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真问真答

 康泰wjr图书馆 2020-01-24

武状元,首先想到的是苏乞儿,但是那都不是真实的。科举武举,是为了选取军事方面的人才的考试科目,开创于武则天,于1901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废止。

武举主要选拔将才,与文举比较,其重要性不及文举,武举出身的地位也不及文举的进士。

武举制度规定“天下诸州,宜教武艺,每年准明经、进士贡举例送”,“试长垛、马枪、翘关、擎重,以为等第之上下,为之升黜”。

其中“长垛”指射箭技艺,“马枪”指骑马使枪,“翘关”指抬起城门的大木栓,“擎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举重。

不过,唐代初创武举,影响力微弱,还没有“武状元”的概念。唯一令后世耳熟能详的中唐大将郭子仪,史书也仅记载他“武举高等”,没有详细名次。

虽然武举制度表面上,公平公正,底层的人只要肯努力,就能像现在的高考一样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其实却存在着许多不公。

单是“马枪”考试一项,就足以把大部分底层家庭排斥在外,因为普通人家是担不起战马的开销的。

即使除开马术考核不谈,要做好“翘关”、“擎重”两项,也必须经过充分的肌肉训练,并非当时一般家庭的营养条件足以供养。

普通民众仍很难挤进武职系统。武举制的创设只是为了培养效忠中央朝廷的武人。

宋代时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问孙吴兵法等。到了明朝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不能参考武试。

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之设。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为福建人薛奕,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

宋神宗

历史上著名由武举出身的武将尚有唐代的郭子仪(唐玄宗开元初年武举异等),北宋徐徽言(文进士出身,后弃文习武,徽宗授武状元)等等。

宋亡之后,元代至明代初期,军队由世袭军户组成,武人选拔制度又回到了初唐以前的状态。比武考核虽未废弃,还有弓箭比武和并枪比武(所谓并枪,即二人以长枪决胜负)存在,武职选拔系统却只允许军户参加。

至中明土木堡战役后,世袭武臣地位下降,文官开始直接统帅军队,武举通路才逐渐对外开放。明代武举和宋代武举颇为类似,非常重视“策论”,或许可看作是科举文官逆袭的结果。在武艺考核方面,明代武举并没有什么新奇创造,仍以弓马技艺为核心。

崇祯

虽然明代除崇祯朝外从未举行过武举殿试,民间依旧诞生了“武状元”的称谓。可惜明代武状元在行伍中的成绩平平无奇,尚不如某些科举文官出彩。

明代的几位名将,诸如张辅、戚继光、李成梁等,或为行伍出身,或为世袭武官,没有一个是武举出身。

清代武举的地位较之宋明两代有了很大提升,并且更注重武艺考核。“策论”考试内容简单,默写一段兵书即可。武艺比试则内容丰富,难度系数较高,分为步射、骑射、舞刀、举石等项,合格者才考笔试。

虽然较宋明武举大不相同,但清代武举也只是替朝廷选拔了一批气力大、善弓马的勇士,没有产生一位战绩卓著的名将。

武举考试制度只能考核那些“便于考核”的技能。对于“帅才”这种内涵极度复杂的能力,只有战争才是最好的验证方法。

不过,纯粹的武技考试,起码还能选拔出弓术、马术、膂力等上佳的勇士,像宋明这样的“策试”武举就只能量产出连武艺都不合格的书呆子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