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诗词二十首: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老刘tdrhg 2020-01-24

为增进读者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礼俗有更多的了解,体认古人在春节时的种种活动和感受,我们从大量的古籍中遴选出历代与春节相关的诗歌二十首,加以言简意赅的注释赏析,期待它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小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元会诗

[魏]曹 植

初岁元祚[1],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2]。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3]。

清酤盈爵[4],中坐腾光[5]。

珍膳杂遝[6],充溢圆方[7]。

笙磬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8],咀嚼清商[9]。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10]。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11]。

皇家荣贵,寿考无疆[12]。

【注释】

[1]初岁:正月。祚:福。

[2]典:礼仪制度。章:程序。

[3]黼黻:古代礼服上绘绣的花纹。玄黄:指丝帛服饰。玄,黑色,谓冕;黄,指裳。

[4]清酤:美酒。

[5]腾光:光采浮荡的样子。

[6]杂遝:众多的样子。

[7]圆方:指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8]厉响:高亢响亮之声。

[9]清商:乐调名。南北朝时,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四声,统称清商。

[10]文轩、华梁:谓绘有彩色图案的栏板与屋梁。

[11]未央:未尽。

[12]寿考:年高,长寿。1

元会,又称正会。汉代即有正会礼,每年岁首元旦,君主便举行大规模的宴会,首先是进行受贺仪式,公侯大臣分别向君主敬献贺礼,二千石以上升殿称岁,然后共同作乐宴飨,即兴赋诗。这首诗反映的便是曹魏时期的一场盛大正会礼。诗分三章,首章四句点明宴会的举行原因和时间,次章十二句通过繁复的物象铺陈,渲染出礼仪之庄重、宴饮之欢畅、音乐之和美,以见宴会热闹华美的场景。末章八句为诗人的颂美祝福语。诗歌采用四言句式,尤显庄重典雅。

正旦蒙赵王赉酒诗[1]

[北周]庾 信

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2]。

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3]。

流星向椀落,浮蚁对春开[4]。

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时回[5]。

【注释】

[1]正旦:元旦。赵王: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七子宇文招,封赵王。赉:赐。

[2]正旦两句:旧历正月一日这天,人们习惯取椒柏酒饮用,以驱逐瘟气,祈得福寿。

[3]椒花句:晋代刘臻的妻子陈氏曾在正月初一时献《椒花颂》,后来就成为新年的祝辞。

[4]流星、浮蚁:皆酒名。

[5]成都两句:东汉成都人栾巴,精于道术,一次在朝廷大宴中,将皇帝赐的酒洒向西南,朝廷要治他不敬之罪,他说:“臣适见成都市上火,故臣漱酒为雨救之,非敢不敬。”探问之,果然。事见晋葛洪《神仙传·栾巴》。后用为救火典。1

庾信是一位政治家兼作家,侯景之乱后,他受命出使北朝西魏,江陵陷落,庾信成了亡国之使。在北朝,他仕历二朝五帝,度过二十八年,再也没回过南朝。他交游十分广泛,与北周诸帝赵王、滕王等都过从甚密,常有诗文来往。二王不断向庾信赠送酒、米、丝布、干鱼、马、猪等物。因此庾信写了不少感谢他们的诗歌。此诗便为正旦日答谢赵王宇文招赐酒之作。诗歌寓目即景抒怀,以“酒”为中心,分别写出祈福、颂德的深厚内涵,表面与酒相关,却隐寓身世之感,结语借栾巴噀酒为雨的典故流露深沉的乡关之思,语显苍凉。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1],星桥铁锁开[2]。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3],行歌尽落梅[4]。

金吾不禁夜[5],玉漏莫相催[6]。

【注释】

[1]火树银花:比喻灯火辉煌璀璨。

[2]星桥:城河上的桥因有无数的明灯装饰,宛如星光闪烁的天河,故称“星桥”。铁锁开:指不实行宵禁。史载长安由金吾卫掌管宵禁,入夜各门上锁,禁止通行。

[3]秾李:浓艳的李花。比喻游伎美丽的妆扮。

[4]行歌:边走边歌。落梅:歌曲名。汉代有《梅花落》,属横吹曲,此泛指歌曲。

[5]金吾:仪仗棒。此指掌管京城治安的执金吾。《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武帝太和元年更名执金吾。”

[6]玉漏:古时用玉制的计时器。1

正月十五即旧时上元节,又称元夜、元夕。此为春节临近尾声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日子。此诗描写了初唐时京城元宵之夜举国欢腾的美好景象。这真是明月照人,火树银花,欢歌笑语的不夜天。一贯戒备森严的城门这一夜向百姓敞开,意味着这一天的百姓将比往日拥有难得的享受自由和欢乐的时间和空间。也因为如此,人们才更加纵情地游乐、歌舞,彻夜忘归。全诗笔致流动,辞藻华丽,工整对仗的八句写尽元夜真景,从中可见天下游人,今古同情。

正月十五闹元宵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1],今朝岁起东[2]。

我年已强仕[3],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4],共说此年丰。

【注释】

[1]斗回北:北斗星自指北而回转。意谓将要冬去春来。

[2]岁起东:岁星在东方升起。古时谓“岁起于东而始就耕”,称为“东作”。

[3]强仕:谓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礼记曲礼》:“三十早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

[4]占气候:观测天象变化以测吉凶。1

元日为新年伊始,对于朝廷和官宦之家来说,在这一天举行大宴、颂德祈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淳朴的田家人关注的却是这一天的节候之变。这一天风调雨顺,万物谐和,将预示着将有一个好年头,会有好的收成,这是田家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占气候、祈年丰是田家人新年真实而朴素的愿望。诗人不愧为一田园诗人,其40岁入长安前一直住在襄阳,隐居在鹿门山,所以其写田居生活触目即感,率尔成章,写得如此真实、自然、闲适。

除夜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1]。

故乡今夜思千里[2],

愁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1]客心:客居外地思乡之心。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

[2]故乡句:故乡亲人今夜一定在思念千里之外的我。1

此诗当作于天宝九载(751)除夕。是年秋高适以封丘尉送兵至范阳节度使之青夷军(今河北怀来),于归程中独宿旅馆,适逢除夕,诗人不由感叹自身孤单飘零而生凄凉悲感之情。按除夕的风俗,诗人此刻本应在家与亲人团聚守岁,如今却独宿旅馆,这种心理上的失落感尤为强烈,思乡之心更切。诗人曲折巧妙,不直说自己思乡,而从对面着笔写故乡亲友思我。这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一笔法,含蕴宛转,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思亲之情。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1],天畔独潸然[2]。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3],从今又几年。

【注释】

[1]乡心句:新年里诗人思乡格外强烈。

[2]天畔:天边。此指诗人贬谪之地南巴(今广东茂名市南)。南巴地近南海,如天涯海角。潸然:凄然落泪。

[3]长沙傅:即汉贾谊。汉文帝时被召为博士。一年中擢拔太中大夫,于国家礼仪、官制、律令多有建议,为权贵所嫉,文帝三年,出为长沙王太傅。诗人被贬南巴,亦由于性刚直而忤权贵,故以贾谊自喻。1

被贬谪流放之人,身在异乡,喜庆团圆的除夕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倍受煎熬的凄苦之夜。此诗便是诗人被贬南巴时,逢新年感怀之作。诗人愁苦之极,首联便直抒胸臆。“新岁”两字点题面,冠以“乡心”,题意已点明。颔联上句写不得志,下句写不得归,把愁苦之情铺展开来。颈联两句即景融情,用“同”、“共”二字将极富地域色彩的岭猿与江柳与自己联系起来,岭猿跳跃翻腾,富有生气,江柳正枝芽初展,已著春意,这些本应给诗人带来一丝希望与愉悦,无奈此时此地,这一切都成了诗人凄苦生活和悲惨遭遇的生动写照。反而使诗人悲愁愈深。

杜位宅守岁[1]

[唐]杜 甫

守岁阿戎家[2],椒盘已颂花[3]。

盍簪喧枥马[4],列炬散林鸦[5]。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6],烂醉是生涯。

【注释】

[1]杜位:杜甫从弟,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奸相李林甫之婿,早年与岑参为挚友。

[2]守岁:指农历除夕,家人共坐,终夜不睡,送旧岁,迎新年。阿戎:晋宋间,人们多呼其从弟为阿戎。《宋书》:“谢惠连初不为父所知,族兄灵运曰:‘阿戎才悟如此,而何作常儿遇之?’”

[3]椒盘句:参见前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诗注。椒盘,古时正月初一日用盘进花椒,饮酒时则取花椒置酒中,称椒盘。

[4]盍簪:聚首。盍,合;簪,插于发髻或连冠于发的长针,指衣冠会合。

[5]炬:此指烛火。

[6]更:变更。拘束:此指唯唯诺诺。1

天宝九载(751),杜甫游宦于长安,功名无望,而又疾病缠身,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卧居旅馆,以致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可谓潦倒至极。这一年的除夕,杜甫无奈流落到其从弟杜位家过年。杜位为奸相李林甫的女婿,是一个攀龙附凤之人。杜位宅的除夕之夜,香烛高照,车马盈门,趋炎附势者络绎不绝。作为寄食者,诗人本已愁闷不安,而看到附势之徒拜见杜位时的低声下气、谄媚奉承、唯唯诺诺、不胜拘束的形状,诗人又感到极度的厌恶和悲哀。后两联便直接抒写了诗人这种极为矛盾的内心世界。诗人想自己年已四十,本当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可眼见时光飞逝,前途迷茫。然自己又不愿过那种阿谀奉承、仰人鼻息的生活,欲退出尔虞我诈的官场却不能,便只有选择以“烂醉”的方式了此一生了。

元日寄韦氏妹

[唐]杜 甫

近闻韦氏妹[1],迎在汉钟离[2]。

郎伯殊方镇[3],京华旧国移。

秦城回北斗[4],郢树发南枝[5]。

不见朝正使[6],啼痕满面垂。

【注释】

[1]韦氏妹:妹嫁韦氏,故称。

[2]钟离:古县名。本春秋楚邑,秦置县。治今安徽凤阳东北。

[3]郎伯:妇人称其夫曰郎、曰伯。殊方:他方。

[4]回北斗:斗柄指东而天下皆春。

[5]郢树:楚地之树。钟离春秋时属楚地,故云郢树。南枝:南向的树枝。后多用作思念家乡的代词。《古诗十九首》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6]朝正:古代诸侯于正月朝见天子称朝正。后称外官入朝觐见为朝正。1

此为诗人至德二载元日所作。此时适逢战乱,京国已非,诗人身在秦城,而其妹尚在钟离,时空的距离加剧了诗人强烈的思亲之情。元日不能团聚是憾,而妹杳无讯息,诗人更忧愁的是妹妹的处境。“郢树”、“南枝”,满含思情别绪,深刻地渲染出诗人分离的焦虑与悲痛。如果说前两联着重突出空间分隔与变换的悲伤,“秦城回北斗”起则着力于抒写对时光荏苒的慨叹。冬去春来,万物新生,而乱离的现实依然没有改变。与亲人不能团聚是悲,而仕途茫然,功名无望更让诗人愤慨难平。

除夜宿石头驿[1]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2]。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释】

[1]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北赣江西岸津渡处。

[2]支离:本指形体不全,此指诗人病弱之身、流离在外,与家人分离之意。《庄子·人间世》:“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乎?”1

除夕之夜,客居异地,一盏寒灯竟也能给孤独的心灵带来一点温暖。诗人首先设问自答将客馆寒灯、除夜未归的旅人的孤独情状鲜明地勾勒出来。乡愁离愁,仕途的坎坷,这都是前事之悲,而诗人在悲愤之余转而觉得自己病弱之身至今仍沉浮于宦海,不禁苦笑。一愁,一笑,传神地揭示出诗人曲折的心理活动过程。“愁颜衰鬓”与明日新春又形成比照,在强烈的反差中寄寓了无限人生感慨。

除 夜

[唐]王 諲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1],容颜暗里回[2]。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3]。

【注释】

[1]气色:景象。

[2]容颜句:大自然已悄然回春。

[3]著:同“着”,开花。1

除夜五更,新旧交替,冬去春来。诗人在这个旧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想象和体验着大自然除旧布新的变化和一年将尽、万物回春的气象,一切似乎都在诗人的心理和意念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也透露出诗人为春光悄然而来是多么地激动和欣喜。诗人一边想象着,一边忍不住到后园去看梅花。她是春的使者,她早已生机勃发,灿然开放。人说王諲诗妙在好结,此言不虚,“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经如此一点,全诗皆活。确为点睛之笔。

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1]

[唐]韦应物

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

新正加我年[2],故岁去超忽[3]。

淮滨异时候[4],了似仲秋月。

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

高斋属多暇,怊怅临芳物[5]。

日月昧还期[6],念君何时歇。

【注释】

[1]元日:正月初一日。崔都水:指都水使者崔倬。

[2]新正:新年元旦。

[3]超忽:迅疾。

[4]淮滨:指滁州。唐代隶属于淮南道。

[5]怊怅:犹惆怅,失意感伤貌。

[6]昧:不明白,不知道。1

此诗为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年正月初一,他写下这首诗寄给几个弟弟和一个朋友。诗写得非常朴实,没有太多修饰。自从到此郡为官,两鬓生出了白发,岁月不饶人啊。新年第一天便增加了一岁,不由得感叹年华流逝的迅速。滁州与北方家乡的气候完全不同,冬天也像秋日似的,河流山谷都很温暖,护城河边的草木已早早地发芽了。因为是节日,不需去衙署,呆在屋中很是空闲,但走出去一看见芳草,马上联想到自己无法归去,又十分感伤。最后两句说:也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够回去,思念何时才能够停息。整首诗没有警句妙语,但因善用入声字为韵脚,急促沉重,把诗人对于家乡和亲友的强烈思念之情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弦歌行

[唐]孟 郊

驱傩击鼓吹长笛[1],瘦鬼染面惟齿白。

暗中崒崒拽茅鞭[2],倮足朱褌行戚戚[3]。

相顾笑声冲庭燎[4],桃弧射矢时独叫[5]。

【注释】

[1]驱傩:古时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也常在春节举行。

[2]崒崒:高高。

[3]倮足:光着脚。倮,同“裸”。朱褌:红颜色的裤子。戚戚:急促貌。

[4]庭燎:庭中燃烧的火炬。

[5]桃弧:用桃木做的弓。矢:箭。1

古人信鬼神,春节除了在门上贴门神,挂桃符,还有驱傩赶鬼的仪式。我国贵州等地至今还有傩戏,就是这一古老风俗的残存。而唐代孟郊这首诗专门描写驱傩,可谓十分难得的古代民俗资料。鼓与笛是驱傩仪式上所用的乐器,鼓声、笛声一响,仪式就开始了。鬼很瘦,染成青面,只露出两排白白的牙齿。驱鬼的法师光着脚板,穿着红裤,急速前行,手里高高挥着茅草鞭,正追赶恶鬼。当看到桃弓射出的箭击中鬼,鬼发出一声声惨叫,观众们在火炬光中哈哈大笑。短短六句诗,就把驱傩场面描绘得惟妙惟肖;全诗有意押去声韵,则颇能营造和烘托诡异神秘而又紧张热烈的气氛。孟郊作诗好锤词炼句,风格瘦硬。此诗恰是这一风格的最好例证。

宫 词

[唐]王 建

金吾除夜进傩名[1],

画袴朱衣四队行。

院院烧灯如白日,

沉香火底坐吹笙[2]。

【注释】

[1]金吾:即执金吾,掌管京师治安的长官。傩名:指驱鬼的名目。

[2]沉香:指用沉香木制成的香。1

此诗描写宫中除夕夜所见所闻。是日宫中举行驱傩逐鬼的仪式,这些人身穿红衣裳和绘着图案的裤子,分成四队前行。诗描绘了宫中执金吾进呈驱鬼的名目以及驱鬼人物出场的情形,而驱傩的整个过程却省略了。接着写宫中欢庆的场面。每个院落都灯火通明,宛如白昼;点燃的沉香散发着不尽的芳香,乐人正坐在旁边吹笙。热闹的景况可以想见。这首诗撷取了四个典型场景,把宫中除夕夜的热闹欢快气氛充分表现了出来,且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元日早朝

[唐]王 建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1]。

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2]。

帝居在蓬莱,肃肃钟漏清。

将军领羽林[3],持戟廵宫城。

翠华皆宿陈[4],雪仗罗天兵[5]。

庭燎远煌煌,旗上日月明。

圣人龙火衣[6],寝殿开璇扃[7]。

龙楼横紫烟,宫女天中行。

六蕃倍位次[8],衣服各异形。

举头看玉牌,不识宫殿名。

左右雉扇开,蹈舞分满庭。

朝服带金玉,珊珊相触声。

泰阶备雅乐[9],九奏鸾凤鸣[10]。

裴回庆云中[11],竽磬寒铮铮。

三公再献寿,上帝锡永贞[12]。

天明告四方,群后保太平。

【注释】

[1]元正:元旦,即正月初一日。

[2]冠剑:帽子和佩剑。代指来朝拜的官吏。

[3]羽林:皇帝的卫队。

[4]翠华:旗杆顶上装饰有翠羽的旗,为皇帝仪仗。

[5]雪仗:像雪一样闪亮的兵器。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此指仪仗队手里拿的兵器。

[6]龙火衣:皇帝穿的衣服,上绣山龙藻火图案。

[7]璇扃:饰有玉的门栓。璇,美玉。扃,门栓。

[8]六蕃:泛指各国使臣。蕃,通“番”,外国。

[9]泰阶:星名。即三台,共六星。此代指宫中。

[10]九奏句:《尚书》:“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即奏乐九曲,招来了凤凰。

[11]裴回:同“徘徊”。庆云:五色祥云。

[12]上帝:此指皇帝。永贞:福泽久远。1

首两句点题,作总交待。以下按时间顺序描写新年元日早朝的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天还没亮,朝臣们已经等在门外。这时皇帝还没出来。将军领着羽林军在宫中巡逻。很快仪仗队排好了队伍。宫廷中火炬辉煌,旗帜鲜明。终于寝宫打开了大门,皇帝穿着龙袍走了出来。接下来分写宫女、外国使臣、舞蹈表演、演奏音乐等。最后是最高官员向皇帝献寿,皇帝向前来朝拜的官吏赐福。活动一直进行到天亮。诗中妙用叠词,如肃肃、煌煌、珊珊、铮铮,颇能烘托气氛。其中写外国使臣一节尤为仔细,他们穿着各色各样的衣服,因为不懂汉语,所以抬头看宫殿的牌匾却不认识宫殿的名称,很是有趣。此诗生动地再现了唐代新年早朝恢宏而热闹的场面,反映出唐王朝国力的强盛。

京师放灯:唐咸通十年正月二日的灯会

除日答梦得同发楚州[1]

[唐]白居易

共作千里伴,俱为一郡回。

岁阴中路尽[2],乡思先春来。

山雪晚犹在,淮冰晴欲开。

归欤吟可作[3],休恋主人杯。

【注释】

[1]梦得:刘禹锡,字梦得。他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发:启程,出发。楚州:今江苏淮安一带。

[2]岁阴:岁暮,年末。

[3]归欤:归去。此指回到家乡。欤,古作“与”,语气词。《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1

此诗作于白居易离开苏州刺史任赴洛阳途中。恰巧这时,刘禹锡从贬谪地连州(今广东境内)回洛阳。两人得到了彼此的消息,以诗歌相赠答。这是白居易答复刘禹锡的诗。首联点明“同”字,两人千里旅程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洛阳。颔联点明“除夕”,大年夜是在旅途中间度过,而对故乡的思念比春天来得还早。颈联点明“楚州”,山上犹有残雪,淮河里的冰在晴日的阳光下渐欲融化,将冬末春初的季节特征描写得十分准确。尾联劝对方快点出发,不要留恋朋友的款待,点明“发”字。整首诗脉络分明,把题中之意写尽,而无半句拖沓。

客中守岁

[唐]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1],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注释】

[1]尊:同“樽”,酒杯。1

旧时除夕夜有守岁的习俗。这样的时刻,本该是全家团聚,围炉举杯,共享天伦之乐。而诗人却客居他乡,独自守岁,内心的孤独跃然纸上。首联的“思乡泪满巾”已将这种愁绪表露无遗,而紧接着的“始知”两句,又将远离亲人、客居他乡的那种孤寂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家的日子再贫穷,只要有亲人相伴,也比身在异乡来得幸福,相信这是所有有过离家经历的人都会有的真切感受。尾联两句由己及人,由近及远,将镜头推向远在家乡的亲人:今夜此刻,远在家乡的亲人也正在思念我这个未归人吧。诗人这份客中独自守岁的孤独与寂寞亦由此被推至顶点。

除夜有怀

[唐]崔 涂

迢递三巴路[1],羁危万里身[2]。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1]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

[2]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1

此诗表达了诗人除夕夜客行他乡的内心感受。除夕,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应该是全家团聚的日子,而诗人此时却客行他乡,而且是身处三巴的艰险之地,旅愁、思乡一并袭来,那份孤独与无奈,没有经历过的人是难以体会的。诗的首联点明地点,颔联交代处境,表达孤独的心境。颈联写亲眷远离,反与僮仆相依相伴,再次烘托内心的无奈。尾联点出时间,正逢除夕,可自己却漂泊他乡,心中的孤寂更是无以复加。

除夜雪

[宋]梅尧臣

击鼓人驱鬼[1],漫天雪送寒。

腊从今日尽,花作旧年看。

著树多还堕,随风积更干。

明朝预王会[2],畏湿两梁冠[3]。

【注释】

[1]击鼓句:指旧时除夕夜由傩人击鼓驱鬼辟邪的仪式。

[2]预:参加。王会:周公以王城洛邑建成,大会诸侯。此指朝廷集会。

[3]两梁冠:指官帽。1

除夕之夜,鼓声咚咚,傩人逐鬼驱邪的仪式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外面,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在这样一个除旧迎新的时刻,你或许会感慨时间流逝,或许会憧憬新年新气象,亦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只尽情享受全家团聚的天伦之乐……而诗人此刻的心情却很耐人寻味,他正被这下个不停的大雪所困扰着:明天,即新年的第一天要进宫向皇帝朝贺,若大雪还下个不停,那明天把官帽弄湿了可如何是好?如此着眼于小细节,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诗人从政为官的心态。

除夕与家人饮

[宋]梅尧臣

莫嫌寒漏尽[1],春色来应早。

风开玉砌梅[2],薰歇金炉草。

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

年华个里催,清镜宁长好[3]。

【注释】

[1]漏:滴漏,古时计时器。

[2]玉砌:台阶的美称。

[3]年华两句:意谓岁月催人,镜里的容颜岂能长好。个里,其中。1

除夕之夜,全家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对酒当歌,那份温暖与幸福足以抚慰一年来的辛劳与疲惫。但当香薰停歇,热闹散去,看着台阶外的一树梅花繁盛,新年给每个人带来的感受也应该是不同的吧?小孩子当然喜欢过年,那是因为盼望着能快快长大,新年一到便意味着又大了一岁。而年长的人呢?通常此时会叹息自己又老了一岁,发出岁月催人老的感慨。一“大”、一“老”,虽然本质是一样的,但给人带来的却是迥异的心境。不过,在“除夕与家人饮”的团圆时刻,自伤老大之余,还要反复提醒“清镜宁长好”,败人清兴,总觉得有些不合时宜。

生查子

元 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1],花市灯如昼[2]。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

[1]元夜:即元宵。

[2]花市:卖花的集市。1

作者以回忆开篇,用元宵花市的热闹繁华反衬出由月、柳、人所交织成的恋人幽会时的浪漫意境和缠绵情意。过片又回到现实,先以“月与灯依旧”作了“物是”的铺垫,再引出“不见去年人”的“人非”,以此巨大落差写尽主人公惆怅失落又心痛难言的悲伤。全词明显吸收了民歌的风格,但于浅白中不失隽永含蓄。“人约黄昏后”一句也为元宵节平添无限风情。

此外,关于此词的一桩公案不得不交代一下:此阕《生查子》亦见于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的词集《断肠词》,后人因而讥其“白璧微瑕”。幸得清代诸方家如王士禛、陈廷焯、况周颐等考证,定为六一词无疑,朱淑真也因此得以洗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