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腔溃疡可能是脾虚!上火,只是假象

 大隐镇 2020-01-24

这一篇文,咱们来谈谈常见的病症,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本病虽非重症,但它往往影响患者的进食、说话,且易复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多属中医学“口疮”的范畴。

对这个病,我们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上火”了。一犯病,就去想自己为什么总“上火”,用什么办法“去火”。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

口腔溃疡可能是“虚火”

诚然,有相当多的人,屡犯口腔溃疡,乃是源于心脾积热。但是,也有很多人,乃属于“虚证”。其中,脾胃的虚弱最为常见。

话说有一女患,年62岁,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多年,遇劳之后症状就会加重、复发。一开始,此患屡用泻火清热之法调治,却怎么也不见明显效果,而且症状有加剧之嫌。到后来,整个人怕风、多汗、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整个人显得特别虚弱、乏力。她就不明白了,自己身体这样虚弱了,为什么这么爱“上火”?

这里面,我们要和您分享一个观点,这就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虚火”

脾胃虚弱导致“虚火”

这样的观点,其实发端于金元时期的李东垣。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我们的脾胃,主气血的生成。如果脾胃虚弱,阴血生成不足,则阴不敛阳,形成了“虚火”。虚火上炎,就可能引发口腔溃疡。这个时候的口腔溃疡,和一般的实火所致不同,患处皮损常常呈现淡白色,长期不愈,特别容易复发,疼痛不甚剧烈。也就是说,烧到口腔里的这把“虚火”,实际上源于脾虚,不能为身体正常补阴导致的。

所以,这里的“上火”,其实是假象。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灵枢·脉度》日:“脾气通于口。”另外,脾的经脉连及舌本,因而许多口腔和舌体疾患常常责之于脾胃。

如果这么说,您不好理解,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这就是,脾胃虚弱,不能生化气血。而气血不能濡养黏膜,于是发为口腔溃疡。解释虽然不同,但是基本道理,是一致的。

《圣济总录》指出:“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疡医大全》谓:“口疮因胃弱谷少”;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至于在治疗上,朱丹溪说:“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土虚”;明清医学家如张景岳,龚廷贤,喻嘉言,沈金鳌等对口疮服药无效,应用甘温治法取效的记载也屡见不鲜;薛立斋医案选录口疮治验十三则,其中所用药均偏于甘温,慎于苦寒。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这里有一张验方,我们贴出来,供您参考。这就是炙黄芪10克,赤白芍12克,淡竹叶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木通4克,生姜3片,大枣6枚。此方,选自《中国验方全书》。

这里面,黄芪、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都是补脾的,赤白芍敛阴止痛。配木通和竹叶淡渗清热,使得阴平阳秘,大功告成。它对脾胃虚弱导致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有一定疗效。您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应用,切不可不经辨证而贸然应用。切切!

绿豆羊肉汤治疗复发性口疮

经典病例:林××,女38岁,南安县东田中心小学教师。复发性口疮愈而复发已20多年,患部呈烧灼样疼痛,特别是说话、吃饭、咀嚼时疼痛更甚,接触酸、碱食物则疼痛难忍,每于失眠或教学紧张时而加重。曾经多方求医,屡服西药及清心导热、滋阴降火的中药均未获效。现由于病程长,体质衰。证见纳呆食少,头晕目眩时作,神倦懒言,面色少华。诊其脉沉缓而弱,唇口淡,苔少,口唇内侧上下粘膜可见圆形及椭圆形的溃疡点4个,小的直径约1.5毫米,大的3毫米左右。边缘整齐,溃疡面平坦,覆有微黄色或灰白色的一层,周围有红晕。

这种证属脾阳虚衰为本,内蕴毒热之邪为标;治以温阳健脾,佐以甘寒解毒。方用绿豆羊肉汤治之。

羊肉120克绿豆30克 生姜5克 大枣10粒,加水适量炖烂取服。每日1剂,嘱服3剂。

服上方3剂后,药对证,效如神。为巩固疗效,自己连进5剂而告痊。最近随访,自诉偶有复发仍以原方治之,随即消失。

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以形补形,气味甘温,专入脾。即《内经》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生姜温中散寒;大枣为安中之药,以增强补益脾胃之功。

下次我们遇到复发性口腔溃疡或口腔溃疡缠绵难愈的时候,需注意是否有脾虚的问题。

发现有脾虚时,要用健脾补虚的方法。现代医学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与人体免疫功能失调和营养物质(如锌、铁、硒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B:等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治疗应多从这些方面入手。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健脾益气药药都有调节人体免疫、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的作用。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明白一点,要想彻底告别口腔溃疡,不只是要“不上火”、“不着急”,更要爱护我们的脾胃。脾胃运化正常了,气血能濡养周身,阴阳二气平衡协调,我们的黏膜才会完整、光滑、健康。而平素脾虚气弱之人,若经常口腔溃疡,也不要一味地去火,滥用寒凉之品。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的。

对于复发性口疮,临床上以老年人及妇女为多,这与体质虚衰及家务操劳过度可能有关.在临床观察中,本病的患者常因过度疲乏,睡眠不足而诱发,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