情和技艺,纯粹就是为了书写方便。 可诸位要知道,书法是要将感情融入,然后运用高超的技艺,淋漓尽致的一气呵成,这样才是书法的本意所在,像王羲之醉酒写下《兰亭序》、赵子昂醉酒写下《太湖石赞》,这都是书法家将感情融了进去,才诞生了那些书法精品。 而“馆阁体”明显是有些违背书法的本意,它一味追求大方得体,却限制了书写者艺术性的发挥,致使书法变得死板、僵硬、严重欠缺艺术性。 ![]() 姚孟起临《九成宫》 虽然,清朝时期“馆阁体”成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受其影响,有一位叫做姚孟起的贡生就没有被这种风气所禁锢,他深得欧阳询书法精髓,在境界上也是直逼欧阳询,他被世人称之为“清朝欧楷第一人”! 关于姚孟起,他的资料并不多,有这样一句史料,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这个人:姚孟起,字凤生,一作凤笙,吴县贡生。以正书名,正书宗欧阳询,尝临九成宫醴泉铭逼肖。 ![]() 姚孟起临《九成宫》 要知道,这《九成宫醴泉铭碑》是欧阳询75岁时的作品,记太宗于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当时姚孟起的书法已经是炉火纯青,全篇没有一点松懈之处,无论是结构还是用笔都没有丝毫杂乱。 所以这幅作品,在历朝历代都被书法家们无限推崇,将其视为楷书正宗,甚至还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 姚孟起临《九成宫》 而姚孟起此人却能将《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到极致,甚至于达到了临帖的至高境界:“重影”!这种书法在古时坊间颇为流传,就是形容一个人的临帖功夫好,将这个字临完,能够跟原帖上的字达到重影的效果。 事实上,他临的九成宫确实也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观其全篇,深得欧阳询精髓,点画精细,结体规整,虽没有了欧阳询原帖的挺拔险峻,却多了一种温润平和,更适合书法爱好者们去研究。 《姚孟起临九成宫碑》在民国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失传了,如今我们对其进行重新整理编修,并且加上了米字格,使其成为最佳的欧体入门法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