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绍宜 2020-01-23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爆竹声声除旧岁,平安如意贺新年。” “如意”是中国人新春的吉利词,器物“如意”更是备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祥瑞之物,一种祈福纳祥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现藏有近3000 件如意,皆是清代朝贺、祝寿、喜庆时的吉祥瑞器。它们风格各异、做工精美,有些还雕刻有御制诗文,彰显了皇家独有的尊贵与荣耀。

作为宫廷中的重要摆设和皇帝后妃们把玩的珍奇,如意在很多古籍资料、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如先秦的重要古籍《山海经》记载:约五千年前,黄帝炎帝两兄弟不和,炎帝的部下蚩尤发兵攻打黄帝部落。当时的黄帝部落得到了西王母及其弟子九天玄女的指导,制造了一种勾形兵器。这个兵器就是如意的原型。明代道家学者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有载:“如意,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骨朵,一种像长棍一样顶端瓜形的古代兵器。后世将之缩小,改为骨朵,制成礼器,有防非洁己、慑服群魔之意。

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作《咏舞诗》,其中的“入行看履进,转面望鬟空。腕动苕华玉,衫随如意风。”苕华喻指美人。“履进”“转面”“腕动”“衫随”,是描绘的一位伴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的少女。细品诗句,少女腕上的玉饰随舞蹈的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撞击声,宽大炫美的衣衫和着如意一起旋转,形成一阵阵有韵律的轻风。在这里,“如意”又是舞蹈用具,手执如意的舞蹈称为“如意舞”。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描绘了曹魏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和春秋时期的高士荣启期,结伴于山阳(今河南修武)作“竹林之游”,寄情山水,谈玄弹琴,纵酒啸歌的场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文人们的才华难以施展,便纷纷远离朝政,崇尚老庄,不务世事,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排遣苦闷。他们饮酒清谈,为求长生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有“扪虱而谈”,这在当时被视为高雅之举,形成特有的魏晋风度。

清谈不是聊天,而是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清谈者通常席地而坐,讨论争辩、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谈玄时主讲者通常手执麈尾,或持如意,比划指点,以作谈兴之具,此时的如意既与其清谈功能有关,也与其搔痒功能有关,被称为“握君”“执友”或“谈柄”。砖画中的王戎,长于清谈,只见他头露髻,一手靠几,一手舞弄着如意,仰首、曲膝、赤足,坐于皮褥上,以“王戎舞如意”而闻名。

古代石窟壁画中,与维摩论辩的文殊菩萨通常手持如意。此时的如意又是说法、讲赞、法会时,讲师手持以示威仪的用具。如意,梵文名阿那律(aniraddha),最初由西域传入中原,并逐渐与我国固有的搔痒杖一类的器物合流,广泛普及。佛家之如意,柄端做“心”字形者,以犀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之,长三尺许,僧讲持之,可记文于上,以备遗忘,此即所谓“如意杖”。

唐代之后,如意讲经说法、谈玄论道的功能逐渐淡去,形制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手形、卷云形、灵芝形、“心”形及团花形等多种,制作的材质和工艺也极为讲究。最有代表的是唐朝的“辟暑犀如意”。犀如意的犀牛角有“辟寒、辟暑、辟尘”的功效,为边郡或外邦贡品。唐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唐文宗李昂常请饱学之士到宫里讲学,一次请易学大师、后官至宰相的李训讲《周易》微义,时值盛夏,李训讲得满头大汗,唐文宗便派人取来水玉腰带和“辟暑犀如意”,赏赐李训,还对李训说:“如意足以与卿为谈柄也。”《岁时广记》中有记,杨贵妃夏季怕热,唐玄宗曾赐给她一柄犀如意用来“却暑”。

北宋典籍《释氏要览》里说:“古之爪杖也……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此时的如意是痒痒挠,以“如意”定名,取吉祥嘉义之意。宋朝贵族对如意的使用非常讲究,要材质珍贵、工艺精美,久而久之,特质的如意就成了华贵之宝。这时的如意,头上雕刻的祥瑞图案大都借“如意”二字顺意发挥,如雕刻成柿子形状,取“柿”“事”同音,寓意“事事如意”;如雕刻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飞翔,取“蝠”“福”同音,寓意“五福捧寿”等等。宋代以后,儒教复兴,佛教式微,如意遂成为道教器物。

明代以后,如意更因特有的雅致,成为尚古文人的文房雅物,以天然木根、竹根稍加雕饰的新奇如意最为流行。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有记“如意,古人以铁为之,防不测也。时或用以指画向往。后有雕竹为之,近得天生树枝,磨作如意,精巧入神。复得竹鞭、树枝屈结,如意肖生,而柄亦天成,不事琢磨,无一毫斧凿痕。执之光莹如玉,其坚比铁,惜不多得。”

满人入关后,如意的吉祥优雅迎合了帝王贵族们的鉴古雅好。这时如意的材质多以金、玉、水晶、象牙、玛瑙、硬木等珍贵材料制成,采用浮雕、镂空、镶嵌、景泰蓝等工艺,纹饰华美、工艺精湛、尽显吉祥富贵。一部记载清朝各种大事的《清会典图》中有,皇室过春节,一般在初一早晨祭拜天地、祭拜宗祖,再到太和殿广场接受群臣朝贺,然后皇帝就会把内含“如意”的荷包赏赐给大臣、宫女、太监等人,意为新年如意。

后来,民间也纷纷效仿这一表达美好祝福的习俗。如《王文韶日记》记载,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官员王文韶的母亲做寿时,在京城的朋友们纷纷送来贺寿礼,其中有“如意七柄”,这让王氏全家非常开心,郑重录于日记之中。

目前所见的如意,多为明清所制,清代最多。清代玉如意的造型大致可分为天官式、三镶式和灵芝式三种。天官式如意是一种直柄形状,虽然线条简单,但高贵威严。三镶式如意,清代最为流行,是在木柄的首、中、尾三处分别镶嵌古玉或宝石,乾隆皇帝曾赞“含一得三”,意思是欣赏一柄如意同时得赏三块古玉,实在是大饱眼福。灵芝式如意造型像灵芝,柄身或有花卉缠枝纹,象征吉祥如意,祥瑞长寿。

几千年来,从汉代至清朝,从宫廷到民间,从贡品到陈设,如意已是家居重要的祥瑞器物,来源于如意的云朵状如意纹样,又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吉祥符号。如家具中的黄花梨如意纹面盆架和黄花梨如意纹圈椅,如建筑中的如意纹饰的窗户和地面,如瓷器中的各种彩绘图案,如服饰中的典型的“四合如意”形云肩等等。采用如意纹样,物品的整体效果或和谐高雅,或色彩艳丽,充满了富贵祥瑞的气息。

可见,一件小小的“如意”,如人之意、寓意吉祥,集宫廷礼仪、民间往来、陈设赏玩为一体,它反映了古代宫廷的奢华生活,也体现了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无穷魅力。关于它的收藏,专家建议,近年来,如意的成交价格不断攀升,刺激了人们投资收藏如意的积极性。但市面所见如意以清代最多,明代制品已不多见,收藏者须避免“盲目崇古”。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乾隆 鹤顶红灵芝如意

如意通体橙黄半透,如膏冻般,有细微龟裂,纹饰凸起处和边沿均为红色,呈现出别样风格。柄尾系黄色字条,正背分书:“皇太后赐鹤顶红如意一柄”及“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十二日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 紫檀嵌金八卦纹柄三镶白玉如意

清代中期三镶如意之典型作品。其柄首所嵌“鹘捕天鹅”玉饰为辽金时期著名的“春水”玉,玉质莹润细腻,极其珍罕。柄身嵌错金片八卦符号,使器物平添了一种神秘之美。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中期 掐丝珐琅九如如意

此套共有九柄,分别嵌有“如山”“如阜”“如川之方至”“如松柏之茂”等吉祥词句,是化用了《诗经·小雅·天保》中“九如”的描述,表达了福寿绵长的美好祝愿。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模画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王戎舞如意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文殊菩萨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早期 灵芝形铜如意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元 赵孟頫《诸葛亮像》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胤禛妃行乐图轴》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 白玉嵌百宝灵猴献寿如意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乾隆 紫檀嵌白玉灵芝纹如意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 郎世宁等《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乾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手里就握着一把精美的如意。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沉香木雕八仙庆寿图刻“万福攸同”如意

如意首呈心形灵芝状,柄略宽,中间拱起。通体以松枝、寿石图案为背景。如意首部雕饰突额长髯的寿星,一手托如意,一手持桃,盘腿曲膝端坐正中。两旁伴有八仙中的汉钟离、韩湘子。柄中部吕洞宾、李铁拐同立。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为张果老、曹国舅、兰彩和、何仙姑。它们手持法器,端坐在流云之上,神态各异。柄上还浮雕4个委角方框,框中分别刻有阳文楷体“万福攸同”四字。柄尾系有用红丝编结的寿字和黄丝缠成万字的黄丝穗。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清乾隆 掐丝珐琅福寿纹如意

春节里的祥瑞之物,如意

迎新年如意祝福年画

编辑:温英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