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年男人的八张面孔 之 第八张面孔:对自己,做自强不息的耕者

 孤石一仞 2020-01-24

对自己,做自强不息的耕者

当人生走过了四十一个春秋,我再一次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是去政府当一名公务员,还是弃官为民回乡创业,在亲友的一片反对声中,我毅然选择了当一名普通老百姓,此后有了充裕的时间,可以经常静下心来在家读书,想不到这次选择会成为我人生当中最重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总是在忙忙碌碌中讨生活,无暇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也从未静下心来考虑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和选择目标,退役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总算静下心来,融入了地方生活,当我读了一些历史故事后,陷入了思考,结合那些故事对自己的前半生进行回顾与总结,不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真正有了一种“静坐常思己之过”的思想意识,因为之前为了生活和工作,平时所学都属于知识一类,这些内容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对于历史、文化领域基本没有多大兴趣,虽然自己曾做过多年的管理干部,但是对管理与教育的真谛更是从未领悟,仅仅是学了些皮毛功夫,这应该是我最大的遗憾。当然也是造成自己在工作上、事业上单腿走路的缺陷,如今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的补上这一课,以弥补自己的缺憾。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心态的驱使下,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与心思,不断梳理自己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深刻总结自己人生的得与失,对与错。

从内心来讲,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伙伴们比,我纯粹算是一个意外,因为曾经我是最不被别人看好的那一个,但是在事业上竟然比同村最聪明应该最有前途的那几个伙伴获得的要大很多,这不得不让人感到费解。尤其在智力方面,我是绝对不占任何有利因素,所以也不得不承认,运气其实是我成功的第一要素,而选择的正确性其实是先决条件,如果说还一定有其他因素的话,那么应该还有两点,一是用心思考,二是勤奋。

而运气好则是我从低层起点走向更高台阶的最大推手,其实这一点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等原因,限制了认识的高度,思想认识没有到位而已。小时候,每到周六放假,按照母亲的安排,我都会去外婆、外爷家混吃混喝,特别是外爷做的豆腐脑,那是当地最有名的小吃。路程不算远,单趟大约十里路,对于我来说一口气走不下来,尤其是回家时,还要提五斤重的一壶醋回来吃,五斤重的东西加上十里路,对当时上小学的我来说并不算轻松,回家的路上,我常常要进行一番计划,动脑筋思考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更轻松的走完这段路。特别是走过几次之后,就要慢慢开始总结怎样能提高速度,让自己更轻松,想不到这却成为我这多半辈子以来养成比较好的习惯之一。

具体实施起来:是就将这十里路分割成长短不一的几十段,每一段设立一个对应的目标,如同一条线段上的起点、终点和一定距离的点一样,每个点代表我预设的休息地,每一段代表每次实际中要走的一段路,之后开始一段一段走,基本是每走完一段就休息一次,直到走完全程。事实上在走的过程中,每次我都要超额完成任务,即每一次实际走的路都要比最初预设的计划(目标)超出大约50%左右,等超过了预设目标之后,再向前延伸到适当的目标点停下休息,之后再开始继续走下一段路。而每一次休息其实都是体力快要接近极限的时候,所以每一次走完这十里路实际花费的时间,要比原先预计的少很多。很多年后,当我在广播上听到一位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一次参赛都能拿到第一名大奖,当记者采访他获奖的奥秘时,他说自己每一次参赛前,都要提前一天坐车勘测比赛路线,从起点到终点,沿比赛路线大约每几公里就设定一个目标点,如第一站邮局,第二站市政府,第三站公交车公司……。比赛开始以后,他一边跑步一边在心里开始数自己的目标点,邮局、市政府、公交车公司……直到最后一个,所以在他的心里,不是一口气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而是将很多个几公里一个又一个分开来跑完的,因此他始终没有感觉到累,这就是他每次都得第一的秘诀。听完这个故事以后,我很开心的笑了,原来几十年前我也在用同样的方法!唯一的区别是我没有成为马拉松的参赛选手,否则每一次拿冠军可能就是我了。因为有了小时候赶路的那种经验做指导,长大以后在很多事情上我都是采用这种类似的方法,从而做到比较完美的标准,所以才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真的是太幸运了。当然遗憾的是,我虽然在某一项具体事宜上肯动脑筋,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再加之自己也没有特别留意,因此我的思路其实是缺乏系统性的。直到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才瞬间醒悟,再后来读了一些教育管理方面的书籍,对照过去的生活,才发现在经过人生四十多个春秋之后,我和小时候的很多聪明的同学比能有今天的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的。而这种区别,不光是跳出农门的差别,更重要的是由此在人生感悟和子女教育以及管理层次等诸多方面出现的差异,可以说这至少是一代人之间的差距。因为本来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中最优秀的几个可以和我一起跳出农门进入城市,我们的孩子出生以后可以从城里再向上奋斗,从而有可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每一代做父母的责任就是一种借力棒,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一个更高的起点,给他们提供更优越的成长、生活、学习的环境,而他们每一代都将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成长或攀登的下一代。可是,由于他们父母的努力程度以及命运机遇等原因,决定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依然只能留在了农村,这样以来他们的子女其实又要和我们这一代当初一样,继续从农村向城市奋斗,相当于将自己父辈当年走过的路让自己的孩子再重新走一遍,而能否顺利的更有成就的走出来,这将又是很难预测的。因为越往后竞争激烈的程度只会更大、更难,所以他们的父辈受过的苦、淌过的汗、流过的泪,再让自己的孩子再重新来一遍,所以说是差了至少一代人(的奋斗历程)。当然城里的孩子因为环境的优越,也可能会在思想上出现懈怠,在人生路上会出现开父辈倒车的现象,这些都很难说,而且这些都取决于做父母的教育引导方式与教育态度、方法等,而我正是因为亲身经历了那样一个艰苦、漫长的奋斗过程,深深体会了其中的艰难与辛酸,所以才有意识的加强教育和引导女儿,教会孩子要学会懂得珍惜,学会奋斗不止,以免她跌落下去再重新走我当年跋涉的路。

所以一个家族是否有地位更有修养,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持续努力的拼搏,绝不是一夜之间就会改头换面的,没有那么容易会实现。而这一切最重要的是靠人的悟性,只有有缘人、有心人才可能会有机会顿悟。这种悟性如同当年孙悟空学艺时,师傅在他的后脑勺上拍了三下,他立刻就明白了师傅的暗示一样,没有那种悟性,就不可能会抓住机遇并有大的发展。

其实说到悟性,还有一段经历也是值得好好反思的。在同龄人当中,要说智商,我一直都是没有话语权的,因为现实的情况使我有点郁闷,八岁患大脑炎,十三岁患脑膜炎,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发现这两场大病最终在我身上留下了四个后遗症。记得当年医生在复查时曾经说过,这两种重大疾病它们致残的几率都非常高。至于在我身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后遗症及表现的症状他们都很难断定,只能说是因人而异,除了留心观察、定期复查之外,毫无办法。值得庆幸的是,在经历了这两场大病之后,我不仅成为幸存者,而且基本上看不出是有明显伤病的那种,如果不是非常熟悉和了解情况,根本不会轻易看出端倪的。特别是看到电影《十八洞村》当中名叫“小南瓜”的小女孩因为患脑膜炎致残,镜头中出现她那傻呆呆的样子,我就感觉自己真的是生活的幸运儿,应该非常知足并且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而这种感觉似乎每遇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反应就特别强烈。当初如果不是那两位医术高明的医生的及时救治,恐怕我早已不在人世了。但是经过这两场大病折磨之后的我,却明显不如以前那么聪明,这几乎是全村人公认的事实,只是担心被母亲骂,所以不敢讲在我们家人当面而已,我的这些变化也是母亲亲口讲出来的,并且是在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好几年以后母亲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才向我讲出她最初的那种担心与忧虑,那么多年中她始终悬着的那颗心,终于在我接到军校录取通知书回家报喜那一天彻底地放下了。而之前一直不知内情的我,也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学习特别吃力的原因在哪里,尤其是短期记忆力几乎没有,所以很早我就发现自己不如其他人聪明,那么要想赶上甚至超越他们,只能用压坏板凳的顽强毅力,一点点去拼搏、去努力、去坚持。尽管每一次的进步都非常非常小,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但是我从没有想过要放弃。这当中最受打击的是高中转学之后,在新学校的第一次考试我竟然排在了全班倒数第五名,那时全班有六十四名学生,这对我来说是从开始入学读书以来最糟糕的一次考试。后来在表哥几个人的劝导下,我最终决定留下来再努力拼一把,看看成绩能不能提升到班上的中上游水平,从此每个夜晚和周末我经常在出租屋里拼命加班学习,对那些自己不懂、不会的题目就请表哥和他的同学给我讲解,他们都是高三的复读生,大家在一个院子里合租,那些题目对他们来说比较简单,正是他们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我的刻苦用功,在经过了长达两年时间的苦读之后,终于在高考前的预选考试中,我考入了全班前十名,而自我排名以后的同学,学校直接下令,让他们放假回家,秋天开学后直接到补习班报名,我正是靠着这种“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苦功提升了学习成绩。虽然高考结果如预料的那样,名落孙山,可是高中学习的这段经历却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在陕西广播电台的教育栏目中,无意间听到专家给一名学生做心理辅导,那位学生的情况竟然和我当年的情形非常相似,教育家给出的正是这种“小步勤挪”的方法,或许是受到那位教育专家的点化,所以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一种“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做事特点。每当有事实发生以后,我常常习惯于在书中去找寻找理论支持的依据,再经过多次验证之后,证明我的思路大多都是正确的,这更增加了我的信心,也对后来的生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当女儿学习成绩出现较大退步之后,我给她讲了自己高中时的那段经历,她听完以后,对提升信心和勇气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最近这三年多来,她的学习状态保持的非常好,学习成绩也处于一直稳步上升的通道中。

当年读高中的经历还让我明白了一点:“勤能补拙”,而在历史长河中竟然也有这样类似的故事。这其中最经典的要数清代曾国藩年轻时背书那一次,当他花了很长时间,熬到了半夜都没有背过的文章,竟然被躲到房梁上到他家准备行窃的那位梁上君子给背的滚瓜烂熟,当那位小偷背完书扬长而去之后,只留下在原地瞠目结舌的曾国藩的那一段故事。后来,没有人听闻那个小偷有任何成就,而当年那个笨笨的曾国藩居然成了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影响了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这个故事这更坚定了我用勤奋来弥补自己不聪明的状况,用勤快来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因为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很笨,所以只有笨鸟先飞,靠着多流汗水,去拼命追赶那些聪明的同学,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稍有懈怠,距离会拉的更大。所以经过多年的实践之后,我终于明白在事业上能成功的不仅是最聪明、最智慧的人,那些别人眼中的笨人照样可以成功。因为笨人除了“笨鸟先飞”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真正是靠着“滴水也能装满缸”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以才很幸运的获得了老天的青睐,最终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大家经常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长跑,有的人赢在起点,有的人嬴在终点。而我经常对女儿讲,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其实都是一场比赛,有的人在这一轮胜出,有的人在下一轮胜出,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和不同的对手比赛,但本质上还是在和自己较量,无论是赢在人生的前几轮、几十轮,都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特别是保持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一开始嬴自然是好,但是只有那些能坚持到后半段和赢在最后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敬佩和尊敬的,因为这些人不仅是赢在结果,还赢在状态和精神,已经至于死地而后生的情况下,特别是他们能培养和保持着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而我因为后天的坎坷遭遇及多灾多难,那些挫折曾经对我一生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然而幸运的是,我却能很早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所以才能一直埋头苦学、苦干,那么四十五岁之后,我终于将前半生失去的或者不如别人的那些差距弥补了回来,当然所付出的代价是辛苦的学习、艰辛的劳作,并且在有的方面还远远的反超了许多人。如果说大家取得人生同等的成就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而我至少用了四十年的时间,甚至还包括未来的几十年都在内。究其根源,双方的差距仅仅就在于一念之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他们认为大学毕业就可以不用再学习,参加工作或者职务提升以后就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时候,我却用持之以恒的精神,牺牲了大量休闲娱乐的时间,并且将这些时间全部用来追赶着他们,才最终超越了他们。更幸运的是,由于工作原因我提前进入了终身教育领域,让自己养成了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当全民开始倡导和呼吁“要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我已经提前了将近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开始在做这件事。而正是这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学习,不仅将之前我最缺少的对人生的认知全都补了回来,并且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这才是最珍贵的。白天在单位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夜晚,在灯下苦读,挑灯夜战,感悟人生的哲理和智慧,透彻人性的规律,不断精进自己。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再回顾、总结和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思想也一天天变得通透起来。如今近五十岁,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孔子当年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拼命读书、学习,如今自己也身同感受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在生活中经常用随机教育来增长女儿的见闻,用经典故事来提高她的认识。其实最终也是在提醒自己,激励着自己。希望她的人生智慧在这样持续不断的高密度、高强度的刺激下,能早开悟几十年,未来在人生道路上,让她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挫折和磨难,而这将成为我这个做父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