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中医古人是如何防治强烈传染性疾病

 tjboyue 2020-01-24

一、对强烈性传染病,古人的认识和预防思想

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就明确指出了“虚邪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病安从来?”翻译出的意思是:自然界不正之气,会趁身体虚弱时,不知不觉就会进入人体,我们应该避开这类虚邪贼风;又在《黄帝内经.刺法论篇》黄帝问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易者?岐伯曰:不相染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 牦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从两篇经文中所指的虚邪风和五疫,根据其症状特点描述,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对众多流行性疾病的统称,这一点已取得中医界的共识。在《素问》遗篇中,认为温疫与五运六气变化异常有一定的关系,五疫是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或以称“五疠”。在古典籍《周礼·天官·冢宰》、《吕氏春秋·季春纪》中对瘟疫都有记载,如“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先秦时期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是“非时之气”造成,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二,对强烈性传染病,古人的治疗思想

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中的记载来看,在东汉时期的伤寒病有强烈性传染,死亡三分有二.致死率极高。治疗上创造性提出辨证论治(六经辨证法)法。

看看中医古人是如何防治强烈传染性疾病

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指出:在瘟疫大发作时,多是表证,不宜使用象巴豆这类有大毒的药攻下药。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治疗温疫的三法:宜补,宜散,宜降。

清朝余师愚,根据暑热疫的病证特点,创立“清瘟败毒饮”一方,对温热疫的辨证治疗具有典范作用。

总结:对于如何才能不被这些传染性强的疾病所感染,《黄帝内经》中有两个最经典、重要的指导思想:

第一个指导思想:是多处提到的避之有时或避其毒气,避之与我们当今遇到较强传染性病时,采取的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可以看作一个是指导思想,一个是实施方法。

第二个指导思想:是岐伯回答黄帝这一句“不相染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要想不被传染上,首先强调的是正气存内,再则是避之,也就是两者都不可少,正气存内是最关健一环.

看看中医古人是如何防治强烈传染性疾病

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