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火只是假象,口腔溃疡可能是脾虚了!补脾去虚火,这两种灸法最有效!

 zgrzwd 2020-01-24

袁师傅艾艾贴订阅号2020-01-24

口腔溃疡不一定是上火!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里的“口疮”的范畴。

这病看上去不算病,但它总会影响患者的说话,吃饭,且有刺痛感、易复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有溃疡,大多数人第一时间就觉得是不是“上火”了。其实,这是一个肤浅的误区。

口腔溃疡可能是“虚火”

不少人屡得口腔溃疡,确实是因为心脾积热。但是也有很多人,是“虚证”,尤以脾胃的虚弱最为常见。

以一医案为例:

女患者,年45岁,口腔溃疡反复多年,中医治疗前期,选择用泻火清热调治,但始终没有明显效果,而且症状还加重了!

到后期,整个人出现怕风、多汗、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人特别虚弱、四肢无力。

她向医师求问:自己身体这样虚弱了,为什么身上火还那么旺?

究其原因:就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虚火”。

脾弱生“虚火”

早在金元朝代,李东垣就提出过:脾胃虚弱,阴血生成不足,则阴不敛阳,形成了“虚火”。虚火上炎,就可能引发口腔溃疡。

这时的口腔溃疡,和一般的上火所致不同。

患处皮损常常呈现淡白色,长期不愈,特别容易复发,疼痛不甚剧烈。

烧到口腔里的这把“虚火”,实际上源于脾虚,不能为身体正常补阴导致的。

所以,这里的“上火”,其实是假象。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灵枢·脉度》日:“脾气通于口。”

脾的经脉连及舌本,因而许多口腔和舌体疾患常常责之于脾胃。

从另一角度分析:脾胃虚弱,不能生化气血。而气血不能濡养黏膜,于是发为口腔溃疡。

中医有句话,“养脾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

所以当一个人杂症很多,没有明确的主病症时,我们就可以从脾胃入手。

这 两 种 灸 法

补脾最有效

1

艾灸两大健脾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是最强的。

它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饥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对于女人,脾气健旺,气血才能充沛均分给面部,以滋养面部皮毛。艾灸太白穴还能较好地补充脾经经气的不足,有美容养颜,补充气血的作用。

同时本穴为足太阴输穴,如《针灸大成》云:“太白主膝股肿,酸转筋。”

它不但能治疗上述脾功能异常时出现的症状,而且还能治疗身体困重疼痛,如心痛脉缓、胸胁胀痛等。

取穴位: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2、气血双补公孙穴

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同时,它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冲脉有"五脏六腑之海"之称,《灵枢经》说,冲脉乃"十二经之海",是人体的"血海"。

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艾灸刺激这个穴。

艾灸此穴等于是对人身上十二经的气血进行一次全面疏导,具有行淤止痛之功。

取穴位: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 1 跖趾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2

艾灸健脾线

“健脾线”就是从三阴交到阴陵泉的这条线。

在这条线上,分布着4个重要穴位,从下而上分别是: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它们都是健脾要穴,同时也是特别容易瘀堵的穴位。

如果推这条线时,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说明体内有湿,有些人还常常会小腿肚儿抽筋,也是因为湿邪过重的缘故。

在艾灸之前,可以先用热水温敷,或涂抹铂艾艾草精油按揉开穴。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从三阴交往阴陵泉的方向艾灸,即从下往上灸。

哪里痛得厉害,以及有疙瘩的皮下阻塞,都是瘀堵严重的地方,一定要多灸。把这条线灸透了,脾经瘀堵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脾经通过膀胱来排湿,所以艾灸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小便增多,这就是排湿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